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朝

摘 要:宗教文化中蘊藏著大量的有形和無形的康養旅游資源,這對于拓寬康養旅游的市場、打造多元化的康養旅游產品、推動康養旅游產業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宗教文化與康養旅游文化從內涵到外在形式都存在密切的聯系。在康養旅游中探尋宗教文化的開發應用的途徑可以從構建宗教康養旅游產業新型態、開發多元化宗教康養旅游產品以及打造宗教康養旅游特色活動等多渠道入手,因地制宜地將二者進行有效融合,實現宗教康養旅游的文化整合、產業構建及發展途徑的立體化。
關鍵詞:康養旅游;宗教文化;文化應用
一、宗教文化與康養旅游概述
宗教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世界各民族文明進程中可以看到,哲學、道德、政治、科學、文學、藝術及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宗教的影響。在中國,以佛、道教為核心的宗教文化也是傳統文化的核心之一,通過運用馬克思主義批判性繼承,宗教文化同樣能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養分。
康養旅游作為現代旅游產業中出現的一種新型態,國內相關研究也正處在一個方興未艾的時期,雖然在理論研究和實踐運用中都未能形成完整統一的體系,但可以預見康養旅游將成為未來旅游業重要的發展方向。這種集醫療、養生、康復、養老、休閑度假、文化創意等于一體的旅游模式,符合人們在社會經濟高速轉型中對身心健康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所謂康養旅游并不是單純針對老年人所設的特定群體旅游,它應該是一種適應全民需求的多樣化綜合旅游形式。
二、宗教文化與康養旅游的關系
宗教文化經過歷史的發展融合,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和人們日常生活中,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樣式,它涵蓋了物質層面、行為層面、制度層面和精神層面。宗教文化現象表現出人與自然相互作用的雙面性,既有物質性,如大量的宗教建筑是旅游重要的資源,又有精神性,如禪修養生成為文化旅游的特色。
宗教文化與康養旅游具有密切的聯系,一方面旅游能為宗教文化的融合交流提供途徑,特別是康養旅游的發展能夠為宗教文化的傳承發展以及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提供重要手段,因為欣賞接觸不同的宗教文化本身就是旅游活動的目的與動力之一,特別是在宗教文化傳播階段,旅游行為就客觀上成為了一種傳播方式。另一方面宗教文化能夠為康養旅游提供旅游資源,其包含了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兩部分,康養旅游則能夠促進蘊藏在宗教文化中的這些資源實現價值轉化,將其以旅游產品形式呈現于現實社會。像是大量的自然或者人文景觀都因為有宗教文化的烙印而成為重要的旅游資源。
在現代社會中,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的中堅力量,通過產業鏈的集聚整合及調整,這種發展對保護宗教文化遺產是十分有利的,另外,為滿足普通大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并積極引導其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靠攏,也可以通過旅游活動,推動宗教文化的健康發展,反之,宗教文化的健康發展又會賦予旅游新的文化內涵和開發領域。兩者的良性互動,不但有利于弘揚傳統宗教文化精華,充分發揮宗教文化凈化人心、規范行為的精神價值,而且能拓寬康養旅游的目標對象、資源整合和途徑方式,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正是由于兩者這種互動密切的聯系,發掘宗教文化中的康養文化,對推動康養旅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康養旅游中宗教文化的開發途徑
從歷史發展脈絡來看,宗教與旅游存在著深層的內在聯系,特別是隨著人類社會對康體養生需求的增加,旅游不再僅僅是少數群體的特殊需要,旅游的目的也從單純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點觀光,某種程度上成為普通人對現實生活壓力轉換及緩解的一種特殊手段。但宗教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以及旅游過度市場化導致了一系列問題,所以要對康養旅游的特點、規律進行深入分析,制定切實可行的宗教康養旅游開發研究路徑,引導宗教文化與康養旅游相互促進,健康發展。探尋將宗教文化的積極因素與現代康養旅游相結合的方法,在推動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構建宗教康養旅游產業新型態
宗教文化作為一種綜合文化,涵蓋了哲學、經濟學、心理學、管理學、醫學、養生等學科,從當前康養產業的發展趨勢來看,構建“康養+”的綜合產業模式是大勢所趨,無論是康養旅游還是宗教康養都是由“康養+”這種模式生成的產業鏈,而宗教康養旅游更是宗教文化與康養產業、旅游產業組合成的立體產業型態,它是一種以旅游業為基礎、康養為核心、宗教為特色的多元文化綜合體。因此,建構起這一體系能更好地發揮宗教文化在康養旅游中的作用,對宗教文化的開發利用十分重要,從康養旅游的視角看,宗教文化在人生觀、飲食方式、醫療保健、養生凝神、強身健體等方面提供了豐富的康養旅游文化方式。
(二)開發多元化宗教康養旅游產品
根據宗教文化自身的特點,宗教文化能夠為康養旅游產品的開發提供多角度的科學體系,將宗教文化的物質資源與精神資源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宗教文化“觀景”系列產品,這是最直觀也是基礎的型態,主要是針對靜態的物質化的宗教文化對象,如各類宗教建筑、宗教文物以及宗教場地所處的自然環境。其次是宗教文化“觀身”系列產品,“觀身”即觀摩宗教文化所涉及的健體養身等行為,并將這些行為文化進行體驗化,主要針對旅游對象的身體休閑層面,如禪茶、素食、武術、中醫養生等產品。最后是宗教文化“觀心”系列產品,以尚德養心為核心的特色文化產品,屬于精神層面的康養理念的傳遞。三類產品并無高低之分,需要根據不同的康養市場及康養旅游目的地的宗教文化資源分配狀況進行因地制宜的開發運用,充分利用有形和無形的宗教文化,以滿足多元化的康養旅游市場需求。
(三)打造宗教康養旅游特色活動
有社會學家指出,“旅游是一種現代朝圣”,甚至認為旅游源于宗教朝覲活動。康養旅游不僅能滿足人們對陌生事物環境的好奇心,更強調從旅游中完成對世俗既有生活的逃離,實現養身與養生的結合,在康體養生中去尋求一種屬于自我內心的桃花源。為了能夠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康養旅游可以利用宗教文化中的節慶儀式開發特色的康養旅游節事活動,建立品牌,擴大影響力。如充分發掘利用佛教、道教、地方民間宗教中的蘊含的康養資源,打造特色康養旅游文化節。通過這種方式既能傳承各類優秀的文化習俗,又能打造出更加豐富的康養旅游產業鏈,在打造過程中注意體現形式的多樣化、內容的包容性,利用各種媒介進行宣傳,完善網絡平臺,并借此開發具有特色的宗教康養旅游紀念品。
人們追尋宗教旅游不僅僅是為了玩樂,更多的是從緊張快節奏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尋找一刻的逃離,而宗教的文化氛圍可以使人們獲得內心的平靜以及精神上某種程度的放松與慰藉。由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宗教旅游拉動經濟增長是一種必然趨勢。
四、結語
由于康養旅游產業和宗教文化產業都是新興的發展起來的產業,因此當前把宗教文化與康養旅游相結合進行的研究仍較少。宗教文化中包含著大量康體養生的資源,其與康養旅游存在共同的目標追求,發展宗教文化康養旅游能將有形的外在康養與無形的內在康養相聯系,能豐富康養旅游的內涵,提升其品質,推動康養旅游產業的多元化、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宗教文化的社會整合、心理調節及康體養生的作用,對促進旅游產業發展、弘揚傳統文化、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韓秋,王歡歡,沈山.我國康養產業發展的實踐路徑[J].旅游縱覽,2019(6).
[2]寧曉梅.宗教文化的康養旅游開發研究:以峨眉山為例[D].四川師范大學,2008.
[3]金玉玲.基于“五力模型”的宗教文化旅游發展戰略研究[J].經濟師,2018(9).
[4]羅赟敏,先巴,唐仲霞.近十年國內宗教旅游研究綜述[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8(6).
[5]楊志銀.宗教經濟理論與黨的宗教經濟觀和宗教經濟政策的發展進程研究[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6(4).
[6]李學江.我國宗教文化旅游資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J].山東經濟,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