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錚 孫靜



摘 要:文章重點針對南陽市城中區火車站各內部空間以及前廣場的改造進行研究,探討了在相關政策滲透下的車站內部功能的重新合理利用以及站前廣場和車站周邊區域大環境的提升,著重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相關改進建議,進一步闡述說明城市火車站的改造帶動區域的活力發展與生態建設。
關鍵詞:車站改造;站前廣場;南陽;生態城市
一、緒論
(一)火車站存在城市之間的意義
每座城市都有一座屬于它的火車站,一座火車站,就是一個城市的一張臉孔。從世界上第一條鐵路誕生以來,火車站就與城市發展甚至每一位居民密切相關。在都市生長早期,每個火車站區域憑借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點,周邊都產生了可觀的集聚效應而加快地區的經濟發展,一般來說形成火車站的地區即是城市中心的重要區域。
火車站作為城市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也是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支點,它的發展將會帶動周邊幾個經濟圈的快速發展,是整個城市的“心臟”位置。在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和交通技術的不斷提升,圍繞著火車站所展開的點狀客流集散路網較為擁擠和堵塞,主要道路干線的交通已經超負荷運行,道路系統的疏散維護以及人員安全成為了城市發展中交通系統需要面臨的普遍問題,特別是在一些二三線城市顯得尤為突出,這些問題也加重了沿線用地因用地緊張、城市景觀代表要素不和諧甚至缺少等問題。
(二)城市鐵路發展背景
南陽地域總面積約兩萬多平方公里,是河南省十八個地級市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座城市,屬于河南省省域內的次中心城市,經濟發展排行省內第三,僅次于省會城市鄭州與古都洛陽。南陽火車站隸屬于鄭州鐵路局南陽車務段管轄,為一等站,現為豫西南最大的客運站,主要辦理客貨運業務,是河南省確定的中原經濟區綜合交通樞紐之一。南陽站的吸引區范圍涉及南陽和平頂山兩個城市,是河南、湖北、四川、陜西交通要道。南北方向有焦柳鐵路,途徑許多重要城市;東西走向有寧西鐵路,是國家重要的客貨鐵路。在南陽,寧西鐵路與焦柳線交匯形成重要的鐵路交通要道(圖1)。目前整個城市圍繞車站為核心,開展“一個中心、五條環線、六條射線、兩條連線”的公路發展模式,解決縣城村鎮與周邊相鄰省市交通進出問題與經濟往來,帶動落后老舊城區經濟的建設、多模式產業的發展。
二、生態南陽城建設中的公共政策理論根據
(一)總規指導下的車站建設問題
2017年1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南陽市城市總體規劃指示: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識、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統籌做好南陽市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的各項工作,逐步把南陽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生態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
針對城市整體交通設施問題,其中重點提示需要加快完善城市的基礎設施體系。秉承綠色環保低碳的理念來規劃建設城市的基礎交通設施。做好人流密集處停車場的規劃布局,針對火車站這種車輛混雜的地方尤其做好地面及地下空間的合理利用,劃分大型長途客車停車場與公交車停靠區域、私家車停靠區域,以及出租車送客下客的合理路線,避免繞道。車站區域的道路標識應統一化設計,做到標示清晰、簡單可辨。形成合理的人、車流動線,促進車站區域的交通高效化發展,符合資源節約、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
(二)火車站改建原因及意義
南陽火車站始建于1970年,在1992年進行過一次火車站的整修和擴建,站前廣場西側區域屬于南陽汽車客運站以及公交樞紐站的??繀^域,由于河南省屬于人口大省,南陽市的人口數目流動過快,所以仍不能滿足龐大的客貨運輸需求,于是在2016年11月24日南陽火車站的再次改造正式開工。
原有的車站站房與前廣場區域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說起火車站,南陽市市民會親切地稱之為“電視機后蓋”,這座幾十年的老建筑已經與城市風味融為一體(圖2)。但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其站房的公共服務設施老舊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的技術運載,售票廳與候車室的布局需要進一步完善以及擴充來解決人員的擁堵問題,且車站外部站前廣場區域缺乏景觀設施導致車站與城市的形象過于普通。因此為了滿足不同層次旅客的需要以及完善更具人性化的服務設施,改造火車站站房以及站前廣場區域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火車站在擔負城市角色之外,其文化層面意義往往被忽視?;疖囌靖鼞搶⒊鞘械牧己眯蜗髠鞑コ鋈?,成為整個城市的形象代表,這就要求車站的改建不僅僅要滿足現代化的實用功能,更要注重地域文化的結合與傳播以及城市個性的體現,針對的服務也不僅僅體現在交通、運輸的便利方面,周邊區域的配套設備、商業性與文化輸出的結合,都對車站空間品質的提升提供有力的幫助。
三、火車站現狀問題分析及實施進展
(一)現狀問題分析
1.區域發展割裂
南陽火車站北側擁有大量的辦公樓以及商業區,南部批發商場以及小商小販的攤位居多,長久發展的商業運作模式造成了區域割裂的突出問題。區域規劃原本是有益于地區發展,但綜合車站地區運作的當今現狀發現,發展差距偏大造成人員混雜,以車站為分割點的南北兩側交通聯系不暢,更造成城市空間、形體甚至情感的割裂。北側帶動周邊不斷強化的商業氛圍;中部原有的站前廣場現被占用,綠地減少,導致附近居民活動量的流失,空間無法溝通;南側發展滯后,現階段缺乏必要的實現空間融合的催化元素(圖3)。
2.地標性設計缺乏
鐵路交通作為城市設計中的重點,除了需要注重外部空間和內部空間的整合設計,同時在外在形態上要具有醒目明顯的形體特征。火車站現階段的這個問題也非常突出,不僅是站房的整個設計,周邊缺少引導性或是標識性建筑物,由于站前廣場存在被占有問題,沒有得到最大利用。另外缺乏引導行人的路線,導致對車站不熟悉的人群會擁堵在入站口,尤其在春運期間這個問題十分嚴重,需要大量車站內部人員來進行人工引導服務。
位于西班牙首都的馬德里Atocha火車站,是通往西班牙南部地中海沿岸的交通樞紐,其最特別的是候車大廳的中間是一個圍合起來的植物園小島,島上生存著五百多種野生動植物。不僅如此,圖書館、咖啡廳等建筑與火車站完美融合,使得這座普普通通的火車站仿佛變成了某個古代宮殿的后花園,南來北往的旅客穿行于植物園中立刻產生一種疲頓全消的感覺。車站內四千平米的植物園成為游客駐足欣賞的一道風景,同時也改善了火車站內部的氣候環境(圖4)。
3.安全隱患問題
車站安全問題是每個城市的鐵路交通同樣關注的問題,由于商業發展問題,各路人群混雜,存在以下幾個安全隱患:附近小旅館的質量較差、過往乘車人群擁擠、黑車司機聚集過多、小攤販占據道路等。
周邊的小旅館魚龍混雜,多數是私人開的招待所,存在極大的衛生、人身安全以及消防安全問題,需要政府或機關部門針對旅館問題開展專項解決措施,大力整治。其中,后三個問題都是交通動線問題不合理以及道路設備的不得當造成的,需要重新梳理機動車道路、助動車(自行車)道路和人行道路,合理利用站前廣場空間,場地考慮設置地下通道或天橋進行人車分流。
4.交通道路堵塞
南陽市作為一個三線城市,在城市建設過程中,不免有很多顧不到的地方,在城鎮化率不斷提高的這個過程中,既產生了機會,也產生了問題。地面出租車、公交車、長途客運車車流線交織,人車混行。最重要的是火車站存在著大量非法改造過的用于營利的機動車輛、無牌無證私家老年車等(圖5)。這個問題存在久遠,且整頓一直沒有見效,之所以如此讓人頭疼,原因不外乎以下兩點:一是其有生存的土壤。由于小城市公共交通系統不完善,但人們又有迫切的出行需求,所以電動三輪這一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就應運而生。但其駕駛人員沒有受到嚴格的機動車崗位培訓,多數不遵守交通規則,在車站這種需要快速通行的地方通常都是左右穿插行駛,為了自身高效,以更多地接送人員。這種隨意變道的行為現象導致道路上汽車、客貨車等車輛的停滯乃至擁堵,甚至導致機動車和三輪車的刮擦事故現象的發生。二是部分駕駛員屬于退休老年人或是無業的中老年人,缺乏安全意識以及道路行車法規意識,一些駕駛員因為急于接攬客人而爭吵互不讓行,造成人流聚集圍堵。這同樣也是造成交通道路問題的原因。同時,小商小販擺攤占據行車道也是急需解決的一大問題。每個城市都會有一些著名的特產,這些也是一種城市文化的輸出,尤其在車站附近會存在許多這樣的店鋪,道路兩側、人行道上也會聚集商販出售南陽聞名的玉器等玉產品,占據人行道,影響車輛的正常行駛,同樣有待解決。
(二)火車站改造實施進展
由中鐵四院所設計的新南陽火車站以“臥龍騰飛”為主題(圖6),蘊含南陽城的古漢文化,臥龍代表南陽的文物保護地標5A景區臥龍崗。臥龍崗是三國時期著名人物諸葛亮“躬耕南陽”的故址和紀念地,在過去,因其崗地勢蜿蜒曲折,造型像盤旋而臥的龍而得名。
本次改造主要針對站房的外部整修與擴建以及站臺內部布局的合理化調整等方面。站房在此次擴建到地上局部三層的結構,地下廣場兩層,總建筑達到面積四萬平米左右。
目前車站主體已經修建完畢,市民可以不用再繞路進出站,只剩匝道高架橋部分還在修繕,北邊已經粉刷完畢,南側施工會相對慢一些,但不影響出行。相較于過去建筑中間的多級臺階,市民可以不用提著行李箱上下階梯,兩側的緩坡可供行人出行,同時也供電瓶車行駛,站房外側設有相對應的停車位置,出行得到極大的方便。站前廣場區域以及內部道路還處在維修階段,將等匝道完工后實施,相關配套設施完善也在進行中。為了方便旅客的上下交通,增設了十部之前所缺失的自動扶梯,并將各個站臺重新修建到與列車車門同一水平的位置,采取搭平板行走代替過去幾十年的搭三層鐵架子樓梯出入列車的形式。同時設計無障礙垂直電梯以及無障礙坡道,方便輪椅的通行。此外,還增設了無障礙專用廁所、無障礙專用候車區等(圖7)。
四、火車站改造后的建議與展望
(一)改造建議
針對南陽老火車站之前存在的問題,改造后部分已得到提升。通過改善火車站樞紐服務設備帶動周邊地區的活力發展,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合理規劃商業分布,縮小南北兩側發展差異;整改臨街店面,做到規整統一、美觀大方;劃分地攤范圍,梳理道路街面被占據的問題。
第二,建議發揚南陽悠久的文化歷史特色,找準其特點,建造南陽火車站核心區的地標建筑。
第三,合理規劃地下空間,進行出入站人群的分流,避免擁堵;合理規劃地上空間,運用立體化交通組合避免人車混流,設立高架橋或增設公車專用道,實現乘客無縫換乘,減少機動三輪車的使用率,降低安全風險。
第四,改善站前廣場的綠化系統,種植市花、市樹,給外來旅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增設具有城市特色的公共服務設施,如座椅、指示牌、景觀小品等,不僅起到為旅客提供休憩設施的作用,同時也是城市文化環境的延伸,使火車站和周圍的城市空間組合成一個整體。
(二)區域活力的提升
火車站作為一個城市綜合體,其發展引領時代潮流,該區域的改造意義非同尋常,南陽全新火車站體系的建設以及南陽車站區域的改造,首當其中的是提升南陽對外交流的窗口形象,優化城市名片;其次利用火車站、汽車站、公交總站區域獨特的地理優勢,建設以城市綜合體為特色的大商業、大市場、大流通。把車站區域建設成為南陽市重要的商業中心,提升車站街道的經濟社會地位;最重要的是改善火車站周圍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通過改造可以根除臟亂差,建設宜居社區,提升城市形象和綜合競爭力,提高居民幸福指數,帶動火車站整個區域的活力提升。
五、結語
城市核心區火車站改造是我國很多城市面臨的問題,通過交通綜合的建設進而帶動周邊地域的運作,能夠實現火車站與城市間的協調發展。在未來,隨著火車站商圈的進一步發展,其不僅將成為城市人流最密集的場所,更將成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疖囌旧倘σ鄬⑿纬梢曰疖囌緸橐劳校厣虡I圈、分區商業中心為一體的城市新區,成長為南陽市又一個極富價值的城市熱點。
參考文獻:
[1]朱彥東,李旭宏,吳煉,等.城市核心區火車站改造及對地域再開發的影響:以鄭州火車站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07(10).
[2]王宜迪.南陽火車站的歷史變遷[EB/OL].[2019-10-1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0895006333449595&wfr=spi
der&for=pc.
[3]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南陽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EB/OL].(2017-02-07)[2019-07-08].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2/07/content_5166129.htm.
[4]王騰,盧濟威.火車站綜合體與城市催化:以上海南站為例[J].城市規劃學刊,2006(4).
[5]馬小紅.武昌火車站站房建筑設計[J].鐵道建筑,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