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某深 曾德明
在晚清外交官所寫的海外旅行記中,錢鍾書最賞識的是《三洲日記》。在《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第十四冊(商務印書館2011年8月第一版)中,他寫道:“鞧軒諸記以此最為詞條豐蔚,惜行文而未能盡雅,時時有鸚哥嬌之恨耳?!薄绊G軒”本是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種輕車,故常作古代使臣的代稱?!胞W哥嬌”比喻書藝尚未成熟,猶鸚鵡之學人語僅能數句,討巧而已。
《三洲日記》作者張蔭桓(1837—1900),字樵野,號紅棉主人,廣東南海人。據《南??h志》,其為人性豪俊,有膽略,倜儻多奇氣,博涉書史,能文章,少應童試不遇,年僅弱冠即棄科舉,學西學。同治三年(1864)報捐知縣。其后因“器識宏通”,“精明練達”,“熟悉洋務”,“于中外交涉事宜剛柔得中”,受到許多高官的垂青與破格拔擢,進入總理衙門,從一個非正途出身的地方小吏成為權傾一時的大員。光緒十一年(1885),經李鴻章保薦,充任出使美國、日斯巴尼亞(今西班牙)、秘魯大臣?!度奕沼洝芳从浧涑鍪菇洑v,起自光緒十一年六月十六日,止于光緒十五年(1889)十一月十三日,八卷,有光緒三十二(1906)年上海石印本。
《三洲日記》的內容的確特別豐富,是晚清外交官所寫的海外旅行記中的上乘之作,無怪乎博覽群書的錢鍾書極為賞識此書。
張蔭桓是晚清難得的絕域使才,行前皇太后諭曰:“爾向來辦事認真,能辦事人往往招忌?!笨梢娛ゾ熘?。日記詳記任內處理的外交事務,即有四件。
一件是就光緒十年(1884)洛士丙冷華人慘遭屠殺(按:指羅克斯普林大屠殺)、財物損失巨大等案向美國提出交涉,要求賠償。美方以洛案賠償須等議會通過為由,推諉敷衍,一拖再拖。對于命案懲兇,美方司法機構更是不予理會,不僅將兇手釋放,而且倒打一耙,誣蔑華人先開的槍。更可恥的是,企圖將洛案賠償和限制華工事“并議”。經過張蔭桓不懈努力,美國國會終于在光緒十三年(1887)正月十八日通過了洛案賠償決議,賠款洋銀十四萬余元。由于“美例從無賠償之事”,張蔭桓的抗爭作用不可低估,只是他覺得命案未能懲兇,“人命未抵,究不愜意”。
張蔭桓赴任之時,正值美國排華風潮甚囂塵上。還未到美國,排華最囂張的“埃利士(按:愛爾蘭)黨”就揚言要殘害他。光緒十二年(1886)三月初四日船抵舊金山,他就領教了美國稅務官員的狂妄無理:“正在搬運行李,而稅司黑假以索閱國書為詞,阻礙登岸?!睆埵a桓告以“稅關無接閱國書之權,若欲展閱,須予我以能閱憑據”,稅關仍糾纏不休,“復告以遲遲不登岸,或原船回華,未嘗不可,國書則斷難給閱”。經據理力爭,稅關黑假的上司天年才“婉請登岸”。張蔭桓將這一遭遇電告美國外交部,初八日稅司黑假、天年等登門求見,為無理行為辯解,張蔭桓譏諷道:“國書非爾所能閱,爾有命運當總統時接閱不遲?!?/p>
在舊金山,華商紛紛向張蔭桓訴說當地辱華事態:“各商經客歲今春土人謀驅逐、謀炸陷,幾不安生,大有風鶴之感。欲收莊回華,賬項又難遽集,郁郁居此,又有性命之虞,未免進退維谷?!睆埵a桓深感責任重大:“余奉命遠來,保護商民,責無旁貸。”從舊金山往華盛頓途經洛士丙冷時,他仔細調查這一慘案,更感到“吾儕不能拯水火而慰云霓,良茲愧耳”。在此背景下取得索賠成功,并不容易。
二件是對美力爭,使其取消限禁華工之法令,要求美方以條約的形式保障華工生命財產安全。1882年,美國通過臭名昭著的《移民法》,限制華工入境。經過艱難的談判,光緒十四年(1888)二月初一簽訂了《中美新約》,條約共六款,主要內容為美國將“盡全力保護在美華人之身命財產”,但二十年內禁止華工來美?!兑泼穹ā愤@一排華法案,至1943年才被廢除。
與此同時,針對海外華人最集中的舊金山各立堂名,相互械斗,以致予當地人排華、辱華以口實的情況,張蔭桓為文以諭之(光緒十二年七月十六日記):“本大臣有保護華人之責,欲令華人不為洋人所欺,必先令華人自相和洽”,“離家數萬里,不思同舟共濟,惟務同類傷殘,此種氣象何以自全”?真可謂曉以利害,語重心長。
三件是在金山(舊金山)、古巴、秘魯等地興辦華人中西學堂和華人醫院,尤其辦學不遺余力。他認識到“華童生長秘魯,習染甚深,若不導以詩書,久將盡忘本來面目,視儲材之意尤亟”,因此辭掉洋教師,讓學生“專習漢學,先激其水源木本之思,茍有進境,再拓以西學”,頗具戰略眼光。他帶頭捐款,從籌集經費、選定校址到課程安排、選聘師資等均一一過問。張氏辦理學堂情形,在日記中有較為詳細的記載。如光緒十二年八月三十日記,“劉湘浦書述秘(秘魯)廷相待尚優,擬即派員查辦各寮虐待華工之案,又將籌辦中西學堂”;九月十六日記,“陳藹亭(駐古巴總領事)稟呈創設中西學堂章程,略有條理,即批令擇日開館”;九月十七日記,“今日金山領事報籌設中西學堂,欲假西人書館,令華師率華童就學,殊誤,即批飭另擬辦法”。以往駐美公使很少注意到興辦華僑教育,張蔭桓則是倡導和興辦海外華僑教育的第一人。
籌建醫院也不容易。金山土人阻止華人自建醫院,光緒十四年四月初九日記,“華人自建醫院何害于美,且與公法報施之義不?!?,“總是金山土人充厭惡華人之心,無所不至”。
四件是與西班牙交涉,在小呂宋(按:即“馬尼拉”。中國古籍曾稱呂宋島為小呂宋)設立領事,但由于西班牙殖民部反對,外交部推諉,沒有結果。
張蔭桓任駐美公使時,頭緒紛繁,應酬很多,勞累不堪。以光緒十三年十二月十一日為例:“申初(按:下午三點)酬應公會十二處。晚飯后十點半鐘赴外部之會?!笔氯盏娜沼浗忉屨f:“西俗純以酬應為事,非此則耳目閉塞,一事不能辦,各使之勞苦殆非得已。”
記剛剛落成的自由女神像。光緒十二年十月初五日記:“此像安置拔勞海島(貝德羅島),為紐約入口處……像為女身,略如吾華之觀音大士,純以白石雕鏤,光潔絕俗……左手挽一石碑……碑鐫‘一千七百七十六年七月四號等字,蓋即華盛頓開國之日也。右手舉一石盞,其大可容二十人,儲火照船以備夜船往來。傍置小梯,為他日重修之地……此為法國贈美國自主之像……甫于光緒十二年八月安置于此島也。”把自由女神像比成中國的觀音大士,令人忍俊不禁。
1888年美國遭遇罕見的大雪。光緒十四年二月初二日記:“美之北境大雪積至二十五丈,或二十尺,即鳥約(紐約)本埠亦雪深五六尺?;疖嚨植簽檠┧瑁谕?,或相距數武而不能達,車中人沿路覓食,美洲故老謂創國以來僅見之事?!贝笱┳钄嘟煌?,通信中斷,給居民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初五日記:“鳥約(紐約)第五街亦積雪二丈余,高至二層窗戶,居人不能出門,買食則從雪中穴洞而出。”
美國總統、外交部長等高官往往成為畫報的嘲諷對象,而不被認為是對政要人物的誹謗。光緒十二年十一月初四日記:“美國畫報列牛、馬、雞、犬諸狀而面目則作人形,神理逼肖。其龐然大物、骍角細毛者,今總統企俚扶輪(克利夫蘭)也;小犢相依、瞇目張口者,外部大臣也;蹲踞于前、狺狺欲詈者,兩舉總統未成之咘也?!彼J為“民政從寬甚于處士橫議”。光緒十五年(1889)三月十一日記:“美都畫報繪一大象,其面目如今總統,豢象者為外部咘,以鞭蹙之,象若不堪,當獻技時,忽踢以后足,情狀可笑。民主之國,不以為毀謗也,擬為豢象圖歌。”
光緒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記有個婦女在總統住處附近騎馬,馬失控??偨y格羅佛·克利夫蘭正好與戶部大臣(財政部長)騎馬,在這個危機時刻,總統立即跳下馬來,試圖將馬制服,但力有不逮,在戶部大臣的幫助下,才使此婦女脫險。事后總統“以己馬與婦騎歸,婦謂君馬雖佳,而我馬善躍”,“握手各西東”,總統的平民作風及臨危不懼,躍然紙上。
美國時興演中國戲劇。光緒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記,鳥約“近有西人作華劇,衣貌宛肖,且能華語,其劇本曰《北京珍珠》,羌無故實,尤可笑”。四月初八日又記:“西人近演華劇,購得行頭一副,旗傘均備,臺上陳設有螺鈿幾桌,務求肖似。又供一木像,所演中國新昏(婚)廟見,令人絕倒。西人好奇,觀者如堵,要之聲音笑貌,茫無影響,是尤優孟不若矣?!?h3>關于南美的情況
在公使任內,張蔭桓于光緒十四年四月至九月去秘魯,光緒十五年底至十六年(1890)初去古巴駐節。因而日記中關于南美的情況很豐富,也頗有價值。
記巴拿馬情況及請美國領事柯林臣兼任中國領事;華人在巴拿馬經營以“永和昌開莊最早,生意最大”;社會治安情況是“此島叛亂靡常,誠非善地”;環境方面“沿海多鱷魚”,“山林多瘴氣”;巴拿馬運河原計劃十年建成,但到1888年“已六年矣,工程不及十分之一”,不知倡建運河的法國人何以善后。
秘魯情況:政局混亂,自嘉西勒士任總統,不滿兩年換了十個外交部長,“秘政之紛略見一斑”,因此中國外交官在秘魯“辦事極難”;賄賂公行,“無論如何重囚,均可賄釋”;通信昂貴,電報費每字十二元,“價亦昂矣”;首都市政建設,“秘都街道純是碎石砌成,車行甚喧,婦女亦可溺于通衢,尤環球所獨”;雖然“秘都極陋,而水質卻佳,瓷碗泡茶,隔宿無水漬。物價不昂,魚尤肥美”;最初前往秘魯的華人極為艱辛,坐船時間長達三至五個月,因海上航行易得腳氣病,有次同去秘魯的“九人死其七”;華商最大的商號為“永安昌”,在南美洲各國皆有分號,總部則在香港。秘魯首都利馬附近有兩座高山,張蔭桓的前任鄭光祿(藻如)曾經登臨,結果癱瘓,其后容閎登山,“口鼻出血而返”,原因是“山太高聳,氧氣不足故也”。
張蔭桓沒去智利,但聽知情人介紹了該國的情況:“智利風氣略如歐洲,南墨利加(南美)目之為小巴黎,華商卻無甚利益”;“智利產銅甚佳”;“智利婦女操工無所不有,街車馬車多女工執御,環球所無”。
如此全面詳盡地介紹南美情況,在以前的出使日記中還未有過。
日記記西班牙國王阿方疏第十二緋聞。光緒十三年閏四月十七日記:“前年日君阿方疏第十二挾女侍臣冶游,置劍門外,軍校守之。日后飛騎至,睹劍不能入,詢守者,曰:我能入乎?守者曰:殺我則可。西例君主之劍在門,無論何人何事均不得入也。后言稍急,日君已慮其來,復聞其語,窘迫無地,亟啟窗縱女侍臣逸去,自辟戶與后為禮。后憤甚,手槍擊之不中,自擊亦不中,日君急切勸慰,后決意大歸,即往奧使館,諭奧使保護回奧,后蓋奧之郡主也。日君轉求與國親故調停,盛禮迎之回宮,即今日墨缞居攝之君后也。阿方疏第十二英年嗣位,政極仁明,幾將返弱為強,卒以女戒不謹,遽殞于色,日人至今悼之?!眹跬登閿÷逗蟮睦仟N,王后的剛烈,歷歷在目,并且“西例君主之劍在門,無論何人何事均不得入也”之說,頗富文化史的價值。
光緒十三年閏四月十一日記在西班牙博物院參觀時,見到罕見康熙錢一枚,上鏨七絕一首:“花枝鏡里百般妍,終讓才人一著先。天只生人情便了,情長情短有誰憐?!痹u價為:“曠夫怨女之詞,吾華卻罕見,不識何由得此?!?/p>
對華盛頓畫院所見拿破侖第一石像的描述和評論:光緒十三年二月二十四日記,畫院“樓上下并有石像,雕鏤極工,如老婦蒙紗、幼童垂淚均能形容于石,已非易事。其最難能者,拿破侖第一之像,系兵敗被拘愁郁致疾,枯坐胡床,手握地圖,背倚棉枕,膝蓋棉氈,眼光上視若有所思,口鼻之間若喘息,既肖其兀傲不平、病困抑郁之狀,而棉枕折紋、棉氈垂搭、地圖如紙薄,悉于石乎求似,以至堅之物作如許揉疊,令人視之忘其為石,美都所見石像斯為最矣”。用了一連串動詞,將拿破侖的神態刻畫得栩栩如生,說明作者不僅寫作水平高超,而且有著極高的藝術鑒賞能力。
《三洲日記》有關于機器人下棋的記載。光緒十四年十一月十三日記,午后往華盛頓“蠟偶院”看蠟偶下棋:
“蠟偶為埃及裝束,蟠坐一桌,棋枰置于膝,左手持印度煙袋,右手舉棋。每有妙著輒自點頭,若甚得意,間遇難應之子亦點頭,若甚費躊躇者,沉吟半晌而下,既下則神理舒徐,隱自立于不敗之地也??突蛘`下一子則搖頭,俟客復下子乃應,客或悔著亦然?!?/p>
和張蔭桓同去的兩個使館官員先后敗于蠟偶,后一西人與蠟偶對弈,亦告敗北。下棋時,“蠟偶隨手運動,棋路固無參差,即遇國手亦無能取勝,誠莫名其妙”。張蔭桓觀察蠟偶胸部裝滿機器,“密如蜂房,座下亦皆機器手持之”,“此種奇巧固非電機不可,然何以能肆應不窮,殊難懸揣”,“展轉思之,不能得其要領”。
光緒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再次前往“蠟偶院”看蠟偶下棋,記蠟偶系“英西省不離士頓人嗑婆所造,名曰亞折”,同治六年(1867)曾赴巴黎博覽會展出,在倫敦、巴黎展覽時,“觀者無不詫異”,曾有人登報向嗑婆索取七千金,“否則揭其術,嗑婆置之不理”。四月二十四日第三次前往“蠟偶院”看蠟偶下棋,“夜觀蠟偶弈,遇勁敵,搖頭伸頸,幾敗矣,各存一子,終成和局”。七月初九日第四次前往“蠟偶院”看蠟偶下棋,這次的棋盤系從英國倫敦租來。綜上可見,這個機器人不僅表情豐富,并且棋藝高超。張蔭桓對機器人有著濃厚的興趣,公務繁忙之余四次到“蠟偶院”觀摩下棋,反復思考其工作原理,并詳細記載,這在晚清外交官中是不多見的。
有的記述,只有生活閱歷很深的人才能做到。光緒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記,每到冬天,黃河結冰,從冰上過黃河的車馬絡繹不絕,“然必驗有狐跡始敢暢行,蓋狐性多疑,應機甚捷,每夜側聽冰里無水聲乃渡,故車行先視其爪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