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賢姬
(延邊廣播電視臺,吉林 延吉 133000)
電視欄目在一定程度上實施科學合理的創新,不僅能夠最大限度滿足觀眾的需求,而且也是自身能夠健康持續發展的需求。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媒體之間的競爭也是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教育電視臺新聞節目只有借助創新,才能夠為節目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才能夠使自身保持活力,也才能夠肩負起主流新聞媒體的重任。教育電視臺新聞節目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因此,教育電視臺新聞節目只有從根本上提升節目內涵與傳播效果,并使其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才能夠真正實現其應有的教育功能。由此可見,教育電視臺新聞節目只有對自身實施突破與創新,才能夠在激烈的媒體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好發展。
教育電視臺新聞節目只有更好地與社會予以融合,其教育功能才能夠得到有效發揮。電視臺新聞節目只有借助創新,才能夠充分滿足觀眾需求。同時,電視新聞節目創新,也是其本質屬性。教育電視新聞節目如果只是借助單一的報道手法,對校園新聞予以報道,就很難引起社會關注。近幾年,隨著“以人為本”欄目理念的興起,很多電視臺都會借助社會新聞類欄目對自身欄目內容予以充實,并且收視率也是居高不下。
由此可以看出,沒有貼近百姓生活,空洞說教式的電視新聞節目,已經很難得到觀眾認可,而關注百姓生活并與之互動的民生新聞卻得到了百姓的一致認可,教育電視人應對此現象予以反思。教育電視臺新聞節目予以創新,必須從欄目定位開始。只有找準自己的位置,自身才能夠健康持續發展。在此背景下,部分地方教育電視臺已經開始嘗試民生類電視節目。太原、無錫以及上海等教育電視臺,已經借助《太原教育報道》《21世紀報道》《幫女郎》等欄目,解決了百姓生活中的各種困難,進而成為了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幫手。其中,太原教育電視臺通過《太原教育報道》欄目,不僅對相關教育新聞動態予以報道,而且對教育及社會新聞予以了關注。由此可見,教育新聞與民生新聞兩者之間,不是孤立的關系,而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隨著社會發展,節目形式已經成為新聞媒體之間競爭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此背景下,電視臺新聞節目為了提升自身競爭優勢,經常借助對節目策劃形式予以創新,來提高其收視率,進而提高其競爭優勢。電視臺新聞節目在對節目策劃形式予以創新過程中,通過對新聞視角、觀眾關注點等方面進行創新,進而吸引觀眾的目光。因此,誰能夠通過獨特視角與創意,讓觀眾獲得視覺的滿足,誰就能夠占領人們的心靈。
首先,優化策劃理念。新聞節目策劃人策劃理念只有與時俱進,多角度挖掘新聞內涵,才能夠讓新聞功能得到有效體現。
其次,取材角度創新。新聞節目策劃人應依據時事要點予以策劃,在充分了解時事過程的基礎上,對時事予以報道,讓觀眾充分了解事件的本質及報道目的,觀眾的期待感才能夠充分滿足。
再次,報道視角予以創新。即使同一個新聞事件,報道角度不同,觀眾獲得的感受也會不一樣,也會出現截然不同的報道效果。在報道非事件性新聞以及時間性較差的新聞事件時,新聞策劃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只有借助良好的新聞策劃,才能夠使新聞報道具有一定的時新性,讓觀眾獲得新的感受與共鳴。
最后,創新策劃形式。新聞報道在制作過程中,必須對選題內容予以精心策劃,借助各種表現手法將內容展示給觀眾。這個精心策劃,不僅包括電視宣傳片、報道形式,而且也包括新聞標題的制作等各項內容。這樣,觀眾才能夠獲得完整的視覺效果。
新聞節目的制作,借助科學合理的新聞策劃,不僅能夠將相對比較分散與無形的事實有效集中起來,而且新聞的宣傳功能將會得到顯著體現,新聞的價值也能夠得到最大化。
教育電視臺新聞節目只有順應社會發展,其時代性才能夠得到有效體現。因此,節目編排顯得尤為重要。電視新聞編排兼具藝術與技術的特點。板塊化編排是相對比較科學的一種編排方法。人們在等待的時間中,總感到時間很慢,會慢慢產生煩躁感。而人們如果欣賞一段精彩的音樂,或有趣的比賽,雖然與等待的時間相同,卻沒有感到煩躁感,反而有一種愉悅感。那么,教育電視臺新聞節目怎樣借助板塊化編排方法,恰恰讓觀眾感受到了這種愉悅感。教育電視臺新聞節目借助科學合理的板塊化編排,不僅能夠將新聞信息予以科學歸類,而且能夠將相對比較獨立,卻又具有一定聯系的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新聞更具實效性。同時,電視新聞節目借助板塊化編排,不僅能夠獲得良好的傳播效果,而且觀眾會感到新聞節目更加合理有序。
《太原教育報道》欄目不僅包括教育新聞動態及新聞資訊等與教育相關的兩個欄目,而且也包括民生類新聞與簡訊兩個與人們生活信息相關的新聞欄目。這四個版塊時間一般保持在5~6分鐘左右;版塊內容在主題上具有一定的聯系。同時,每個版塊之間還穿插了一些宣傳片。這種編排方法,不僅不同類別的重要新聞得到了較好體現,節目信息量也得到了一定提高,而且會形成多個頭條。[1]這樣,觀眾在收看《太原教育報道》節目時,不僅感到節目內容比較緊湊,連貫性較強,而且其關注力不容易被分散。教育電視臺新聞節目借助板塊化編排方法,不僅讓觀眾在收看節目時沒有疲勞感,而且還會產生一定的節奏感。這樣,觀眾的關注力也會進一步增強。同時,《太原教育報道》欄目在對傳播形式予以創新的基礎上,將圖像新聞與口播新聞融合在了一起。觀眾不僅能夠欣賞到美麗、具有動感的圖像,而且還會聽到與圖像對應的聲音,沒有一絲單調感,進而對新聞有了更多了解。
由于教育電視臺資源相對比較匱乏,因此,教育電視臺新聞節目欄目內容只有更加專業化,才能夠獲得更好的收視率,也才能夠得到觀眾的認可。同一個內容相同的新聞事件,如果報道方式不同,那么,節目效果也會有一定的不同。教育電視臺新聞節目不僅要對欄目內容予以細化,而且要采取獨特視角對新聞內容予以展示。同時,還應借助一定的專業化與新穎化的模式,進而對觀眾興趣予以有效激發。因此,教育電視臺新聞節目不僅要做到采取新穎的方式以及獨到的見解,而且還應做到角度精準。只有這樣,教育電視臺新聞節目也才能夠讓觀眾喜愛。
首先,方式新穎。教育電視臺新聞節目工作人員在新聞事件出現,不僅要借助其他媒體沒有運用的視角予以報道,而且應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才能夠吸引觀眾的目光,并且一定要讓觀眾從自己的節目中獲得其他媒體所沒有的信息。這樣,觀眾才能夠喜歡上這個節目。其次,獨到的見解。教育電視臺新聞節目工作人員針對新聞事件,能夠通過多角度與多方位予以分析,進而獲得其他媒體不能夠認識到的內容、不能夠發表的道理。[2]同時,針對生活中經常出現的新聞事件,新聞工作人員更要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從常見的事件中發掘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這樣,才能夠獲得觀眾認可。第三,角度精準。教育電視臺新聞節目在對教育新聞予以報道的過程中,不僅要體現出現階段的教育政策,而且應對新聞事件背后的內容予以科學分析,從而獲得不同于其他媒體的認識。這樣,不僅提高觀眾的認知水平,而且能夠使觀眾更好地了解到相關的當前教育政策,從而提高觀眾對該電視節目的認同感。傳播科學的教育理念,是教育電視臺新聞節目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教育電視臺新聞節目不僅要做好與觀眾的交流和溝通,而且應讓觀眾獲得及時的、科學的教育信息。同時,教育電視臺新聞節目在做好自身建設的基礎上,還應積極與網絡予以整合,進而提高教育新聞節目的水平,使新聞節目更加多樣化。這樣,觀眾的價值觀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工作與生活也將更加豐富多彩。
教育電視臺新聞節目只有對自身傳統模式予以突破,在前進中予以不斷創新,才能夠適應社會發展,也才能夠對當前教育信息以及社會正能量予以傳播。教育電視臺新聞節目只有對自身節目予以科學合理的定位,對節目策劃形式、表現形式以及欄目內容予以不斷創新,才能夠得到觀眾認可,也才能夠讓觀眾獲得更多的信息。同時,教育電視臺新聞節目的工作人員,也應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新聞節目質量才能夠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