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姐
周末被閨蜜H拽著,陪她去參加了相親。
H是典型的“拼得好不如嫁得好”主義者,27歲開始,形形色色的相親大會她參加了不下20起。
這次,聽她說,對方都是經過了嚴格篩選的,30~35歲之間的各行業精英,她費了很大工夫才弄到的入場券。
會場設立在郊區的一家私人別墅里。
進入之后,很快H就消失在了觥籌交錯之間,我只得坐在泳池旁的椅子上,看著盛裝打扮的人群來來往往。
大約過了40分鐘,重新見到H,她左手勾著包,垂頭喪氣地朝我走來。
“我們來錯地方了。”
“怎么了?沒有遇到理想的啊?”
“我倒是遇到了理想的,但他們沒有。”
她順手拿過我手里的酸橙汁,吸了一大口。
原來,在接觸了幾位之后,H了解到,對方對于伴侶的要求甚是嚴苛,尤其是對于職業、收入等,給出了非常具體的條條框框。
“有個律師,他希望自己的愛人月收入起碼達到自己的五分之一,我問了他月薪是8w,五分之一,那就是一萬六……”
她滿臉落寞地念念自語。
聽多了女嫌男的故事,卻不知,還有一個真相正在我們的心理盲區盛行,那就是——男生并不比我們理想主義。
他們對于戀愛,對于婚姻的要求,比起女生可能更要現實。
他們也會嫌你身材不好,嫌你見識不夠靈魂貧乏,嫌你窮,他們也會覺得,你壓根配不上他。
是他們的要求太高,還是原本我們還沒成為更好的自己?這是個問題。
01
前段時間,在微博上看到個話題,問的是:“為什么現在越來越多的男孩子不追女孩子了?”
我設想過,答案會不會是“太累、沒意思”之類。
然而,打開評論區看到,點贊最高的兩條評論是:“減肥目標剛完成了一半,買的書還差16頁看完,報了法語班下周開課,好多事還都沒有做,哪還有空追女孩子呢”;“因為男生越來越明白,女生是吸引來的,不是追來的。”
是這樣的,當我們以為男生是因為自卑而束之高閣的時候,其實,他們可能是變得自負了。
而這種自負,正以一種積極的方式,在鞭策他們優化自己,提升自己。
隨之所提升的,便是他們的婚戀觀。
要知道,對于愛情的渴望人人都有,但不是每個人都值得一份長長久久、誠實可靠的愛情。
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里說: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的成熟,而具有的一種自我完善。
羅曼蒂克的故事聽了幾千年,但童話之所以令人向往,因為它們虛擬。
生活在現實世界中,愛情的核心,最重要的屬性依然是勢均力敵。是“我很好,你也不差”。
我們見過了太多這樣的偶像劇。
傻乎乎的女生,長相不出眾還有點嬰兒肥,成績差常被老師點名。這種一團糟的生活,最后總會被渾身是光的男神所解救。他長相無可挑剔,家境優渥,成績出眾,是不折不扣的萬人迷,他會無可救藥地愛上你,帶你步入另一種生活。
但現實卻是,他盛大的光芒,只會留給你一個漸行漸遠的影子。
黃菡說:“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問題是“嫁得好”就比“干得好”來得容易嗎?對方沒有愛你的義務,你得給人家愛你的理由。
王子只會和公主在一起,而不是灰姑娘。
如果你想要的是王子,那就努力讓自己成為公主,而不是在灰姑娘的世界里整日自垂自憐,做著無用的白日夢。
02
《失戀33天》里,黃小仙問魏然:“為什么會選擇李可做老婆?”
代表草根階級的黃小仙,顯然不明白,為什么有顏有錢、軟硬件設施都不錯的魏然,怎么就選了只會賣萌發嗲、滿腦子夢幻的拜金女李可。
而魏然的回答言簡意賅,就兩個字:“省事”。
“只要LV公司不倒閉,這種女生就永遠不會離開你。”魏然把愛情的忠誠度落在物質上,或者說他對于愛情是沒有概念的,他需要的不過是一份省事的社交禮儀,或者叫社會規則。
而省事的另一個方面,便是好打發。
有天如果出現了另一個花瓶,她更好看更粘人更懂得討好男生,那我想,李可肯定會被毫不留情地替代掉。
這般不對等的感情,從一開始就暗藏了不祥的結局。
曾經讀《簡·愛》的時候,對里面的一句話印象深刻——“愛是一場博弈,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手不分伯仲,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惜,因為過強的對手讓人疲憊,太弱的對手令人厭倦。”
我想說的大概就是鄧超孫儷夫婦了吧。
因為《影》,這對影壇伉儷的演藝之路,又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其實,當初電影并無孫儷的戲份,鄧超作為男主,則向張藝謀百般推薦,這才有了最終呈現在熒幕上的“夫妻檔”。
孫儷自己也坦承,這次是自己蹭了老公的資源。
不過,當初拍攝《畫壁》時,鄧超本是個“局外人”,但因為老婆的緣故,得以在劇中覓得一個角色。
網友評論道:最好的愛情,是“即是愛人,又是戰友,棋逢對手,也樂逢知音”;最好的伴侶,是“在一起時天下無敵,分開后各自牛x”。
你追我趕的鄧超與孫儷,為愛情提供了一種比較高級的表達——相愛不僅是一種成全,它該是一種成就。
身處其中,我們都可以挖掘出更好的自己,然后愿意為了對方,去探索,去實現,去讓自己值得更好的對方。
愛情是講主動權的,真的,不想成為弱勢的一方,你只有改變自己。
03
曾經有讀者向我傾訴,她通過朋友圈發現相親對象特別愛花錢,動輒就是幾千塊的球鞋,出國旅游,租一天一萬多的別墅過生日。
她惴惴不安地跟我講:“花錢這么大手大腳,肯定不合適結婚。”
但其實,我是多么不愿意提醒她:“人家只是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他自己賺來的,如果你覺得不適合,可能,你也嫁不起”。
有句話叫“眾人皆有價格,你千萬別活得太便宜”。
要知道,你在對伴侶設下條條框框時,他必定也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標準。
我們不會設置低于自己現狀的標準,所以,當你遇到那個滿足你全部期望的他時,很大程度上,你并不是他的意中人。
就像《壁花少年》里說的,我們只接受自己配得上的愛。
大學室友L,剛入校時,是那種扔到人群里你不會多看第二眼的姑娘。
第二學期,同寢室的我們都逐漸脫了單,只有她盯著熒幕上的蘇志燮,然后抱怨一句:“怎么我異性緣就這么差呢?”
看著她身邊堆積的薯片和可樂糖,我們決定,扯上她去跑步。
那之后,她逐漸戒掉了韓劇和零食,把時間投入到跑步和看書上,一學期下來,減掉了15斤體重,還拿到了獎學金。
慢慢,追求她的人多了起來,而且不乏其他學院的佼佼者。
在拆開一封又一封情書之后,L嬉笑著跟我講:哪有無緣無故差的異性緣呢,當你身上沒有光時,又怎么能指望被別人發現呢。
當你缺少閃光點時,你向往的人只會帶著他的夢想越來越遠,而你帶著你的夢想,卻都不敢走到他的面前。
總有人過著令你羨慕的生活。現階段,也許我們還無法抵達,那接下來的時間就去努力,而不是自怨自艾,看著已經抵達的人,感慨她們的好運。
04
說起“最好的感情”,高曉松有番話曾讓無數網友淚奔。他說:“我們各自成了更好的自己,那才是最好的感情。”
至今,當有人在愛情里充滿怨念的時候,我都會樂此不疲地將這個觀點轉達給她們。
趁著大家還有力氣愛,同時,趁著大家還有機會變得更好。
仔細想想,有時候真的戀愛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不是說交心交肺,就足夠遇到那個你愛的人然后共度余生。
戀愛是怦然心動,但要想久處不厭,還需要一顆飽滿的靈魂。
我想,大概戀愛屬于那些生活游刃有余的人,只有經營好了日子,才有余力去經營愛情。
天底下壓根沒什么不勞而獲,愛情也是。
公主王子的愛情童話得聽,但萬不可信,成年人的世界更多是風露情愁,是無邊枯寒,是煙火人間,溺于童話,只會讓我們越來越平庸。
舒婷的《致橡樹》里講:“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間。”
愿我們都能擁有那份對等的愛情。
不仰望,也不俯身,你有你的堅韌挺拔,我有我的花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