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怡
摘 要:中美雙邊貿易在兩國對外貿易甚至世界貿易中都占據了重要地位,但與此同時中美貿易摩擦也日趨頻繁。結合當下時代背景以及中美貿易摩擦實例,主要從國際整體環境、經濟與政治三個方面對中美貿易摩擦的成因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為減少貿易摩擦、促進兩國經貿關系健康發展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中美貿易摩擦;摩擦原因;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9.025
1 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和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中美兩國經濟相互依賴的程度不斷加深。據中國海關統計,2017年中美雙邊貿易總額突破5800億美元,相比2007年中美雙邊貿易總額3020.6億美元,增加了約92%。聯合國貿易數據顯示,2017年度中美貿易順差超過200萬億美元,美中逆差達300億美元。同時,中美貿易摩擦也在逐漸加劇,近年來,美對華發起的337調查以及“雙反”調查的立案數量均居于申訴國首位,涉案行業和涉案金額也呈現逐年擴大的趨勢。另外,美國通過加征關稅、限制出口等手段推行貿易保護主義,對中美雙邊貿易產生了較大影響。
從中美兩國經濟關系看,截至2017年,在商品貿易方面,中國是美國第三大出口國、第一大進口國,而美國為中國第一大出口國、第四大進口國;在服務貿易方面,中國也是美國的第二大出口國。可見,中美雙邊貿易在兩國對外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深入研究中美貿易摩擦的成因以及解決方案是極其必要的,這對中美關系的緩和與中美貿易的持續、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而國內學者也從不同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究。柳劍平(2011)、張興泉(2011)將中美貿易與中日貿易進行比較分析,認為縮小中美兩國的經濟結構差異是減少中美貿易摩擦的重要手段;于鐵流(2004)、李秉祥(2004)、姜囝(2014)等學者則認為積極利用WTO規則有助于解決貿易摩擦問題。
本文擬從國際整體環境、政治、經濟三個方面對中美貿易摩擦的深層原因進行探究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本文結合了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的實例進行分析,與當下的實際情況結合得更為緊密,同時,對中美貿易摩擦的成因及解決對策提出了新的見解。由此,本文第二部分主要對中美貿易現狀進行概述與分析,第三部分介紹中美貿易摩擦特點,第四部分主要從國際整體環境、政治、經濟三個層面探討中美貿易摩擦的成因,第五部分就緩和或減少中美貿易摩擦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2 中美貿易現狀概述及分析
自中國加入WTO以來中美經濟貿易關系得到了迅速發展,中美貿易結構的高度互補性也是推動其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其中,美國以技術含量高的工業用品和資本商品為主要出口產品,而中國因其廉價的勞動力優勢以出口勞動密集型、附加值不高的產品為主。近年來,中美雙邊貿易在兩國對外貿易中占據著愈發重要的地位,集中體現為中美雙邊貿易總額的不斷攀升和商品種類的擴大。
圖2數據顯示,雖然中國對美貿易依存度呈下降趨勢,但仍保持在4%以上水平,即中對美的貿易依存度仍然處于較高水平。鄺艷湘(2010)引入經濟相互依賴度的概念并就相關數據進行計算,得出21世紀中美間經濟相互依賴程度都呈現上升趨勢,也證實了以上結論。在貿易商品種類上,中國除了持續出口的紡織品等,近年來出口的商品有了明顯的變化,機械設備、電子產品等技術密集型產品的比重上升較快。
在中美經貿關系持續發展的同時,中美經濟的不平衡性也逐漸加深。中國的優勢出口產品如紡織品等因其低廉的價格在美國市場中占據優勢,中國也因此獲得了巨大的利益;而美國因限制高新技術出口中國的種種政策,導致出口不足以彌補進口帶來的巨大逆差,從而使得中美順差和美中逆差都呈現出擴大的趨勢。
3 中美貿易摩擦主要特點
(1)現時期中美貿易摩擦主要表現出摩擦頻繁化、涉及面擴大化的趨勢。根據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顯示,2010年至2020年間全球對我國貿易救濟案件共825起,而在對我國進行貿易調查的申訴國中,美國居于首位,占全球對我國貿易救濟案件的14.54%。
圖3 2010年至2020年國外涉華貿易救濟
案件申訴國分布圖
資料來源: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
同時,自2010年以來美國對我貿易救濟原審立案數量總體呈較快增長,其中2010年僅為6起,到2017年共22起,同比增速為10.00%,2018年度也已有19起。其中以反傾銷為貿易救濟案件主要表現形式,占比51.67%,其次是反補貼,占比46.66%。其中,美對中的反傾銷主要集中在我國優勢較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上。
在貿易摩擦涉案行業方面,也由2007年的金屬制品工業、化學原料和制品工業、橡膠工業等五個行業,擴大到近年來包括有色金屬工業、汽車工業、化纖工業、通用設備等十個行業,涉案金額也不斷增加。
(2)中美貿易摩擦的另一重要特征是美國濫用反傾銷保護措施,無視公平公正原則。采用“歸零法”在計算傾銷幅度時只將正傾銷(某商品平均出口價格低于正常價格)計算在內,而將負傾銷(平均出口價格高于正常價格)計算為零,對事實不構成傾銷的企業隨意開展反傾銷調查。
(3)另外,中美自建交以來,兩國關系逐漸由合作關系走向競爭關系。不管從國家經濟增速還是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方面,中國持續走“上坡路”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美國的現象,使得美國的“霸主地位”受到威脅,從而必然引起兩國在經濟方面的激烈競爭。政治傾向嚴重也是中美貿易摩擦的重要特征之一,尤其是美國方面,美國政府的政治主張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美國的經濟政策和經濟活動。
4 中美貿易摩擦成因
4.1 從國際整體環境上看
首先,經濟全球化以及貿易一體化的深入發展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盡管美國在2017年退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議(TPSEP)的決議造成了全球化的局部倒退,但客觀上各國之間的貿易合作與摩擦不可避免。同時,中美兩國雙邊貿易在世界經濟中也占據了重要的位置。聯合國數據庫顯示,2017年中國出口美國額為4300億美元,占全球出口額的2.77%,位居全球首位;美國進口中國額為5260億美元,占全球進口額的3.3%,位居全球首位。另外,中國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對外貿易方面取得了極大的發展,為中國成為經貿大國提供了條件,貿易摩擦是我們在對外經貿活動中必然要面臨的問題。
其次,國際分工的不合理性加劇了貿易摩擦發生的可能性。20世紀90年代的第三次國際產業轉移以來,中國成為國際貿易摩擦的中心國家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必然性。目前,我國作為制造大國,在紡織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上能在全球價值鏈中處于上游地位,但自主創新能力還有所欠缺,高新技術產業等有往下游化發展的趨勢。
4.2 從經濟角度看
就中國單方面來說,201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約為744127.2億元,同比增長6.70%。雖然近年來我國GDP增速放緩,但仍然保持在6.8%左右的水平上。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綜合國力的不斷上升,引起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美國的警惕,在世界多極化背景下美國極力維護自己超級大國的地位,不免會認為中國的崛起對其有著潛在的威脅。
另外,從中美雙邊考慮,中美經貿活動中存在著嚴重的失衡情況,表1通過聯合國統計數據從商品貿易方面指出了這一不平衡性。美國長期的貿易逆差使美方認為自己在中美雙邊貿易中的獲利減少甚至處于不利地位,故必然采取相應措施限制中國進口并尋找渠道擴大美國出口或積極鼓勵中國對美國的直接投資。
另一方面,中國的技術獨立性較低始終是我國遭遇貿易壁壘的重要原因。在這一方面,我國電氣和光學設備等一些技術密集型產業對西方發達國家依賴性較大,同時隨著中美雙邊貿易中商品結構的變化,技術性壁壘和綠色壁壘作為貿易保護新形式在中美貿易摩擦中的比重逐漸上升。美國憑借其科技優勢,對中國進口商品實行嚴格的準入限制和審查,從而導致了中美貿易摩擦的頻繁性。
4.3 從政治角度看
特朗普上臺后,為了履行其在大選時反對自由貿易的承諾,開始推行貿易保護主義,包括對中國所有進口商品加征25%的關稅、對多種進口商品實施貿易調查等。2017年11月上旬美國發布新版《中國非市場經濟地位》報告,依據政府在經濟中的作用以及其與市場和私營部門的關系裁定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為美方對華反傾銷繼續找理由。11月15日,美國國會相關機構發表報告,主張嚴格監管中國企業在美投資并購。2018年初螞蟻金服收購速匯金、華為與AT&T分銷協議等投資合作項目叫停。以上措施無不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延續的美國冷戰思維和單邊主義導向。另一方面,特朗普認為中國是造成了美國失業率的上升的一個重要原因,于2017年8月14日簽署了一份行政備忘錄,授權美國貿易代表審查“中國貿易行為”。綜上,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也使得中美貿易摩擦不可避免。
4.4 其他原因
表2 2011-2017年間中國企業對美國337調查已結案
案件應訴情況及結果概覽
一方面,美國關于貿易爭端的法律體系較為完善,包括《綜合貿易和競爭法》《對外貿易法》以及“301條款”“337條款”“232條款”等,而另一方面,中國面對貿易爭端的各項機制仍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和健全,以有效發揮其積極作用。正因如此,在美對中發起的大部分貿易調查立案中,中國企業往往處于被動地位,通常選擇直接進行賠償或取消補貼的方式來解決爭端。近年來,也有許多企業在面對美國的貿易調查時選擇積極應訴,并最終取得勝訴或和解,為我國企業樹立了較好的榜樣,但總整體來看,企業的應訴率仍然較低。表2較為直觀地反映了這一點。
5 政策建議
5.1 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和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
勞動密集型產業雖是中國的優勢產業,但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以及印度等國制造業的興起,產業結構的升級是不可避免的。中國應注重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同時發展服務貿易等技術密集型產業,從而減少對美國在技術上的依賴。這需要政府加大對科技研發的投入以及大力推進相關教育事業的發展。雖然從短期看這會耗費較多的人力、物力、財力,但長遠來看,這是中國的必然選擇。同時,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尤其在質量上有利于減少美國對華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減少貿易摩擦爭端。
5.2 在與美國的經貿往來中爭取合作共贏
中國應努力開發國內市場、激發國內市場活力,根據自身情況加大對美進口,緩和貿易失衡的情況。同時,也可由兩國政府共同引導開發經濟合作項目,推進兩國企業的長期合作與發展,努力實現雙贏。
5.3 面對美國的反傾銷等調查,鼓勵企業積極應訴
在2018年4月,美國商務部正式做出浙江加泰爾汽車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在美的銷售不構成反傾銷的裁決,都為我國企業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因此,我國企業在面對美國的立案調查時應積極應訴維權,可與本行業企業甚至聯合其他行業成立協會,完善內部交流機制,保證信息暢通。政府可設立應訴資金積極支持企業應訴。
參考文獻
[1]柳劍平,張興泉.產業內貿易、產業結構差異與中美貿易摩擦——與中日貿易摩擦的比較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11,(1).
[2]于鐵流,李秉祥.中美貿易摩擦的原因及其解決對策[J].管理世界,2004,(9).
[3]姜囝.中美貿易摩擦的成因與對策[J].財經問題研究,2014,(5).
[4]鄺艷湘.經濟相互依賴與中美貿易摩擦:基于多階段博弈模型的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0,(11).
[5]沈國兵.貿易統計差異與中美貿易平衡問題[J].經濟研究,2005,(6).
[6]岑麗君.中國在全球生產網絡中的分工與貿易地位[J].國際貿易問題,2015,(1).
[7]周升起,蘭珍先,付華.中國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國際分工地位再考查[J].2014,(2).
[8]宋春子.全球價值鏈分工對國際貿易摩擦的影響研究——基于中國的案例分析[D].沈陽:遼寧大學,2014.
[9]方婷婷.中美產業相互依存關系實證研究:基于國際分工角度[D].上海:東華大學,2016.
[10]王領.中美貿易摩擦的理論研究與實驗分析[D].上海:復旦大學,2006.
[11]邢立娟.美國對外貿易法的政治經濟分析[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