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宇
由山東省國際信托有限公司、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青島市文聯、美術報社共同主辦的“溪山行旅——國家南水北調工程寫生作品展”日前在山東省文化館舉辦,展出了12位畫家經過實地采風寫生、整理創作的作品103幅。畫家們忠于水墨,又忠于寫生,一幅幅題材不一、繪畫風格各異的作品,表現了工程的宏偉、工程的結構和樣貌,也表現了人類改造自然的精神。其中高登舟的作品尤給廣大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其作品在叩擊主題的同時,又展現出旁逸的情致,這或許是他獨步藝苑的數十年的總結與提升。

高登舟 《古槐深巷》 45cm×68cm
藝術創作在于體現內在的氣象,含蓄的寓意和巧妙的表現。高登舟也是以工程為主題,但更多的是表現好山好水,把它當作一幅山水畫來表現的。像豎幅的《團城湖末端閘》,一帶縹緲的遠山,將人的視線圍合在中景,一線清透的水面自中間的橋下涌來,又在近景的湖面蕩漾,輕微的動感如微風拂柳,繼而在眼前的水壩下流逝,既茂盛又溫順。畫面情節一波三折,寥寥數筆即氣韻生動。線條的勾勒極盡恭敬,細若蚊足,仿佛那山水不是土石的原汁,而是女子的面龐,顫顫地將其碰觸,又小心翼翼地捧起,再施以青綠渲染,又在渲染的塊面里加以肌理。其造型是奇異的,得古畫妙義和民間內遂,一切皆為畫面統領取舍,一切都服務于畫面構制。整個圖景是鳥瞰,卻又有一排房舍好像是俯視所見,又有突兀的院落是仰視;遠處的橋梁是俯壓水面,近處的又流水上翻橋洞;按常理畫面若現西墻,東墻亦應左傾,倘若按這種透視成圖,則會造成畫面群落突出,秩序井然,畫面氣韻盡失,高氏恰違常理而行筆,將兩面墻體聚向中間,對稱圍合,如此便保證了整幅畫面的運行方向,不致中間斷續而求上下貫通。這樣的描繪讓畫面跌宕起伏,俯仰生姿,增加了繪畫感和閱讀感,卻又在中國寫意畫和民間藝術的元素中掌控疊顯。系列作品皆有此一意念貫穿始終,輕盈而不失穩重,清秀而不失雄渾,明媚而不失厚重,整個畫面像一塊寶石玉墜,鑲嵌在遠山近水之間,將頌揚的主意暗語于筆墨,不是表現工程的偉大,而是表現工程的滋潤,表現工程與山水、自然的和諧,暗合作者內心的理想主義——就是寄望一切人文的設計、建設不以破壞為前提,而是順應自然,達到天人合一的治世至境。
其實能看出以工程為主題也是因為這個主題展的緣故,否則,許多的樓閣庭院會被他的青綠山水統合為一個新的意境田園。這種超越主題而又意蘊無盡的回照,非摩興仿意者所能窺見,亦非粗懷帥緒、外在磊落者所能洞觀,必是行足萬里,讀物系心,物我化一,不枉、不忘、不妄之人,方可嫻熟達意。高登舟的畫面尚需錘煉,有蛻殼初蟲的成熟與稚嫩的矛盾同一,但是其出發的立意,構思的超越已經讓他尋得藝術創作之真意,再有幾分爐火,必達至絕頂妙境。

高登舟 《青島茶山民俗村全景圖》 45cm×4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