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鳳嬌
(醫藥衛生報社,河南 鄭州 450003)
醫藥衛生類媒體不同于其他消遣類媒體,因為它是比較專業的媒體,其報道與生命息息相關。無論是記者寫稿子、編輯編稿子,還是主編審稿子,大家都要時刻提醒自己“懷揣敬畏之心,為生命負責”。筆者認為,要想辦好一張醫藥衛生類媒體,它的責任比其他行業類媒體更加重要。
社會責任通常是指組織承擔的高于組織自己目標的社會義務,社會責任是指一個組織對社會應負的責任,一個組織應以一種有利于社會的方式進行經營和管理。那么,醫藥衛生類媒體應當承擔哪些社會責任呢?
第一,新聞傳播責任。新聞傳播責任是新聞媒體的基本職責,也是媒體從業人員的首要責任。作為醫藥衛生類媒體從業人員,大家不僅要對自己傳播的醫療衛生信息負責,還要對讀者負責,同時還要注意傳播效果,要注意不要違背新聞的“三貼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原則。
第二,輿論監督責任。新聞媒體除了做好正面報道、弘揚正能量外,還具有特殊的監督功能和社會監督權力。其實,這也是媒體公信力的表現,也是醫藥衛生類媒體人員必須認真履行的職責。如果發現醫療事件而不去進行輿論監督,或者濫用輿論監督,這兩種情況都是沒有承擔好社會責任。
第三,法律責任。醫藥衛生類媒體在履行法律責任時,一定要注意維護法律的尊嚴,醫療衛生類報道要講求實事求是的原則,堅決不能無視法律規定。醫藥衛生類媒體的編輯、記者在行使自己的話語權時,不要超越法律范圍,要注意維護社會公正和醫患關系和諧。如果做了不合理的、失實的報道,就要承擔法律的制裁。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醫藥衛生類媒體也是黨和人民的喉舌,也一定要服務于全國衛生健康工作大局。如果由于工作疏忽造成重大問題,就會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警告;如果問題嚴重,相關的編輯、記者,甚至總編輯、副總編輯等,都會受到相應的處罰。醫藥衛生類媒體不僅要與新聞出版部門及時溝通,還要與主管主辦部門加強聯系,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多聽指揮,避免在出現問題時一籌莫展。
其次,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正確的輿論導向是新聞宣傳的生命。醫藥衛生類媒體要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主動站在讀者的立場上,多報道讀者關心的話題。醫藥衛生類媒體專業性比較強,無論是記者寫稿子還是編輯編稿子,都要注意將復雜的醫療信息簡單化,增強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讓讀者一目了然。此外,還要刊登一些深度報道,要讓讀者從中獲益,贏得讀者和其他社會媒體的信任。
再次,加強行業自律,提高自身素質。要想做好醫藥衛生類文章,醫藥衛生類媒體不僅要注意報道的新聞性,還要注重其科學性,注重自身需要承擔的社會道德責任。因此,對于采編人員,要提高進入門檻,加強業務培訓,建立考評機制,著力提高采編人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專業素質,促使衛生類新聞從業人員寫出專業性較強的報道,以便他們能夠切實承擔起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
嚴格建立三審三校制度。醫藥衛生類媒體在要求編輯和記者在寫稿子的時候,一定告訴他們懷揣敬畏之心,專業性報道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偏差,寫好的稿子一定要請專家審,對于一些專業術語一定要多查工具書;編輯、記者交稿子之后,編輯部主任或記者部主任還要嚴格審查,看看報道是否圍繞主題展開,注意內容是否翔實,千萬不能空洞無物;主編或者總編要站在一定的政治高度嚴格把關,注意報道不能違背醫療衛生政策,要弘揚主旋律,打好主動仗。稿子上版后,至少要校對三遍,不能出現語句雜糅、語法不通、專業術語錯誤等情況,要對文章負責,對讀者負責。
注重文章的可讀性,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對于醫藥衛生類報道,不僅要注重科學性,還要注重可讀性,要用通俗的語言讓患者及其家屬一看就明白用什么藥好、怎么用、有什么副作用等。在語言運用方面,力求通俗易懂,如果專業性太強,就要注釋,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讓讀者能夠看明白所要表達的意思。
講好醫患故事,力求報道客觀公正。有些醫藥衛生類媒體的記者不是學醫的,專業知識不夠豐富,這就要求這部分記者講好醫生和患者之間的好故事,講好患者如何與疾病做斗爭的故事。醫生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專業性強,特別是有些疾病,很難避免并發癥,甚至出現醫療事故。除了醫生要解釋清楚、讓患者能夠理解外,醫藥衛生類媒體的記者在報道時也要正確引導患者,讓其理解醫學的特殊性,讓其明白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報道一定要客觀公正,千萬不能做失實報道,避免激化醫患矛盾。
總之,醫藥衛生類媒體對社會習俗、道德甚至人的價值觀的變遷非常重要,一定要堅守陣地,自覺承擔社會責任,恪守職業道德,力爭做到“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共同促進醫患關系和諧發展,為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