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登宇
(天津廣播電視臺,天津 300221)
隨著網絡等新媒體的快速發展,電視臺等傳統媒體需要進行有效轉型,打破傳統媒體形式的壁壘。全媒體融合是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進行有效整合的新模式,也為新聞節目的制播產生新的變化。在新聞節目的選題、新聞采集、編輯、發布等工作中,全媒體融合都會對其產生影響。
當前電視臺在制作新聞類節目時,全媒體融合一方面為節目構建技術層面上的專業平臺,另一方面對新聞制播工作的選材方向、新聞采集、后期編輯以及節目的發布工作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通過全媒體融合,新聞制播工作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工作流程。根據全媒體融合的獨特功能,全媒體融合平臺具有統一的新聞制播指揮能力、實現對新聞素材的采集調動、對采編工作進行協調、對整個新聞節目的制播進行全程監控和實時的溝通共享,進而保證全媒體融合平臺中各項功能可以高效運轉,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全媒體融合的作用。
全媒體融合并不僅僅是技術層面上的改革創新,而是在整個新聞制播工作中發展全新的工作模式,通過全媒體融合平臺可以徹底改變原有的新聞制播流程。從根本上來講,通過全媒體融合能夠有效地拓展新聞節目的覆蓋范圍,消除時間和空間上對新聞制播的限制,進而重新塑造新聞節目的品牌形象,提高電視臺的經濟效益。建設全媒體融合下的新聞節目制播平臺,這就需要對新聞制播工作全面地進行創新改革,進一步的強化制播工作的流程、細化采編工作的組織形式,將采編工作按照新聞種類進行劃分,設置政治、社會、文化、經濟等更為詳細專業的分支部門,在根據不同節目形式對廣播進行管理,將電視、網絡等傳播途徑進行整合,為節目制作進行統一調度,最終實現一次新聞采集、多種新聞產品、全媒體融合傳播的新聞節目新模式[1]。在全媒體融合下的新聞制播工作主要流程包括,策劃、采集、編輯、發布、追蹤、評論等幾部分內容,而每種工作都會在全媒體融合平臺中獨立存在,各個工作模塊之間由平臺進行連接。
從技術的層面分析,全媒體融合下的新聞節目制播工作就是將電視臺的所有資源進行整合,進而制造新聞節目。在信息化時代快速發展的今天,將電視臺與網絡進行有效結合打破了傳統新聞傳播媒介的壁壘,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臺網合一。在全媒體融合平臺中,主要由總編調度控制系統、采編發合作平臺、傳播流程監控系統、全媒體融合資源庫以及技術支持系統五個方面組成。
(1)總編調度控制系統。總編調度控制系統是整個全媒體融合平臺的中心樞紐,實現對新聞選材工作的統一調度,包括進行新聞選材的人力資源、物力資源以及新聞素材調度等,當控制系統接收到新聞信息之后會第一時間發布選題信息,通過全媒體融合平臺迅速進行新聞采編和發布。同時為提高選題的效率,調度中心還可以將全媒體融合平臺的資料庫進行連接,實時地分享資料,進而增強選題工作與其他流程之間協調合作。
(2)采編發平臺。在全媒體融合平臺中,采編發平臺發揮著新聞制播工作的核心作用。當采編發平臺對調度中心發布的任務進行工作后,就開始根據工作情況進行實時反饋,同時實現跨部門的合作。在采編發平臺中除了傳統制播工作需要的剪輯工具,還具備了與網絡媒體進行對接的臺網一體生產軟件。此外,這一系統還針對多屏新聞發布進行設計,系統可以將新聞信息發送到網絡以及其他媒體中,配合電視臺新聞的編輯、播出。
(3)傳播效果監測系統。傳播效果的監測系統在全媒體融合平臺中發揮著新聞傳播熱度監控的作用,輔助電視臺在新聞節目播出過程中,對網絡中的新聞反饋信息進行采集和轉載情況監測。在傳播效果監測系統中,可以對新聞反饋信息進行科學的數據化評估,為新聞采編以及跟蹤信息提供數據參考。
(4)全媒體融合平臺資料庫。全媒體融合平臺的資料庫是實現統一管理媒體資源的重要工具。全媒體融合平臺資料庫為統一管理媒體資源提供了有效手段。在全媒體融合平臺中資料庫將以管理作為基礎,重點是將網絡資源以及合作伙伴的相關資源引入全媒體融合平臺,實現全媒體的資源共享和統一管理。
(5)技術支持系統。技術支持系統是整個全媒體融合平臺新聞制播工作的基本保障。技術支持層面是為了上層管理系統提供最基本的運行平臺。為新聞制播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將新聞素材、渠道以及盈利等功能共享給整個平臺。在技術支持系統中,主要通過大數據運營等技術,為電視臺提供各種生產服務,為整個媒體產業提供技術支持。
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傳統的媒體渠道需要進行創新改革,從新媒體中尋求突破,全媒體融合就是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進行有效結合的新模式,通過全媒體融合新聞制播工作將會出現巨大的轉變,這就需要電視媒體順應當前社會需求的發展,不斷創新,通過與其他媒介的融合,在新聞傳播工作中占據主導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