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月
2018年是延津農商銀行改革發展的開局之年,我行堅持“改制不改向,改名不改姓”,以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信用工程創建為總牽引,專注主業、回歸本源,堅持改革與發展并重、業務經營與團隊建設并行,專注服務實體經濟,實現了彎道超車和華麗嬗變,開創了各項工作的新征程。截至2018年11月末,各項資產總額70億元,各項存款余額61億元,比年初增加9億元,全面超額完成省聯社和市農信辦分配的全年任務,存、貸款市場份額分別占轄區的50.38%和56.82%,新增存、貸款市場份額均在75%以上,位居全轄金融機構首位。
在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層面,延津農商銀行從“八大模塊、八大重點”著力,將致力成為農村金融系統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探索者”“推動者”“引領者”,努力打造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延津模式”。
一、八大模塊
(一)信用評定工程
延津農商銀行構建企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農戶(城鎮居民)“三位一體”的信用評定體系。通過先評級、再授信、后用信的方式,全面推進“陽光信用”工程,通過村組發動、集體宣講、入戶調查、資料整理、信用評定、授牌儀式、掛牌、合同簽訂等八大步驟,成立“三農”協會,配套開展送電影、送戲下鄉活動,對轄內所有農戶、社區居民、個體工商戶、企事業單位建立基礎檔案,筑牢農村金融主力軍地位。
(二)普惠金融建設
積極推進普惠金融建設,以“簡單、方便、快捷”為宗旨,建立“實體網點+自助銀行+普惠金融驛站”的線下服務渠道體系,實現簡單金融業務不出村、綜合金融業務不出鄉(鎮),讓人人享有平等獲得基礎金融服務的權利。目前已在全轄設立100余個金融服務驛站網點。
(三)農業科技推廣
根據縣域主要農作物生產季節和特色農業的科技需求,聘請各類技術專家開展科技講座,推廣新品種、新機械和新技術,普及農作物栽培和管理方面的知識,并現場答疑解惑。目前全行已開展300余場知識講座,受益群眾達到3萬人。
(四)經濟信息發布
發揮自身信息資源優勢與平臺優勢,線上通過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向全轄5000多個微信群推送通過政府網站選編的經濟信息;線下依托網點、普惠金融驛站、金融夜校等信息發布渠道,將農產品市場信息與宏觀經濟信息發布作為服務“三農”、引領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與此同時,加快電商平臺建設,把縣外優質產品的信息提供給群眾,把延津強筋小麥、胡蘿卜、花生等相關農產品信息推廣出去。
(五)精準金融扶貧
以信貸資金為杠桿,通過產業扶貧模式,使“輸血”變“造血”,對符合信貸條件且有信貸需求的貧困戶做到應貸盡貸、戶貸戶用,確保扶貧小額貸款總量和覆蓋面穩居當地金融機構首位。
(六)慈善公益事業
設立“金燕慈善基金”,開展扶貧、助困愛心捐贈活動,每年現金救助貧困戶不低于200戶。不斷探索救助模式,擴大救助規模,切實踐行社會責任;開展慈善助學行動,主動為全縣品學兼優、家庭貧困的大學新生提供愛心助學金,圓寒門學子“求學夢”。
(七)金融知識宣傳
結合信用工程、普惠金融工程推進進程,分階段、有重點地開展金融知識宣傳活動,通過集中宣講、入戶調查,宣傳普及信用常識和基礎金融產品知識。在信用良好、業務開展較好的村組,以農民夜校、送電影、送戲下鄉等形式開展金融知識培訓和宣講。
(八)信用環境治理
以信用村、信用鄉鎮、信用商戶、信用企業“四級”信用體系創建為載體,通過異業聯盟與電商平臺,大力整合域內商戶資源,不斷提升信用戶“含金量”,在農資購買、日常消費、定期回饋、銀行產品定價中獲得便利與優惠,形成人人爭當信用戶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加強與政府、人行、銀監、法院、工商、稅務等部門的合作力度,推動政務信息與金融信息共享、互聯、互通,改善鄉村信用環境建設。對“失信者”進行聯合制裁,不斷凈化縣域信用環境。
二、八大重點
(一)大力支持現代農業發展
打造“一村一品、一鄉(縣)一業”特色產業發展格局,構建大棚蔬菜、胡蘿卜、藥黑豆等一批區域品牌,支持“公司+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形式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建立,提升農業生產效益,提升產業價值鏈。目前以延壽中藥材、南秦莊蔬菜大棚基地為代表的20多個現代化農業基地初具規模。
(二)大力支持鄉村三產發展
支持構建上下游相互銜接配套的全產業鏈,實現“產加銷一體化”全產業鏈共同發展。借助河南省農村信用聯社電商平臺,支持地方物流建設,拓展農村電商、休閑農業、田園綜合體等新產業新業態。
(三)大力支持生態文明發展
支持衛生城市、綠色鄉鎮、美麗鄉村建設,提供更多契合鄉村群眾特點的消費金融、支付類產品和服務,推進形成追求健康、熱愛生活的氛圍。以東屯鎮東屯社區、小潭鄉祥安社區、榆林鄉榆東社區為代表的20余個美麗鄉村建設越來越亮麗。
(四)大力支持鄉村旅游發展
因地制宜地支持生態農業、觀光旅游、鄉村生活體驗、鄉村民俗體驗、黃河故道文化等項目建設,讓鄉村旅游成為優化農村產業、促進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五)大力支持鄉村產權改革
因地制宜推廣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探索農房等財產權抵押信貸業務,以信貸資金引導,有效盤活鄉村資產,增加農業生產經營資金來源,壯大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
(六)大力支持鄉村能人興業
建立鄉村致富帶頭人“白名單”制度,助力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和素質提升工程;定制專業的信貸產品,大力支持返鄉農民創業、高校畢業生回鄉創業,并通過“銀行+電商”的模式,打造本土特色農產品的農村電商品牌。
(七)大力支持鄉村科技升級
引入中科院、農科院專家作為智囊,支持智慧農業發展。開展商標權、專利權等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創新推廣農業設施、農機具抵押貸款業務,為特色農業項目落地延津牽線搭橋。推進鄉村移動支付普及,讓廣大鄉村居民體驗便捷、高效的移動支付服務。
(八)大力支持鄉村基礎改善
支持鄉村生產性、生活性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鄉村生產、生活和人居環境的金融支持力度。積極建設普惠金融驛站,全力滿足廣大鄉村的支付結算和代收代繳金融服務需求,提升鄉村社會公共服務的便利性。
三、六項舉措
(一)強化組織領導
延津農商銀行成立以董事長為組長,行長為副組長,其他班子成員為成員的支持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支持鄉村振興工作的總體規劃、政策落實、跟蹤指導、綜合協調等工作。領導小組及時開展檢查監督,及時掌控和解決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促進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向縱深推進。
(二)強化人才保證
延津農商銀行致力于構建面向全員的融合線上與線下、現場與課堂、國內與國外的立體式培訓體系。送中高層到清華大學深造;讓業務骨干、專業人才到先進行社開展對標學習、跟班學習;通過題庫、視頻會議、考試等形式著力培養基層員工操作技能及應知應會知識。在員工晉升方面創新推出通過興趣小組,項目建設,柜員、客戶經理評級,優秀支行行長推薦,業務創新團隊等五種人才培養模式,真正選拔實戰型人才充實干部隊伍,為支持鄉村振興儲備人才。
(三)強化產品創新
圍繞激活鄉村經濟發展,創新擔保模式,簡化貸款手續、線上申請辦貸程序,推出“鄉村振興貸”系列產品,包含農戶信用貸、軍功章貸、共產黨員貸、移動黃金客戶貸、優秀教師貸等11款信貸產品,支持“三農”業務在實踐中“落地生根”,將服務春雨灑遍延津縣域的每個角落。
(四)強化宣傳推廣
借助報紙、電視、互聯網等媒介廣泛宣傳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新產品、新政策,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持續編發“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微信美篇,跟蹤報道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進展情況,及時挖掘總結工作中涌現的典型經驗和做法,對階段性成果定期總結并編發簡報,不斷擴大影響力。及時向地方政府匯報工作推進情況,尋求幫助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
(五)強化落地分解
圍繞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分解核心工程,將核心工程根據“工程—項目—動作”的執行路徑逐層分解至各條線、各部門、各支行,形成項目清單。運用PDCA等戰略管理模型,明確“計劃—執行—檢查—行動”的工作循環,在任務實施過程中,不斷解決新的問題,提升人員綜合素質。
(六)強化督促考核
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將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強化對工作績效的考核評價,形成加快推動工作的合力。積極開展督促檢查,不定期走訪基層機構、企業及農戶,通過各類材料進行交叉校驗,調查了解信息采集的真實性、完整性,嚴防走過場、圖形式。
通過支持鄉村振興,延津農商銀行真正將農商行“農”字做真、做細、做透、做實,真正回歸“三農”本源,專注“三農”主業。下一步,延津農商銀行將以“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為總引擎,發揮農村金融實踐經驗和服務鄉村基礎的“鄉土優勢”,勇挑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重擔,肩負農村金融主力軍的使命,開創延津農商銀行發展的歷史新篇章。
(作者系延津農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