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瀟
河北省直機關第七幼兒園 河北石家莊 050000
2015年7月4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主要圍繞“互聯網+”進行講述,如何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深度融合,進一步促進社會發展。
通俗的講,“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
學前教師教育的對象是學齡前幼兒。他們在社會、家庭和幼兒園中都有機會接收到各種各樣的來自網絡的信息。現在的兒童已經和以前大不相同了。他們所掌握的信息來源更廣、內容更全面、類型也更加豐富。
教育改革之前,教師教學的主要方式是集體教學。教師只要有一套教材,就可以依據教材內容進行集體教學。現在,教師除了應用互聯網搜索技術以外,也接觸到了各種各樣的可運用于教學的軟件,如:PPT共享、視頻下載軟件、微課、遠程教學等。
幼兒的生活受到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發展的影響。而教育服務于幼兒。教育內容來源于幼兒生活。因此,學前教師教育的內容也無法避開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影響。
1.家長的觀點。在教學過程中,當教師需要家庭配合搜集教學內容時,很多家長也采用了互聯網搜索的形式。總的來說,家長在進行家園合作的過程中并沒有對網絡采取抵制態度。但遇到幼兒玩電子游戲和看電視節目的問題,很多家長又會有一些困惑。
2.教師的態度。很多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準備教育素材時,會不自覺的借助網絡的力量。在教育幼兒方面,教師能夠認識到幼兒的發展是面向未來的。未來的人類更需要融入信息時代。但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環境時,教師也會產生猶豫。他們不知道自己從網絡中選取的資源是否適宜幼兒發展水平,是否符合道德標準。
在教育環境方面地區差異較大,很多園所為教師教學配備了電腦、多媒體投影儀和其他電子設備。有條件的園所,還為幼兒提供了學習電腦操作的機房。但有些地區的幼兒園條件卻很簡陋。這種物質環境的差距也造成了學前教育改革成效的不同。
目前,國家出臺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標準》等一系列宏觀層面的政策。但針對學前教師如何利用網絡進行教學的具體政策不多。幼兒園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機制不完善。
學前教師,大多經過正規院校培訓,有教師資格認證,但在信息技術的使用方面也僅僅是掌握了一些初級技能。在實際運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他們中的多數都很難跟上科技進步的腳步。
物質條件是教育進行變革的基礎。為教師配備基本的電子設備是學前教師進行教育變革的基本條件。
在“互聯網+”背景下進行學前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決不能忽視政策的監管。如何將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成果運用于教學中,是政府和教育部門,甚至每個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政府和有關部門已經加強了對網絡暴力、網絡垃圾的監管。但關于教育內容的部分,仍然缺乏專業人員的評價和監督。因此,教育部門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認可和扶持是勢在必行的。
如何為幼兒的學習創設一個數字化、信息化、現代化的教學環境,如何將互聯網和新信息技術內容有機融合在學前教育課程體系里,如何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媒介形成全新的教學結構,都是我們進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時需要考慮的問題。
幼兒教師職后培訓的內容包括了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也有一部分是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形式的。注重職后培訓和教師日常工作內容的結合是今后職后培訓改革的方向。
為多級多類學前教育用戶提供綜合服務支持。這樣的共享平臺不僅在教育、科研和家園互動方面創新了新的形式,更促進了學前教育信息應用體系和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立。
總之,學前教師結合“互聯網+”進行教育改革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教師教育創新和進步的表現。教育的對象是人。學前教育想要跟上時代的步伐,符合幼兒發展的要求就要結合時代的特點進行不斷變革。而學前教師,作為創新和變革的主力軍,也在教學過程中迎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