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堇
隨著3D打印技術越來越成熟,3D打印已經滲透到了更多人的生產生活中。一對來自荷蘭的“瘋狂夫婦”致力于支持零浪費生活,他們收集了大量塑料垃圾,將其變成了3D打印機可以使用的材料。通過精心的設計,他們把這些塑料3D打印成了一輛完全由太陽能驅動的電動越野車,并駕駛著這輛車成功到達南極。
自1889年第一屆國際計量大會以來,一個圓柱體便成為了國際單位“千克”的基準,名為“國際千克原器”,外號“大K”。即便科學家們每次使用“大K”都非常小心翼翼,但歷經滄桑的“大K”重量還是發生了細微變化。因此,在2018年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上,科學家們以量子力學中用于計算光子能量的普朗克常數作為新標準,并使用最精確的瓦特天平重新定義“千克”。
世界上首個“惡心食物博物館”從2018年10月末開始在瑞典馬爾默開放,將持續開放到2019年1月末。博物館中展出了世界各地“最有爭議”的食物:從愛爾蘭的美食鯊魚腐肉,南亞“惡臭無比”的水果榴蓮,到瑞典的腌制鯡魚罐頭,中國的皮蛋、辣兔頭,秘魯的油炸豚鼠,等等。館長Samuel West表示,雖然博物館以“惡心”為名,但它并不是以奇葩食物惡心游客,而是想引發眾人對文化差異的思考。
2017年,歐洲航天局(ESA)創造了航空史上新的里程碑,有史以來首次將探測器送上彗星。近日,歐洲航天局公布了人類首個月球基地的計劃藍圖,該基地將由從地球“空降”至月球的機器人建造,而且機器人將就地取材,利用先進的3D打印技術將月球上的土壤轉變成建筑材料。計劃最早將在2024年打造這座“月球城”基地。
兩年前,美國少年Chris Perani在加州科學博物館觀看熱帶雨林展后,一發不可收拾地迷上了蝴蝶羽翼,并開始了蝶翼拍攝之路。相較于傳統攝影,Chris在蝶翼攝影上自成一派,他先是拍攝2000張特寫,再把這一張張特寫組合成一張,盡最大的努力還原一片蝶翼,將其上錯綜復雜的圖案和多變的色彩放大展現出來,每一張都驚艷無比。迄今為止,Chris已經拍攝過大約100種蝴蝶。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于2018年11月5日在上海開幕,全球各大洲172個國家和地區,3600多家企業參展。交互型機器人、高端工業裝備,都爭相為各自國家的高科技代言!而在眾多展品中,最科幻的要屬這輛“會飛的汽車”Aeromobil。它可以在3分鐘內完成“變身”,汽車模式最高時速160千米,飛行模式最高時速可達36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