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中鐵二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610032)
一個大型的施工省屬企業或者中央企業的經營要素主要包括企業資質、人力資源、工程業績、企業信譽、財務資源及設備資源等,是展現企業綜合實力的最直接量化指標。近幾年,大部分經營要素均可在信息管理平臺中查詢核實,基于此,施工企業應加大經營要素建設力度:(1)合理配置資源,彌補不足;(2)正視存在的問題,采取針對性舉措;(3)建立長效機制,逐步積累,不斷完善。
企業資質資格主要包括企業的注冊資本金,營業執照,資質證書,安全生產許可證,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證書,試驗等級證書等。管理過程中,應對照集團和子公司梳理相關證照齊全情況,以及企業資質升級配套和新增情況[1]。
某集團擁有施工總承包資質包括特級、一級、二級具體項數,專業承包資質等級等同。目前,存在專業資質與公路特級、建筑特級要求的專業一級不配套,缺少急需資質等情況。
主要解決措施包括:(1)梳理升一級的業績條件,加大開發力度,積累業績,具備條件后即刻啟動升級;(2)將一些專業不具備升級條件的情況,平移子公司一級到集團公司;(3)對于急需資質即刻啟動缺失申報。
3.1.1 人員簡歷表要求
業主在招標時,一般都要求提供主要管理、技術人員簡歷表,主要內容有姓名、年齡、學歷、職稱、資格證書(專業類別、等級)、類似工作經驗年限、主要工作經歷、目前任職項目狀況或負責的工作內容等。
3.1.2 任職資格條件要求
通常需要明確項目經理、總工程師和其他主要人員的資格條件要求,不滿足者將不能通過投標資格審查。項目經理要求四證齊全并核驗原件,8~10 年以上類似項目管理工作經驗,5~8 年以上項目經理工作經驗,且未在其他項目任職。部分項目明確要求有2~3 個項目經理業績(并提交證明原件)及個人獲獎、行政級別等。總工程師要求對口專業的高級工程師證并核驗原件,8~10 年以上類似項目技術管理工作經驗,5~8 年以上主管技術工作經驗,未在其他項目任職。部分項目明確要求有2~3 個總工業績(并提交證明原件)及個人獲獎等。
梳理清楚全公司現有各類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證的人員共計人數:(1)配套問題,持證人員證照不齊全;安全管理“三類人員”由于一些原因未注冊,導致未延期或變更等;部分實際項目經理存在無證上崗現象;(2)數量問題,持證執業資格人員數量不足;(3)獲獎問題,項目經理和總工程師無省部級及以上表彰,不滿足投標加分條件;(4)社保問題,人員資格證書注冊單位與社保繳納證明單位不一致[2]。
4.1.1 工程業績組成
工程業績由項目基本情況和項目業績證明文件2 部分組成,項目基本情況包括工程項目名稱、工程概況、工期、金額、項目經理、設計單位、監理單位相關信息、項目所在地等;項目業績證明文件包括中標文件、施工過程及完工照片、竣工類文件及備案、業主出具的投標人業績證明文件和項目經理及總工程師等項目主要負責人業績證明文件[3]。
4.1.2 近5 年已完業績的主要需求
公路:單合同段長度幾十千米的高速公路路基、路面工程、含大跨度橋梁的公路綜合工程、單座長度幾千米的橋梁、單座合同額幾億元的互通立交、單座長度幾千米的隧道等;市政:單合同額幾十億元、單合同長度幾十千米道路、單座長度幾千米的橋梁、單座合同額幾億元的互通立交、城市高架、市政下穿、市政景觀、城市綜合管廊等;城軌:單合同段掘進長度幾千米、穿越湖、河、水系的盾構區間、深基坑、地鐵車站、地鐵車輛段、停車場等;房建:超高層、深基坑、大跨度鋼結構的房建工程,工業廠房、體育場、館等;鐵路:高速鐵路、長大隧道、大跨度橋梁的鐵路綜合工程,大型鐵路站房工程等。
目前狀況及存在的問題包括:(1)部分工程業績根據需要向公司相關部門核實情況后進行收集,也由各子公司根據需要進行收集;(2)現有近5 年主要業績已收集的部分項目內容缺失,尤其是完工項目交、竣工資料收集困難;(3)項目業績在相關信用信息平臺中錄入了完整、準確、真實、匹配信息的不足。
企業信譽主要包括企業榮譽、工程項目獲獎、科技獲獎、市場信用評價等工作內容,重點梳理部分城市投標時有加分的各類獎項,對具備申報條件的,要做好組織協調,積極申報;市場信用評價,建立健全市場信用評價管理體系,將主要行業和地方各類信用評價工作納入集團公司的集中統一管理,收集全國主要地區及行業信用評價辦法,制定管理措施,落實區域公司在當地的信用評價責任,各類信用評價爭取靠前;制定和細化全國建筑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平臺(“四庫一平臺”)[4]、全國公路建設市場信用信息平臺[5]、全國水利建設市場監管服務平臺[6~8]等數據錄入及維護管理措施。
經營要素建設涵蓋的內容多、周期長、難度大,涉及的內外部單位多、制約因素更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長期積累、不斷完善,才能為企業經營工作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只有通過加強領導,明確管理職責,落實管理責任,建立長效機制,全面推進集團公司經營要素建設管理工作使公司的經營要素建設管理工作走上規范化、持續化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