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順軍,楊永奎,郝廣芬,唐喜奎
(青海省湟中縣農牧和扶貧開發科技局,青海 湟中 811600)
據統計顯示,2017年我國畜牧業總產值高達3.2萬億元,并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可以說,畜牧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在新農村經濟建設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客觀來講,畜牧業的發展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尤其是農村生豬養殖業,對農村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并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如何在確保產業興旺的同時,打造生態宜居的環境,無疑是農村生豬養殖的重點所在。因此,加強農村生豬養殖污染治理對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養殖環境的污染,首當其沖的就是生豬本身,不管是水污染,還是空氣污染,或是土壤污染,都會對生豬的成長產生負面影響,尤其是會加大生豬疾病或疫病的發生率,屆時不僅會對養殖戶帶來經濟損失,而且會加大國家畜產品質量安全問題。
在農村生豬養殖中,糞污的排放會直接對農村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尤其是規模化的生豬養殖,如果排放物處理不當,很容易對周邊居民的生活用水產生污染,并對周邊土壤帶來結構性破壞,危害農作物健康生長,最終對居民身體健康帶來危害。
農村生豬養殖中所產生的污水,大多數都沒有經過專門的處理而直接排放,給地方水資源帶來了嚴重破壞,進而對地方農業生產帶來了嚴重損害,尤其是對隨意處置的病死豬,更會對地方農副業生產造成負面影響,甚至會引發更大范圍的疫病傳播。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農村各項污染治理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由于起步較晚,農村生豬養殖污染治理還存在許多問題。
在廣大農村地區,由于群眾受教育水平較低,缺乏相應的法律意識、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成為了生豬養殖污染治理中最大的思想障礙。調查顯示,許多農村生豬養殖戶都不具備清潔生產、廢棄物再生利用的觀念,對養殖污染治理技術不認可,依然采用傳統水沖式清潔模式,對新技術存在抵觸心理[1]。因此,要想實現農村生豬污染治理的有效性,就首先要打破這種思想上的僵局,強化農村養殖戶的思想認知。
客觀來講,我國有關生豬養殖技術的研發力度不是很強,再加上政府技術指導及培訓力度的不足,最終造成農村生豬養殖污染治理技術水平低下,大多還停留在初級的沉淀池、沼氣池等技術階段,無法全面解決生豬養殖中的各類污染問題,同時也限制了農村生豬養殖污染治理工作的順利開展[2]。
客觀來講,我國生豬養殖污染治理體系還不夠健全,監管還處于缺位狀態,相關工作沒有歸屬到具體職能部門,無法對農村生豬養殖戶進行有效的行為監管、技術引導和市場服務,最終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的不利局面。最為重要的是,當發現養殖戶存在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時,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懲處,這也是農村生豬養殖污染問題泛濫的一大原因。
基層政府要加強畜牧養殖污染治理相關政策的宣傳教育,并構建相應的知識培訓體系,提高污染治理技術的推廣力度,促使養殖戶及時轉變理念,充分意識到生豬養殖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同時,還要加強《環境保護法》《畜牧法》《動物防疫法》等相關法律的宣傳教育,以強化農村生豬養殖戶的法律意識和環保意識。只有加強思想教育,轉變生豬養殖戶對污染治理的思想認知,才能促使他們自覺采用低碳環保的養殖技術,在有效控制生豬養殖污染的基礎上,促進農村生豬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3]。
第一,政府應加強財政補貼,鼓勵生豬養殖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配備沉淀池、沼氣池的基礎上,將傳統水沖式清潔方式升級為漏縫式干清潔方式,進而從根本上解決生豬糞便排放帶來的水污染問題,有效避免地下水及河道水的污染,為農村生豬養殖污染治理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
第二,基層政府要加強污染治理技術的推廣普及,提高農村養殖戶對先進防污技術的學習和掌握。例如,基層政府可組織養殖戶學習固液分離技術,利用沉淀池、篩網等基礎設施,利用沉淀技術、離心技術、過濾技術等,將生豬養殖中排放的污水進行篩選,然后對大顆粒物質和沉降物進行針對性的處理,這樣不僅能夠確保污水排除的順暢性,而且能夠降低污水處理設備的損耗率。同時,還能夠提高糞便的有機質含量,實現生豬糞便的高效回收利用。
第三,基層政府可推廣新型生物墊料,宣傳生態健康養豬理念,這種模式不僅具有低污染、低水耗、零排放的優勢特點,而且能夠有效降低生豬發病率,可持續性強,當日糞便就能夠實現當日分解,循環利用率高、經濟成本低,是未來生豬養殖污染治理的主流技術[4]。
第四,基層政府要加強有機肥生產技術的創新與推廣,將生豬養殖中的沼液資源進行工藝集成化、裝備化、自動化處理,實現沼液就地消納、資源化、商品化的目的。具體來講,在生豬養殖的排泄物處理中,采用兼性厭氧微生物水解酸化、高密度微氧曝氣沉淀分解、梯級過濾和全自控沼液配肥等技術,將沼液進行資源化處理,生產有機液肥,并應用于有機種植中。
第五,基層政府應構建專門的農村生豬養殖戶技術交流平臺,并定期組織開展交流活動,讓養殖戶及時了解生豬防污新技術、新理念,進而結合實際做好更好的選擇,在提高生豬養殖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好地實現環境效益。
一方面,政府要成立負責農村生豬養殖污染治理工作的專門小組,集中解決農村生豬養殖中存在的污染問題,尤其是對于規模化生豬養殖來講,一定要做好資格審查和認證工作,確保養殖戶有能力處理各種污染物,而這一要求必須要成為農村規模化生豬養殖資質認定的“剛性要求”。
另一方面,政府要定期或不定期檢查農村規模化養殖戶污染處理情況,一旦發現有不按標準進行排污,或是存在環境破壞行為的,必須要及時進行處罰,進而對農村生豬養殖戶進行行為規范與規制,促進生豬養殖工作實現規范化、環保化發展[5]。
總而言之,針對農村生豬養殖污染治理存在的種種問題,基層政府必須要從思想維度、技術維度和監管維度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不僅要加強思想教育,強化環保意識,而且要加強技術創新,提供堅實保障,同時要加強監管指導,保證方向正確。只有如此,才能有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農村生豬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確保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