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思
都安縣澄江鎮六里小學 廣西河池 530700
為了健全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不斷提升留守兒童的生活質量與健康發展,本文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情況進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達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因為留守兒童的父母外出務工,常年不在孩子身邊,孩子常年受不到父母的關心,孩子的衣食住行父母都關心不到,縱然父母對孩子百般牽掛,但為了生活還得忍痛割愛。
留守兒童的父母與孩子相隔較遠,教育孩子只是通過打電話等方式來實現,但是孩子在想什么、孩子的具體需求通過電話溝通是達不到教育效果的,與陪伴在孩子身邊隨時言傳身教比較,畢竟環境不同,感受不同,同時還受諸多因素的制約,效果也會有巨大的差別。
留守兒童常年與父母脫離,孩子在成長中很好或者是沒有受到過父母的教育,許多孩子就像一棵任其生長的小樹,沒有得到家庭的關心與管理,出現行為怪異、語言生硬、動作奇特等異常情況,和正常的孩子有很大的區別。
多數留守兒童都存在著自卑孤僻、自私離群、卑微低賤等情況,在留守兒童心理存在較強的自卑意識,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自己不被人重視,會被人不接受,會被人笑話,在交往、學習中顧慮太多,自我封閉,自設障礙,甚至有些留守兒童會產生自閉心理。
我們分析了留守兒童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內容:
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去外地務工,離家鄉較遠,在生活上不能直接照顧孩子,對孩子的照管只能交由爺爺、奶奶或親戚朋友關照,爺爺、奶奶好多年老體弱、生活方式傳統保守與新時期生活方式有巨大差距,沒有太多的精力照看孩子。
在家庭教育方面:留守兒童不能接受來自父母面對面的教育,而委托人不是由于年齡較大沒有教育孩子的能力就是由于委托人也要忙于其他事情沒有時間教育孩子。隔代人照管孩子只是在物質方面進行滿足,對孩子十分溺愛,及時孩子犯了錯誤也不追究。特別是有的長輩對孩子在外邊欺負同學,違反校規受到處罰時還護短[1]。
在學校教育方面:老師面對的學生數量很多,不可能只將精力都放在教育留守兒童上,何況學校教育并不是教育的全部,時間有限,因此教育效果也差強人意。
在社會教育方面:社會是個大染缸,社會教育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嚴重脫節,沒有專門針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學習機構,可謂是一個空白區域,這很不利于對留守兒童的教育。
良好的心理健康行為是在后天形成的,與家庭有很大的關系。但是留守兒童由于父母的遠離、祖父母的溺愛、學校教育的缺乏、社會環境的不利影響等,都會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不良的影響。時間長了留守兒童就會產生一些想法,要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要強硬一些,于是偷盜、打架,天不怕地不怕,一些不良的行為就產生了。還有的部分留守兒童,產生另一種想法,我們什么也比不上人家,于是孤獨、自閉、冷漠心理就產生了。
不斷改善投資環境,招商引資,政府政策支持,使大量農村務工人員可以在家鄉附近的地方工作,縮短與孩子的距離,這樣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另外,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也能解決一部分父母與孩子脫離問題。
可以通過舉辦家長學校、爺爺奶奶學校等,讓家長學習一些發現孩子異常情況的方法,并讓家長了解一些如何針對孩子的不良心理行為等進行教育的方式方法,進而不斷提升家長的教育能力,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做到防微杜漸、未雨綢繆,臨時監護人和老師要起到榜樣的作用,嚴格要求自己,應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孩子,強化教育,嚴防行為兩級分化[2]。
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一生的發展都是很重要的。要形成良好的家庭教養方式,首先家長必須具有健康的心理,這樣才能教育好孩子。另外,父母應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掌握一些正確教育孩子的知識與方法。要盡量多回家看孩子,在選擇托管對象的時候也要謹慎,一定要選擇負責任的托管人員。
總之,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全社會都十分關注的問題,需要多方面協調配合、共同努力,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健康成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