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新燕
(酒泉市肅州區下河清鎮政府動物防疫檢疫站,甘肅 酒泉 735000)
呼吸道疾病在規模化蛋雞場較為常見,其導致蛋雞生產發育受阻和生產性能降低,同時降低飼料報酬率,且增加額外的用藥成本,甚至導致蛋雞死亡,給養殖戶造成經濟損失,阻遏了蛋雞規模化養殖的健康發展[1]。近年來,甘肅酒泉地區蛋雞養殖逐漸規模化,但呼吸道疾病始終是威脅當地蛋雞養殖的頭號綜合性疾病之一,給當地蛋雞養殖戶造成經了一定濟損失。本文對蛋雞呼吸道疾病發病原因、臨床表現、病理變化及防控措施進行簡要闡述,以供養殖戶參考。
蛋雞呼吸道疾病四季均可發生,尤其以冬季最為嚴重,一旦該病發生,難以根除。當蛋雞患有呼吸道疾病時,往往會繼發其他傳染性疾病,如大腸桿菌病和傳染性氣喉管炎,使得病雞死亡幾率提高[2]。就蛋雞呼吸道疾病發生原因而言,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一,蛋雞養殖密度過大,加上養殖場空氣流動性差,導致空氣中氨氣、粉塵等有害物質含量增高;其二,管理人員疏于管理,養殖場內糞污處理不及時;其三,雛雞購入時未進行消毒與短暫隔離,導致致病菌進入養殖場,繼而感染雞群,其中致病嚴重的病原體主要有新城疫、禽流感和支原體等;其四,飼料配置不合理或變質;此外,使用點鼻類疫苗過多,蛋雞呼吸道受損傷等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蛋雞呼吸道疾病臨床表現分為慢性型和急性型,若單為慢性型呼吸道病,主要表現為病雞咳嗽、喘氣、竇部腫脹及鼻液量增加等;若繼發大腸桿菌病,則表現為腹膜炎和肝周炎等,以上為慢性型主要表現癥狀,病程較長,一般性治療無法根除。急性型則表現為病雞突然提高采食量和產蛋率,3~4 d后病雞出現咳嗽、甩鼻和鳴叫等癥狀,部分雞群出現精神不振、昏睡等癥狀。隨著病情加重,病雞出現高溫、呼吸困難、口式呼吸、咳嗽、分泌物增加等癥狀,嚴重時導致大批死亡[3]。
對病雞或病死雞進行常規病理解剖,可發現氣管、支氣管內有粘稠分泌物;喉頭出血;肺部出現水腫、充血,甚至壞死等癥狀;腹腔內出現積液或凝血塊;腸道粘膜出血;部分雞群肝臟破裂。
蛋雞呼吸道疾病應該“早發現、早治療、早根除”模式進行處理。若為細菌性疾病,則可在飲水中添加環丙沙星鹽酸鹽等藥物,或采用慶大霉素對雞群進行肌肉注射治療,有條件的養殖場可將發病雞群病料樣品送至專業疫病檢測機構,對細菌菌株進行分離,確定細菌的種類,并進行藥敏試驗,確定細菌對不同藥物的抗性,以指導抗菌藥物的選擇與使用;若為病毒性疾病,則按照相應的弱毒疫苗進行緊急接種,同時用紅霉素、強力霉素等藥物進行治療,防止繼發性感染細菌病。
4.2.1 認真落實消毒工作 養殖人員應每日對糞污進行清除,對糞污進行無害化處理,并降低空氣中粉塵和塵埃的濃度。選擇高效、氣味較小的消毒藥物進行日常消毒,對不同消毒藥物進行定期更換,防止細菌產生耐藥性。
4.2.2 提高飼養管理水平 對雞群提供全價營養性飼料,為其提供充足的氨基酸、礦物質等營養物質,以提高雞群的免疫力,進而提高雞群對細菌性和病毒性傳染病的抵抗能力。
4.2.3 合理實施免疫程序 在新購雞群時,需制定好疫苗免疫程序,主要是應用疫苗接種預防病毒性傳染病,如禽流感、新城疫等,在疫苗接種時也需要注意降低雞群應激水平,減少對雞群呼吸道的刺激與傷害;對于細菌性疾病,可采用抗菌藥物防控,但需要進行穿梭用藥,以免細菌耐藥性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