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

2月21日,閬味香食品公司的精準扶貧青菜種植園春意盎然,充滿了豐收的喜悅。其中,最熱鬧的當屬閬中市沙溪辦事處瓦口隘村,一輛輛裝滿青菜的車輛從村民家門口直接開到了閬味香食品公司的生產廠區。“目前鮮青葉市場收購價一般為0.32元/公斤,每畝毛收入可達2500元,除去肥料和勞務等管理成本,平均每畝毛利潤可達2000元!”閬味香食品公司總經理鄭月佳介紹說。
萬企幫萬村 “扶貧車間”進鄉村
“閬味香食品公司提供種子和管理技術,并負責組織車輛收購農產品,上了年紀的人在家門口就能找到錢!”鄭月佳說。瓦口隘村精準貧困戶曹素琴種植了5畝青菜,一畝產量6噸,市場價每噸320元,收益總計9000多元。
從2015起閬味香食品公司積極參加“萬企幫萬村”和“中國社會扶貧網”活動,并大力種植海椒 、青菜、 豇豆、 蘿卜等蔬菜。如今閬味香食品公司已在20多個鄉鎮30多個省定貧困村和20多個非貧困村發展訂單5000余畝,培訓農村勞動力7000余人,幫扶帶動4000余戶農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我們馬家農場是朱鎮鄉社會扶貧工作的中堅力量!”獲得2018年四川省脫貧攻堅“奉獻獎”的馬家農場總經理馬躍面對600多名鄉親在社會扶貧大會上莊嚴承諾,“2019年馬家農場將對全鄉的扶貧攻堅工作再做八件事:向朱鎮鄉261名貧困戶每戶贈送價值280元的化肥3袋計26噸;繼續推行仔豬讓利出售、育肥豬保底回收、雙保險賠付的社會扶貧措施……”承諾擲地有聲,20多萬元的“真金白銀”讓貧困群眾心里十分暖和。據了解,馬家農場自2015年與朱鎮鄉結下扶貧“良緣”以來,已經為朱鎮鄉的精準扶貧工作提供了總價值上百萬元的服務。
在閬中市,和閬味香食品公司、馬家農場一樣參與“萬企幫萬村”扶貧攻堅活動的企業還有很多。截至目前,閬中市共有49家企業成功與鄉鎮、貧困村建立結對幫扶關系,累計投入產業扶貧、公益扶貧資金達到2.63億元。閬味香、昌凌薯業等企業到貧困鄉村建立了生產加工車間,吸納貧困人口到車間就業,建立了“車間+扶貧”的扶貧新模式,通過提供就業崗位,幫助當地群眾就近穩定就業,用扶貧“小車間”創造了脫貧“大成效”。
東西部協作 發達地區“送來”新經驗
2月15日,涼水鎮大會議室里聚集了全鎮12個貧困村的184戶貧困戶。浙江天臺縣投資興建的銀杏產業園區負責人趙棱威為每戶貧困戶送上300元的分紅資金,讓這些貧困戶初步嘗到了“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落地涼水鎮的“甜頭”,并吃了一顆“脫貧定心丸”。
涼水鎮東西部協作項目分護山梁村銀杏產業園項目和鳳古寺村花椒采摘園項目。銀杏栽植800畝,投資資金400萬元;花椒栽植400畝,投資200萬元。項目建成后,所有權歸村集體所有,業主經營管理,至少可帶動全鎮3000人增收致富,年人均增收可達1000元以上。涼水鎮黨委書記張建華介紹,因患重大疾病、發生重大變故及老弱殘群體的184戶特別困難戶是第一批利益聯結群體,“增加他們的收入,拓寬并穩定其脫貧渠道很關鍵”。
“就業一人,致富一家,帶動一片”。趙棱威表示,浙江天臺縣在幫扶閬中市的產業扶貧中,著力從產業園、田園綜合體等方面來大力發展青花椒、柑橘、川明參等產業,并全部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充分發揮了扶貧協作項目輻射帶動作用。如今,閬中市與浙江省天臺縣開展的就業扶貧合作,基本形成了“協作互動、校企聯動、基地驅動”的就業扶貧“三維”格局。2018年閬中市共開展各類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活動50場次,提供崗位信息8000多個,達成就業意向2000多人。“我們現在到天臺縣華鴻公司務工,享受到了很多優惠,真的讓我們這些貧困村的務工人員得到了實惠!”來自金城鄉大山村的貧困戶李春麗參加專場招聘會后在浙江天臺縣華鴻公司上班,她激動的心情溢于言表。
閬中市五龍村與天臺縣后岸村結對后,五龍村干部積極學習借鑒天臺縣民宿經濟發展經驗,引進“美麗經濟+共同富裕”的后岸模式,推出了閬中民宿、玻璃房子、森林小屋等農家樂旅游扶貧項目。2019年春節前后,五龍村共接待游客2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200多萬元。
互聯網+扶貧 農副產品走俏北京
2016年,自食農(閬中)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與金埡鎮中和大石村簽訂農產品采購協議后,閬中市的土雞蛋在北京銷售。這是閬中市實施的電商扶貧新模式:由貧困村村干部收集農戶的農產品進行初步包裝,集中到市內電商平臺和景區體驗店進行上線上架銷售,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我們公司收購的農產品都是高于市場價格20%-40%,從而實現讓貧困戶增收!”自食農(閬中)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紅亮介紹,“每盒雞蛋都是從農戶家中篩選、收集的,每一個雞蛋上都印有二維碼,掃描二維碼還能了解雞蛋來自哪個村和哪個家庭”。
電商扶貧是閬中市精準扶貧的重要內容,投資4000萬元的閬中市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已經啟動。通過項目建設,基本建成了農產品網絡品牌培育及推廣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農產品上行物流體系,實現了農村電子商務平穩發展,打通了“農貨上網、網貨下鄉”的雙向流通渠道,發揮電子商務促進農民生產生活、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助力精準扶貧的作用。項目建成后,市域行政村電商網點輻射達50%以上,建檔立卡貧困村電商網點輻射達100%,實現農村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20%,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30%,有利于形成農村電子商務應用廣泛、電商服務保障體系和配套服務體系健全、農村電商相關產業發展好的新格局。
此外,閬中市還加大“中國社會扶貧網”的推廣應用工作。目前,閬中市貧困戶在“中國社會扶貧網”上注冊2.2萬戶,愛心人士注冊10738人,愛心捐贈物資總額達91.7萬元,金額50033元,及時緩解了貧困戶生產生活的物資需求,各項幫扶數據居南充市首位。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閬中市充分發揮社會扶貧的主體作用,號召全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下一步,閬中市將進一步拓寬幫扶渠道,充分發揮各級定點幫扶單位的資源優勢,加快造血幫扶產業發展,健全多渠道、多途徑的利益聯結機制,充分發動社會力量促進群眾穩定脫貧、增收致富!”閬中市委書記張斌說道。2月20日至2月27日,由四川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組織的第三方評估機構完成了對閬中市的脫貧摘帽評估。(作者單位/閬中市委宣傳部)(責編/陳賢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