文/薛慶超
1935年1月遵義會議后,紅軍四渡赤水,甩開了圍追堵截的國民黨軍隊。繼續長征途中,1935年5月中共中央召開會理會議,統一了中央和軍隊高級干部對遵義會議以來中央關于軍事戰略戰術的認識,確定了今后的行動方針。
會理會議確定了下一步的進軍方向。然后,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紅一方面軍以精干部隊組成先遣隊,以劉伯承為司令員、聶榮臻為政治委員,率部經德昌、西昌,通過大涼山彝族區,繼續前進,以求渡過大渡河,盡快與紅四方面軍會師。中共中央正確處理少數民族問題,紅軍順利通過彝族地區。
會理會議后,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繼續北上,經西昌、瀘沽,進入彝族聚居地區。5月19日,毛澤東會見紅軍先遣隊司令員劉伯承,要求先遣隊正確執行中國共產黨規定的民族政策,與彝族沽基家族首領結盟修好。毛澤東對劉伯承說:先遣隊的任務不是去打仗,而是宣傳黨的民族政策,用政策的感召力與彝民達到友好。只要我們全軍模范地執行紀律和黨的民族政策,取得彝族人民的信任和同情,彝民不會打我們,還會幫助我們通過彝族區,搶先渡過大渡河。
5月20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給紅一方面軍各軍團、縱隊首長的訓令。指出:蔣介石企圖利用大渡河天險、彝民與紅軍的隔閡,以薛岳、劉湘等部夾擊我軍于大渡河南岸,另以劉文輝、楊森、郭勛祺部在北岸扼阻,破壞我渡江計劃。消滅敵人,渡過大渡河,進入到川西北地區,遂成為目前戰略上的實際要求。我野戰軍目前應以迅速北進,爭取渡江先機,首先進到清溪、瀘定橋、洪雅地區,與川敵進行作戰機動,爭取赤化,為戰略上基本方針。各軍團以極迅速、堅決、勇猛、果斷的行動,消滅阻我前進的川敵各個部隊。以最大的努力爭取彝民群眾到我們方面,并組織彝民游擊隊,反對劉(湘)、蔣(介石)等敵軍。
根據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戰略部署,紅軍先遣隊進軍神速,兵不血刃,于5月21日凌晨占領冕寧縣城。冕寧駐扎的敵軍懾于紅軍的強大軍威,在紅軍到達之前不戰自潰,聞風而逃。這是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長征進入四川以來占領的第一個縣城。
5月22日,毛澤東采納紅軍先遣隊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聶榮臻的建議,決定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改經冕寧、安順場北進。
從冕寧到大渡河,中間是大涼山地區,這里聚居著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彝族。
當時,彝族尚處在奴隸社會的發展階段。紅軍先遣隊調查了彝民的風俗習慣,在紅軍部隊中普遍進行了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的教育。又請到一位通司,即翻譯,準備和彝民首領進行談判,以求不戰而屈人之兵,靠中國共產黨的少數民族政策順利通過彝民地區。
經過充分的政治準備、思想準備和軍事準備以后,5月22日早上,紅軍先遣隊開始進入彝民區。一路上,山峰入云,道路崎嶇,樹木蔥蘢,野草叢生,地面上淤積的腐爛樹葉,厚達數寸。山澗之上往往只有一根獨木橋,走起來十分不容易。而且天氣多變,時而濃云低垂,時而細雨霏霏,使人有一種瘴癘彌漫的感覺。境內有一座“孔明寨”,相傳是三國時期蜀國的諸葛亮率軍駐扎的地方。當年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戰場就在這里。
紅軍先遣隊進入彝民區不久,就看到漫山遍野的彝民,手中揮舞著土槍、長矛、棍棒,出沒于山林之中,試圖阻止紅軍部隊前進。為了防止彝民的突然襲擊,紅軍先遣隊縮短了行軍距離,加強戒備,繼續前進。
當紅軍先遣隊進入彝民境內30多里時,被前面聚集著的人群擋住了去路。這時,紅軍先遣隊的工兵連,因為沒有武器,被蜂擁而上的彝民把他們攜帶的架橋器材和其他用具全部搶光。但是,彝民沒有傷害紅軍指戰員。根據上級命令,紅軍工兵連為了避免與彝民造成沖突,原路退回。
看到紅軍先遣隊停止前進,彝民們密密麻麻圍了上來。見此情景,紅軍先遣隊讓通司大聲向彝民們說明:紅軍同國民黨的中央軍不同,紅軍不是來搶劫、殺害彝民的,只是借道北上,并且不在此住宿??墒?,彝民們仍然揮刀弄槍,高聲叫喊著“不許走”,繼續阻擋著紅軍先遣隊前進的道路。
正在這時,前面山口中揚起一陣灰塵,當地彝民首領小葉丹的四叔,騎著一匹黑騾子奔馳而來。紅軍工作團負責人肖華隨即讓通司找他前來答話。當通司告訴他,紅軍部隊首長要找他談話時,他欣然同意,隨即滾鞍下馬,揮手喝退了聚集的人群。
肖華首先對小葉丹的四叔表明:紅軍是替受壓迫的人打天下的,此來并不打擾彝族同胞,只是借路北上。同時,根據彝族人十分重視“義氣”的特點,又告訴他,劉伯承司令員親率大批人馬北征,路過此地,愿與彝民的首領結為兄弟。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边@是從古代以來一直懸掛在南陽臥龍崗上的一幅著名對聯。中國共產黨正確的少數民族政策具有無窮的威力,不動一槍一刀,使彝民與紅軍部隊可能發生對抗的危險局面化險為夷。
雖然小葉丹的四叔對肖華的話將信將疑,但是事實勝于雄辯。他環顧四周,看到紅軍確實紀律嚴明,不像國民黨軍隊那樣肆意搶劫燒殺,便對紅軍深信不疑了。特別是聽說率領大軍的劉伯承愿與彝民首領結為兄弟,小葉丹的四叔異常高興,欣然答應。
當時,大涼山地區的兩個彝族部落——“沽基”和“羅洪”,正在不斷械斗,小葉丹是“沽基”部落的首領。小葉丹的四叔欣然答應與紅軍結盟,是想借紅軍的力量打敗“羅洪”部落。而紅軍與小葉丹結盟,則是為了減少阻力,順利北上。為了表示信用,紅軍工作團把一支手槍和幾支步槍贈送給了小葉丹的四叔,他也把自己騎的那匹黑騾子送給了紅軍工作團。
紅軍工作團同小葉丹的四叔談判成功以后,劉伯承和聶榮臻都非常高興。
為了團結少數民族同胞,確保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順利通過彝民地區,中國共產黨的少數民族政策必須同此時此地的具體情況相結合。由紅軍先遣隊司令員劉伯承同彝民部落首領結盟,就是這種結合的具體體現。
這時,劉伯承策馬來到紅軍先遣隊的前邊。小葉丹和其他幾位彝族部落首領立刻趨前迎接。當紅軍工作團負責人把劉伯承司令員介紹給小葉丹等彝族部落首領時,小葉丹等人連忙跪下,以此大禮向劉伯承表示致敬。
劉伯承翻身下馬,親切地扶起小葉丹,以誠摯的態度重申:此次紅軍只是借路北上,并不停留,并愿與小葉丹拜盟,待將來紅軍打敗反動派以后,一定幫助彝族人民解除一切外來壓迫,幫助彝族人民建設自己美好的家園。
中國工農紅軍先遣隊司令員劉伯承同彝族部落首領小葉丹的結盟儀式正式開始了:
結盟儀式在橫斷山脈的一個小山谷間谷麻子(地名)附近的海子邊上舉行。海子里的水,清澈如鏡,倒映著濃密的樹林,春風吹起陣陣微波,激蕩著岸邊的巖石。藍天為墨,大地為紙,森林為筆,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中國共產黨人正在這特殊的彝族區域,折沖樽俎,創造歷史,書寫歷史。
有人準備好了幾大碗清亮的湖水和一只雄赳赳的大公雞。先把大公雞的嘴破開,把雞血分灑在兩只碗里。頓時,兩大碗清水立刻變成了殷紅色。
劉伯承莊重地用雙手端起放在面前的一大碗雞血酒,鄭重地發出誓言:“上有天,下有地……劉伯承愿與小葉丹結為兄弟……”當說完最后一句話以后,劉伯承毫不猶豫地把一大碗雞血酒一飲而盡。
看到劉伯承如此豪爽痛快,小葉丹和其四叔也立即把放在自己面前的“結盟酒”一飲而盡。
中國工農紅軍與彝族部落首領小葉丹的“彝海結盟”儀式勝利完成。
“彝海結盟”以后,如果紅軍先遣隊繼續前進,當天也走不出彝民地區。于是,紅軍先遣隊司令部果斷決定紅軍部隊返回30里,在漢族地區宿營。同時,紅軍首長邀請小葉丹和其四叔等到紅軍宿營地來做客。事先已經知道彝族客人善飲,紅軍先遣隊司令部把駐地所有的酒全部買來,同這些少數民族客人開懷暢飲。
大家大碗飲酒,大塊吃肉,盡情慶祝“彝海結盟”的成功,祝愿紅軍與彝族兄弟親如一家。一直到把所有的酒全部喝完,這些酒量如海的彝族客人也不過只是微有醉意而已。
“彝海結盟”后的第二天早上,小葉丹獨自先行返回,他的四叔引導紅軍入境。此時,紅軍與小葉丹“彝海結盟”的消息已經傳開,彝族人民憑著一天一夜的親身經歷,相信紅軍劉伯承司令員同小葉丹歃血為盟是真誠的,紅軍是不會侵害他們的。他們再也不像昨天那樣猜忌和攔阻紅軍部隊了,而是成群結隊地站在路邊,看著紅軍隊伍邁著矯健的步伐,浩浩蕩蕩,向北前進。
在彝族地區行軍時,所有紅軍部隊意氣風發,斗志昂揚,紀律嚴明,秋毫無犯,給彝族人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經過近百里的強行軍以后,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勝利走出了彝族地區。
“彝海結盟”和中共中央與紅一方面軍順利通過彝族地區,充分證明了中國共產黨少數民族政策的巨大威力,是一次少數民族工作的成功實踐?!耙秃=Y盟”為繼續長征、為中國共產黨奪取中國革命的勝利積累了少數民族工作的寶貴經驗。
長征勝利,來之不易;“彝海結盟”,青史永存。
西北地區的甘肅,自古以來就有藏族、回族等眾多少數民族繁衍生息。大革命時期,共產黨人宣俠父到甘肅工作,宣傳各民族一律平等,傳播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在少數民族地區產生了巨大影響,發揮了重要作用。
宣俠父在甘肅期間,充分發揮能講能寫能干、善于宣傳鼓動的特長,利用一切機會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堅決支持甘南拉卜楞寺地區藏族人民群眾反對封建軍閥的正義斗爭。并且幫助甘南拉卜楞寺活佛嘉木樣的兄弟黃正清等藏族同胞在蘭州成立“藏民文化促進會”組織,帶領會員學習先進文化,啟發會員的政治覺悟,讓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猶如春風化雨,逐步滲入藏族同胞的心中,在一批藏族青年中播下了革命種子。
1926年夏天,宣俠父作為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甘肅督辦代表”,親自前往甘南藏區,實地調查研究,聽取藏區各界人士意見和要求,鼓勵藏族僧俗加強團結,反對封建軍閥壓迫。他的辛勤工作,得到藏族人民群眾和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嘉木樣活佛的父親黃位中特意為他起了藏族名字。
宣俠父通過實地調研,掌握了封建軍閥馬麒的種種倒行逆施的事實,鼓勵藏族民眾奮起反對封建軍閥馬麒,支持當地民眾建立甘青藏民大同盟,還為他們起草了《甘青藏民大同盟成立宣言》。宣俠父與許多藏族上層代表人物開誠相見,誠懇談話,結為朋友。他們向宣俠父表示,接受他“團結起來,自求生存”的意見,并多次向他贈送銀元和土特產。對藏族上層人士的饋贈,宣俠父無法謝絕,只好帶回蘭州捐給蘭州革命青年周報社。
宣俠父為藏族民眾起草的《甘邊藏民起訴國人書》,語言懇切、文筆犀利,控訴了封建軍閥馬麒在甘南的罪行,在甘肅廣為散發,同時寄往全國,有力支援了甘南民眾反對封建軍閥馬麒的斗爭。經宣俠父積極溝通,向各方面廣泛做工作,封建軍閥馬麒不得不退出拉卜楞寺一帶。
經過這一斗爭,結束了封建軍閥對甘南藏區的剝削和壓迫。從此,宣俠父作為著名共產黨員,在甘南地區名聲大震,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時期,宣俠父任八路軍少將參議,在西安從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被蔣介石密令軍統局秘密殺害。但是,他播下的革命種子,扎根在西北地區,開出了鮮艷的花朵、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和西北局書記、第一野戰軍副政委習仲勛指揮人民解放軍解放西北地區。甘南藏族地區的黃正清立即響應。黃正清就是大革命時期受過宣俠父革命教育的藏族青年之一。早年宣俠父到甘南少數民族區域開展工作,和藏族青年黃正清一見如故,非常投契,黃正清請宣俠父住到自己家里,朝夕相處。宣俠父一面在少數民族區域開展工作,一面教黃正清學漢語寫漢字,給他講中國共產黨主張各民族一律平等的革命道理,在藏族青年黃正清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種子。
黃正清家族世代傳承、是甘南藏族地區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家族,同時在四川、青海少數民族地區也很有影響,甚至在西藏地區也有一定影響。
當彭德懷、習仲勛指揮第一野戰軍進軍大西北時,宣俠父早年播下的革命種子終于開花、結果。曾深受宣俠父革命思想影響的黃正清主動和第一野戰軍聯系。彭德懷、習仲勛立即派人把黃正清接到西北局和第一野戰軍總部,熱烈歡迎,親切問候,促膝談心,解疑釋懷。黃正清宣布起義,加入革命陣營,一切行動聽從中共中央、西北局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指揮。
黃正清宣布整個家族和管轄地區起義,接受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和習仲勛書記的領導,在西北地區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彭德懷、習仲勛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地區工作,非常注意培養藏族干部,相繼任命黃正清為甘肅省人民政府委員、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
解放初期,甘南藏族自治州一些地方發生國民黨從臺灣空降過來的特務暗中操縱的叛亂。人民解放軍派出騎兵團剿匪,由于地形不熟,效果不大。于是,中共中央西北局負責人兼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政委習仲勛與甘南地區藏族代表人物黃正清商量平叛事宜。黃正清主動請纓,對習仲勛說,我愿意到甘南地區平息叛亂。習仲勛說:“好,我授予你平息甘南叛亂的全權,任命你為甘南剿匪副司令員?!币贿呎f著,一邊把隨身佩帶的手槍解下來,交給黃正清說:“你帶上護身。”
黃正清被習仲勛的信任感動得熱淚盈眶。他回到甘南藏族地區,振臂一呼,少數民族群眾紛紛騎著快馬、帶著獵槍,聚集到他的駐地。他把這些藏族群眾編成藏族騎兵剿匪團,配合人民解放軍騎兵團,布下天羅地網,窮追猛打,把叛亂分子一網打盡,將叛亂頭子活捉,交給人民政府。國民黨從臺灣空投來特務電臺臺長,鉆到一個山洞里不敢出來,被藏族剿匪團當場擊斃,甘南藏族地區平叛取得徹底勝利。這時,習仲勛已到中央工作,立即把黃正清這一貢獻報告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有關方面予以傳令嘉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