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靈寶市寺河山生態觀光果園高埝蘋果基地,河南 靈寶 472500)
蘋果炭疽病又名苦腐病,是我國各蘋果產區普遍發生的一種果實病害。其中以夏季高溫多雨地區發病較重,發病后造成果實腐爛,對蘋果品質和產量均有很大影響,流行年份病果率可達30%~60%。
蘋果炭疽病主要為害果實,也能侵害枝梢和果臺,但很少。果實發病初期呈現針頭大淡褐色圓形斑點,邊緣清晰,病斑迅速擴大后,果肉軟腐(腐爛的果肉微苦,和好果肉易分開),呈圓錐狀深入果肉。以后病斑下陷,病斑表面呈現顏色深淺相間的輪紋。當病斑擴大到1~2 cm時,自病斑中心生出突起的小粒點,初為褐色,后變為黑色,呈同心輪紋狀排列,逐漸向外發展,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盤。當天氣潮濕時,黑色點粒突破表皮,溢出粉紅色黏液,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團。一個病斑可擴展到果面的1/3~1/2,并可爛至果心。病果上可有一至多個病斑,病斑融合,可使全果腐爛,造成果實脫落。果實若在深秋染病,病果腐爛失水干縮,變為黑色僵果,長期懸掛枝頭不落。若采收前病菌侵入果實,貯藏期可繼續發病,黑色僵果與健壯果區別明顯。果臺發病多自頂端向下蔓延,為害重時抽不出副梢,最后干枯死亡。枝干發病多在病蟲枝,枯死枝以及生長衰弱枝條的基部,發病與果實癥狀近似,后期病皮龜裂脫落,嚴重時病部以上枝條逐漸枯死,病斑表面同樣產生黑色小粒點。
蘋果炭疽病是一種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以菌絲在病僵果,干枯枝,果臺及潛皮蛾為害枝上越冬。次年春季遇有適宜的溫、濕度條件,即可產生分生孢子,成為初侵染來源。分生孢子借風雨、昆蟲傳播,經皮孔或直接侵入果實。當年病果上可產生大量孢子,進行多次再侵染。落花后的幼果即可受病菌侵染,而且從幼果至采收前的果實均有受侵染可能。但幼果期能抵抗病菌擴散,不表現癥狀,經過較長潛伏期后,當蘋果果齡達45~50 d時,炭疽病菌就能侵染為害,并表現癥狀,而愈接近成熟其為害愈重。尤其在7、8月份,高溫、高濕條件下,病菌繁殖快,傳染迅速。在此期間,雨水越多,降雨時間越長,發病率越高晚秋氣溫降低時,發病減少,但果實感病后,仍能繼續發病。
3.1氣候條件
病菌生長發育時的溫度為15~40 ℃,最適溫度為28℃;形成分生孢子的適宜溫度為25~28 ℃,相對濕度為80 %以上。分生孢子萌發最適宜溫度為28~32 ℃,相對溫度在95%以上。在氣溫28~32 ℃,相對濕度95%以上時,分生孢子接觸果面后經5 h即可侵入果肉,經10 h大部分病菌完成侵入過程,潛育期一般3~13 d,長達40~50 d。分生孢子在20%蘋果汁液中萌發率最高。炭疽病菌在高溫,高濕,多雨水的情況下,繁殖快,傳染迅速,特別是雨后高溫更有利于大流行;晚秋雨少溫度低,發病則輕。不同年份發病輕重與當年降雨早晚及雨量大小密切關系,一般降雨早而多的年份,發病早而重,干旱年份則輕。
3.2栽培管理條件
株行距小,樹冠大而枝葉茂密,通風透氣條件較差,偏施氮肥,土壤黏重,地勢低洼,果園內雨后積水的發病都重;中耕除草不及時或間作高桿作物的發病也多。果園附近有刺槐(20~25 m內均可侵染),能加重炭疽病的發生。樹勢健壯的發病輕,弱樹發病重。日灼病果發生多的樹,炭疽病發病率高。
3.3不同蘋果品種,炭疽病感染程度差異很大
在現有栽培品種中以國光、紅富士發病最重,金冠,元帥,紅星,青香蕉發病輕。
4.1加強管理,提高抗病能力
注意采用增強樹勢的措施,如深翻改土,不使園內積水多施有機肥,控制氮肥施用量;合理密植,精細修剪,尤其要合理夏剪,以改善果園內通風透光條件;同時要避免用刺槐作果園的防護林(因刺槐也是炭疽病的寄主植物,據報道,刺槐的影響范圍為20~50 m),果園行間選種低桿作物或綠肥,及時中耕除草,降低果園小氣候的濕度,創造不利于病害發生蔓延的環境條件;改換抗病品種。
4.2鏟除病源
結合冬季修剪,徹底清除樹上樹下的病僵果、干枯枝和病果臺,刮除病枯樹皮,減少侵染來源。發病初期及早摘除病果,清除落果,集中深埋,減少病源避免重復侵染。
4.3果實套袋
果實套袋,可保證無病蟲的好果率達90%以上。據試驗,金冠蘋果套袋,可使無銹果率達98%以上,并且果實光滑美觀,汁多肉細,室內貯藏1個月后失水輕,不皺皮,腐爛率低,顯著提高了果實的外觀品質和貯藏性。套袋之前先噴1次吡唑醚菌酯2 000倍液,再套上紙袋。套袋時間一般在5月中下旬左右,套袋以后可噴波爾多液不噴防治食心蟲藥劑。紅色品種,應于果實采收前15~20 d撕掉紙袋,以便果實著色。
4.4噴藥保護
1)蘋果樹發芽前噴波美3~5°Be石硫合劑與0.3%~0.5%五氯酚鈉混合液或果康保50~100倍液。實踐證明,鏟除越冬病源,減輕病害發生效果良好。
2)生長季節噴藥保護。發病前及時噴藥保護果實是防治本病的重要措施。實踐證明,200~240倍波爾多液對此病有控制作用(金冠等品種對波爾多液敏感,幼果期施用多發生藥害或產生果銹,可改噴其它藥物)。一般從幼果期開始噴藥(寺河山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以后每隔15~20 d噴藥1次,全年共噴藥3~4次。為防止病菌產生抗藥性,可與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交替使用,防治效果甚好。前期和后期仍以使用波爾多液為宜。如噴藥時遇雨,未能及時噴波爾多液,雨后可噴退菌特,殺死雨期產生的分生孢子。選用下例任一種或交替用藥,效果也好。40%多菌靈膠劑800倍與40%毒死蜱1 500倍液混合噴施(5月中旬左右施用,兼治輪紋病,卷葉蛾,紅蜘蛛,蛛蟲等),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為了提高防治效果,在使用上述藥劑時,最好加入粘著劑,“6501”展著劑,以防雨水沖刷,降低藥效。噴波爾多液必須細致,周到,并加皮膠做展著劑,以提高粘著性延長藥效。
3)貯藏期防治。貯藏蘋果的庫房、筐、箱等用50%多菌靈或50%托布津200~500倍液噴灑殺菌,然后每1 m3空間用20~25 g硫磺加鋸屑和10%氯酸鉀點燃,密閉熏蒸2 d。果實入庫前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靈300~500倍浸果1~3 min。貯藏期最好保持1~2 ℃的低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