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年,廣西小吃螺螄粉就像“萬人迷”,風靡各地,不經意間,帶紅了原本不起眼的幾個“土貨”:辣椒、酸筍、酸豆角等。于是,當地政府因勢利導,發揮螺螄粉的“走紅”,帶動當地農民們脫貧。
螺螄粉原本是柳州特色小吃,由當地特有的軟韌爽口的米粉,以酸筍、花生、油炸腐竹、黃花菜、蘿卜干、鮮嫩青菜等配料,用濃郁適度的酸辣味螺螄肉湯調和而成。近年來,隨著米粉制作工藝、物理殺菌、真空包裝等食品生產及包裝技術提升,速食袋裝螺螄粉走俏海內外市場,線上線下銷量持續高速增長。從地方美食到俏銷全球,一碗7.5元的螺螄粉走上產業化發展道路,其產值3年時間躍上30億元臺階,成為柳州發展的新動能。隨著袋裝螺螄粉的需求越來越旺,也直接帶動上游螺螄養殖,竹筍、豆角種植,以及下游網絡電商發展,產業鏈逐步完善,農民從中獲得收益。
初秋時節,正值青豆角種收季,柳州市魚峰區里雍鎮田間地頭活躍著村民們忙碌的身影,剛采摘完第一季青豆角,就馬不停蹄地搶種第二季青豆角。只見村民將三兩根竹竿捆綁起來穩穩地插在地上,豎起一排排整齊的架子,再用細細的棉線纏繞架子編織成網狀,一顆顆綠油油的青豆角苗兒順著網線齊刷刷向上攀爬,呈現出一派郁郁蔥蔥、生機盎然的景象。
2018年4月,螺螄粉特色小鎮成功入圍2018年廣西特色小鎮名單。借此契機,柳州圍繞螺螄粉大力發展產業配套,推進特色農業,延伸產業鏈條,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豆角是螺螄粉主要配料之一,里雍鎮充分發揮魚峰區螺螄粉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在全鎮范圍內廣泛動員和引導村民種植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的青豆角品種,并整村推進,連片開發,使青豆角由原來的零星種植、自產自食的模式發展到規模種植、連片經營的模式。“之前村里很多旱地都種玉米、花生,收入很少,現在我們引導村民推廣種植青豆角,一年種兩季,一季可以采摘二十多天,就近運到鎮里的兩個酸廠收購,算下來一畝地能產四五千斤青豆角,按照1.3元/斤的價格算,一畝地每年能有五六千元收入。真沒想到,平常不起眼的豆角,竟讓我們農戶嘗到了‘螺螄味’,走上了致富路。”里雍鎮龍團村黨總支部書記楊來香談及青豆角產業信心滿滿。 目前,里雍鎮以高效農業產業化項目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全鎮青豆角產業規模已發展到三千多畝。
隨著螺螄粉的熱銷,搭乘螺螄粉產業“快車”,開始種植豆角的農民越來越多,也讓農民看到了種植螺螄粉原材料的市場前景。
除了豆角,酸筍是螺螄粉另一個主要配料之一。
在距離柳州市區約40公里的柳城縣沙埔鎮古仁村,剛剛脫貧的陸福來一早就在自家竹林忙活開了,2017年的十畝竹林收入近3萬元,當年底他就脫了貧。 陸福來2018年又種了10畝,一畝的產量在1250~1500公斤,種竹筍出來,根本上不愁賣的。近兩年,隨著螺螄粉的俏銷,酸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許多村民和他一樣,因為種筍腰包鼓了起來。
而新鮮采摘下來的竹筍,將直接被送到加工廠,經過腌制發酵處理之后,成為螺螄粉配料中獨具特色的酸筍。
走進沙埔鎮古仁村葉家屯“酸筍大王”葉亞亮的加工廠房,就能聞到一股特別的筍香味。葉亞亮主要發展大頭甜筍種植,從2015年的500畝到2017年已種植了850畝,他的酸筍加工廠每天收購竹筍4000公斤到7500公斤左右,以前酸筍加工一年就幾千斤,現在一年可達幾十萬斤。廠房里腌制有四百多桶酸筍,不僅滿足本地螺螄粉店的需要,還銷售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內蒙古等地,每天訂單紛至沓來,自己每天都不停地忙碌著。
為了滿足酸筍供應,2014年,葉亞亮帶頭成立了柳城縣眾林竹筍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柳城縣及時制訂《柳城縣竹筍原料示范基地建設實施方案》,依托基地建設帶動村民發展竹筍種植。大頭甜筍個大肉厚,肉質細膩,豐產期從7月一直到10月,每棵竹子大概能收75公斤筍,產量相當可觀,村民只要種出來,葉亞亮包收。在他的帶領下,2017年當地就有112戶貧困戶實現脫貧。
螺螄粉,當然要有螺螄。
每到酷夏時節,融水苗族自治縣拱洞鄉龍培村的梯田里,當地農民在插秧前投放的田螺種苗在清冽的田水中棲息生長。村民楊先鋒家養有6畝田螺,養成之后合作社統一收購賣給螺螄粉企業。據介紹,拱洞鄉養殖香田螺近2000畝,每畝可增收1200多元。
在柳州市柳城縣太平鎮黃宜村稻田養螺示范基地,這片千畝稻田是柳州市第一個稻田養螺示范基地,將打造成該市螺螄粉產業原材料基地之一。據介紹,稻田養殖田螺時間短,4月可投放螺種,9月就能出螺;經濟價值較高,單獨養螺每畝可產800~1000公斤,年純收入在4600~7000元,水稻套養田螺每畝可產螺300公斤,年純收入2000多元。

沙埔鎮古仁村葉家屯“酸筍大王”葉亞亮。
農戶除水稻收入外還增加了螺螄收入。今年柳州將大力發展螺螄養殖,全年完成5000畝以上,預計2022年該市螺螄養殖面積超2.5萬畝,建設螺螄養殖示范點10個以上。
柳南區螺螄粉小鎮是今年入圍的第一批廣西特色小鎮。小鎮核心區內螺螄粉產業集聚區,已建成標準廠房4.5萬平方米,入駐企業11家,去年螺螄粉產業年產值超過14億元。預計今年將實現甜竹筍種植面積4000畝、豆角種植面積1000畝、螺螄養殖面積1000畝。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8月底,柳州螺螄粉網上店鋪達約1.2萬家,日均銷量突破90萬袋,注冊登記的預包裝螺螄粉生產企業達85家。產值突破30億元,帶動糧食、竹筍、豆角等產業的發展。2018年1月至8月,螺螄粉出口共計18.157噸、貨值約7.5125萬美元,出口國家主要為美國和加拿大。
螺螄粉產業的欣欣向榮開辟柳州市“造血扶貧”新路徑,不僅推動上游原材料的標準化、產業化發展,還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與生產企業進行產銷對接,發展訂單式現代農業,提高農民增收,實現精準扶貧。
據統計,2018年螺螄粉全產業鏈就業人口約25萬人,帶動原料基地農戶20余萬人,帶動貧困戶4500多戶2.3萬人。如今,“鄉愁+扶貧”的模式在柳州越演越烈,一個集現代農業、餐飲服務、食品加工、電子商務、快遞物流、文化旅游于一體的產業生態體系初見規模,一碗小小的螺螄粉,圓了萬千人的“脫貧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