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根生
2月11日,春節后上班第一天,南京即召開了對標找差創新實干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大會。市委書記張敬華有句話特別打動人:凡是過去,皆為序章。站在新的起點,我們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要對標找差再深化,在精益求精中邁向卓越,在加速奔跑中實現跨越。
據說馬拉松比賽跑到28公里處是個“分水嶺”。這時,全程已跑了三分之二,也是人最為疲憊時。不少人往往就此松懈下來甚至選擇放棄,輸在了“三分之二”。但是挺過這個極點,則會迎來相對輕松期。同樣,在高質量發展這場長跑中,我們也要警惕輸在“三分之二”。對標找差再深化,說到底也是要為努力奔跑添動力,看清“三分之二”,挺過“三分之二”,力爭贏在“三分之二”。
對標找差實際上是“守之以謙,行之以實”。杯子滿了則無法加水,保持空杯心態,才能裝進新東西。“守之以謙”即以空杯心態對待既有成績,在成功中看到不足。“事者,生于慮,成于務,失于傲。”守謙,則能看到“山外有山”,就會少些飄飄然,避免“勝利時犯驕傲的錯誤”。更會由此而“行之以實”,把現有高度當新起點,以更高起點定位未來,以強烈危機感干好當下,不負使命再創新業績。不被“三分之二”狀態所困擾,用“志不改、道不變”的精神在加速奔跑中實現超越。
對標找差,贏在“三分之二”,就要向高標準看齊。有個寓言,說鯉魚跳過龍門就化龍,但龍門太高,好多鯉魚都無功而返。鯉魚們紛紛請求龍王降低門檻。然后,鯉魚們都輕松跳過了。但跳過龍門才發現,自己還是原先那條鯉魚,并沒有變成龍。標準決定質量。有什么樣的標準就會有什么樣的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對標要義就在向高標準看齊。如果標準低,干事質量和成效自然會大打折扣。就如那些鯉魚,降低門檻后雖輕松跳過去了,但“跳了也白跳”。
所謂標準,是依據和準則,也是榜樣和標桿。標準規范行為,標準也激勵精神,決定工作質量。精神狀態如何,干事結果如何,與標準或標桿高低有很大關系。故而古人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標準和目標高,就會以超常努力實干,遇難克難、堅忍不拔、精益求精、力爭最優,進而獲得更大成效。反之,標準或標桿低,則會小成即滿,固步自封,止步于“三分之二”。
對標找差,贏在“三分之二”,就要勇于直面問題和短板。勇于找差才能不斷超越,對標找差尤其是要找準問題和短板。比如民營經濟和新經濟發展不充分,產業結構仍然偏重,單位GDP能耗仍然偏高,南京主城郊區、城市農村、江南江北發展不夠協調,城市國際化水平不高……如此剖視,是清醒也是擔當。
對標找差,贏在“三分之二”,就要以奮斗實干實現高質量發展。在今年省兩會閉幕講話中,省委書記婁勤儉連用了28個“奮斗”,激勵全省上下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奮斗”就是實干。無論想干成什么事,都得有明確目標。目標是宏觀指向,沿著正確方向前進才能到得了岸。方向不明,“東一榔頭西一棒”,根本干不成事。但目標是最終要求,實現目標得一步步來,這就得把目標分解成若干子項,以避免無序和懈怠。胸懷大目標,盯牢具體指標,不斷地“撒上一把土,夯實”,才能確保“結果”不落空。干部有多大擔當,地方就有多大發展。“力戒空談、力行實干”,需要我們用行動來兌現。
責任編輯:朱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