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
(中廣天擇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2)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傳統視聽媒體、平面媒體均可借助網絡實現內容傳播,這種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是融媒體時代的主要表現。盡管近年來廣電媒體從節目制作、傳播等方面做出較多調整改變,但其中仍面臨較多與融媒體時代脫軌情況,制約廣電媒體的長遠發展,如何改變這種現狀成為當下需要考慮的內容。因此,本文對融媒體時代下廣電發展相關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于融媒體,可將其理解為將不同媒介載體整合,實現媒體間的互補,這種兼有利益共融、宣傳互融、內容兼容以及資源通融的新型媒體,可被叫作新型媒體,即融媒體。從融媒體時代特征看,主要體現在融合層面上,從結構性、所有權以及策略性等多方面進行融合,包括內容口徑、新聞傳播時效以及采編人員安排等。與傳統媒體比較,融媒體有多樣的表現形式,在信息傳播速度上較快,有較強的互動性與傳播區域范圍廣特點[1]。
融媒體環境下,要求廣電媒體從節目制作、節目傳播以及人員素質多方面進行提升。然而從當前廣電媒體發展實際看,雖然能夠正確認識到融媒體時代所帶來的影響,但存在的問題仍較為明顯。如在新聞報道方面,標題直白平淡、演講內容過長、會議報道過多、編排效果差等,這些不僅使節目報道觀賞性下降,且報道的目的性也過于模糊,長此以往將導致受眾收視率降低[2]。
針對當前融媒體時代下廣電發展實際情況,首先要求在發展定位上明確。廣播電視媒體首先注意其自身作為黨與人民的喉舌,應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保證新聞影響力、公信力、引導力與輿論傳播力提高,充分發揮思想輿論陣地作用。同時,廣電媒體也需注意肩負起向大眾傳遞黨與政府聲音的職責,充分發揮黨、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紐帶橋梁作用。在工作中,應堅持“三貼近”原則,包括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與貼近實際等,保證信息報道的準確性與真實性。
融媒體時代下,廣電媒體應在傳播方式上整合優化,注意融媒體平臺的構建,依托于廣電媒體以往采編力量、硬件設施以及人員配置多方面的優勢,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進行整合,推動廣電傳播渠道的拓寬。如在傳播過程中,借助傳統媒體如電視、報刊等形式的基礎上,可在APP客戶端、微信公眾號以及微博等方面開發應用,盡可能滿足一次采集、多種生成與多元發布要求。
構建融媒體中心中,主要強調對各平臺資源進行整合,包括微信、微博、移動客戶端、網站、報社、廣播與電視等,借助“中央廚房”模式運行。若條件允許,在融媒體中心建設中,也可與央廣網、新華網、人民網或其他媒體公司強強聯合。這樣在多方合作下,對推動融媒體中心建設可發揮重要作用。
廣電媒體在節目內容形式創新中,可采取用多種形式實現,如現場同期聲,并注意報道手法臨場感加強,且注意以現場展示取代配音說教,整合碎片化信息,將信息核心部分提煉出來,保證內容質量。需要注意的是,融媒體時代,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長態勢,內容同質化較為嚴重,所以在內容上可考慮取地域化、本土化特色內容融入,打造節目特色,更有助于獲得大眾認可。這種通過品牌節目打造形式,也是當前融媒體時代下廣電媒體發展必然要求。例如江蘇衛視《最強大腦》,以挑戰人類極限作為節目特色內容,再如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屬于親子溫情節目。這些節目能夠體現出節目內容正能量特點。
融媒體時代下,傳統的節目采編、傳播等方式均面臨較大沖擊,這也要求廣電媒體工作者在理念、素養上更新。如在工作理念上,應做到堅持與時俱進,能夠將時代理念內容融入節目制作與傳播。再如素養強化,廣電媒體單位應注意適時開展培訓活動,培訓內容集中表現在融媒體時代特征與發展趨勢、新媒體相關技術應用等,確保工作人員在專業技能上強化。同時,人員素養的提高也體現在其他多方面,如責任意識、協作意識等,確保盡職盡責,保證節目制作與傳播效果達到最佳[3]。
融媒體時代到來為廣電媒體帶來較多機遇與挑戰。廣電媒體發展中,應正確認識融媒體時代特征,立足于當前廣電媒體發展現狀,采取多方面創新發展策略,包括節目內容形式創新、融媒體中心建設、傳播方式深度整合、廣電發展定位明確以及團隊綜合素養提高等。這樣在廣電媒體創新發展下,更能與融媒體時代發展潮流吻合,推動自身長遠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