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金
(西北大學現代學院,陜西 西安 710130)
真人秀指的是人在特定的環境下依據制度或游戲規則所做出的真實反應,同時被拍攝記錄下來。真人秀最大的意義莫過于“真實”,它具有真實性以及空間性。而近幾年真人秀在中國逐漸興起,蓬勃發展。各大真人秀節目層出不窮,花樣靈活多變。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真人秀節目廣受觀眾喜愛以及發展迅速,經過分析有這樣以下幾點。
(1)節目內容多樣化。不局限于邀請嘉賓進行單純歌舞表演節目,表演內容單一化,節目亟須轉型從而滿足受眾需求。其次真人秀節目展現了邀請嘉賓以及明星在某一時刻真實的、無劇本化、無表演化的自身條件反應。
(2)真人秀滿足了觀眾獵奇及窺視的心理。獵奇以及窺視的心理能引起觀眾共鳴。在希區柯克的電影《后窗》中我們不難看出,男主人公在一個四處無屏障的院子里進行傷后療養,一個望遠鏡能看到四周所有居住者的日常生活甚至行動軌跡。而這也成為了他行動不便生活的唯一樂趣,每天以此為樂。甚至通過窺視他目睹了一場兇殺案。
(3)真人秀節目成為我們情感的宣泄地。真人秀節目對我們來說好似成為了一種情感的宣泄地,只不過是以一種黑色幽默的方式將我們的苦楚講述出來。在波茲曼《娛樂至死》的這本書中他說道:“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形式出現,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愿地成為娛樂的附庸。”
(1)克隆化現象嚴重,缺乏創新。大部分真人秀節目由國外引進,將真人秀模式原原本本完完整整地照搬了下來,包括敘事特征、娛樂模式、賽制規則,甚至于內涵細節。本土真人秀節目通常保質時間極短,因為它自身定位不明確、內容不新穎,制作模式不成熟,所以通常在一段時間的發酵后走向衰敗。
(2)真人“演”大于真人“秀”。隨著真人秀市場的日益繁榮,無論是贊美還是批判的多種聲音接踵而至。最早在《真正男子漢》中,孫楊曾發微博聲稱他不能接受有劇本的真人秀,這也說明真人秀節目可能存在劇本這一現象,這是第一次出現在大眾視野中。我們開始思考明星人設、劇情發展、游戲輸贏是否都是預先安排,是不是為了故意迎合大眾興趣從而設定非真實的矛盾沖突,真人秀的真實性受到了大眾懷疑,激烈紛爭引人入勝的劇情、深受觀眾喜愛的明星人設等是否都為真人所“演”并不是真人所“秀”。
(3)過于突出娛樂性缺少文化內涵。真人秀節目代表了電視節目發展的新階段,肩負著促進文化交流、傳播社會先進文化和引導正確價值觀的責任。在《中國新歌聲》中,汪峰導師的首發問題則是“你的夢想是什么?”這種方式就很好地傳遞了當代年輕人勇于追求夢想的文化觀念。但是也有一部分綜藝節目過于突出娛樂性,大幅增加節目的詼諧性取悅觀眾。然而缺乏了當代中國文化以及價值觀念的傳播,使得好多方面都淪落為娛樂的附庸,甚至一些節目為了利益衍生出一些媚俗、低俗的片段來吸引觀眾眼球。
(4)明星效益過于嚴重。近幾年來,“流量明星”這一詞語屢屢出現,它亦指“流量藝人”,特指深受歡迎、粉絲眾多的明星,大部分特指為了迎合青年集體甚至青少年集體也有很少一部分的中年群體。劉美驛和李翔共同在《今傳媒》雜志上發表的《中國電視明星真人秀:內容演變及創新研究》指出明星本身具備的魅力、明星在節目中要體驗的內容特色、節目為明星們人為制造的情境特點將是電視明星真人秀節目創新的增長點,而且直接決定明星真人秀節目傳播效果的成敗。
(1)加強本土化自身節目的創新。《奔跑吧兄弟》是一個從韓國引進的取得較大成功的真人秀節目,它在短時間內引起較大轟動并且取得了可觀的收益。但是在節目長期發展下很有可能會迎來部分觀眾的反感,因為首先它不是一個屬于我們中國制造的節目,降低了觀眾的歸屬感產生了小部分的文化隔閡,只有不斷提高節目質量,加強創新環節才很有可能屹立不倒。
(2)節目內容不僅要“流量”也要質量。因為真人秀節目的人文理念與紀實內涵具有的意義重大,對人類文化貢獻不可或缺。所以在設定娛樂性較強的節目內容同時也需要提升節目內容質量,多以積極傳遞正確人生世界觀價值觀為主,例如我國本土真人秀節目《聲入人心》不僅將小眾聲樂文化傳遞了出來,也體現了當代年輕人對聲樂文化的追求與貢獻,這是一檔很好的真人秀節目。
(3)開設創意點征收渠道。通過開設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線上渠道來了解我們當代中國觀眾對各個真人秀節目的意見、評論、觀點,精確到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不同社會地位等,使得每一個人投身其中,打造屬于我們本土的自身品牌,每個人的意見都可能是一次創新的起始點。
總之,真人秀節目無疑是一個全民都在關注的熱點,它是被娛樂性包裝的文化內涵形式。所以它不僅要制造娛樂觀眾的賣點,更重要的是這個節目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能否向觀眾進行正確傳遞。真人秀的發展前景十分廣大,本土真人秀節目的發展道路仍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