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媛媛 孔蓉惠 瞿康華 顧婷婷 章琴
摘 要:國際上最早的鄉村旅游興起于19世紀50年代左右,而中國則相對落后了一個多世紀,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鄉村旅游逐漸發展起來,據2016年中國社科院輿情實驗室發布的《中國鄉村旅游發展指數報告》來看,鄉村旅游發展成熟度排名前三的分別是浙江、陜西、四川。由此可見,安徽省在鄉村旅游發展這一方面遠遠不及其他省份。在此,我們以安徽省的省會城市合肥市舉例來看,以家庭型為主的鄉村旅游發展現狀與其對策分析。
關鍵詞:鄉村旅游;家庭型“農家樂”旅游;牛角大圩;三十崗村
就當前中國經濟發展而言,旅游業在整體經濟比例中占著一定的份額。這歸咎于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對文化的多樣化需求。近些年來,旅游出行的占比越來越高,與此同時,還相應促進了交通業的發展。據調查,去年全國農家樂的數量有170多萬家,鄉村旅游的重點村有10.6萬個,全年接待游客將近10億人次,旅游收入達到2800多億元;而全國國內旅游收入26276.12億元人民幣,占比10%。由此可見,鄉村旅游在經濟活動中發揮著一定的作用。而家庭型鄉村旅游是以農戶為單位,依靠周圍的景色、當地的農舍以及相關的文化來吸引游客的一種旅游經濟。安徽省作為鄉村旅游發展勢頭較弱的省份,其鄉村旅游的發展現狀又是如何呢?我們將以合肥市的牛角大圩和三十崗村兩處,來說明以家庭型鄉村旅游發展的現狀及其對策分析。
一、合肥市鄉村旅游的發展現狀
合肥市鄉村旅游雖然起步晚,但是發展迅速,起步點高。合肥市地處我國華東地區、江淮之間,環抱巢湖,總面積11445.1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70平方公里),面積廣闊,地理位置優越。同時,合肥市也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均發源于該地而得名。故合肥素有“三國故地,包拯家鄉”之稱。其文化底蘊較為豐厚。這些為合肥市開展家庭型鄉村旅游活動提供優質的資源條件和堅實的物質基礎,這些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為合肥市鄉村旅游業的整體發展注入了活力,是鄉村旅游業發展競爭過程中的核心因素,也為合肥市發展多樣性鄉村旅游提供了條件(以牛角大圩和三十崗村為例)。
1.牛角大圩。牛角大圩生態農業園地處北緯31度,天然呈現了亞熱帶園林風光和湖光田園風情,未來將建成國家級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環巢湖生態保護區,國內著名的濕地垂釣勝地和田園旅游度假區,北緯31度農業風情展示區。位于包河區煙墩街道的牛角大圩,占地1.5萬畝,投資超過10億元,是安徽省投資最大、規格最高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也是令人魂牽夢繞的生態洲島、水上田園。每年花開之際有吸引了很多游客前來游玩。在牛角大圩舉辦的花卉節、葡萄節以及它特有的七色花海是它的亮點。
2.三十崗村。三十崗村位于安徽省合肥市三十崗鄉中部,村民委員會設在三十崗,下設14個村民小組,11個自然村。現有農戶576戶,人口1802人,耕地面積1673.5畝,人均耕地面積0.93畝。農業以種植糧油為主,兼種部分經濟作物(主要有良種西瓜)是合肥市的一個生態農業旅游點。村內有兩條支渠通過,水利設施條件較好。鄉里最主要的道路是南北走向的古城路,建筑都集中在路兩邊,離古城路稍遠便是一派田園風光。東西走向的001縣道與古城路交匯,也是比較主要的道路。鄉里的人文景點有三國新城遺址公園、清代李牌坊(李天馥墓)、馬神廟、雞鳴三縣遺址、朱崗日本炮樓。相比牛角大圩優美的自然環境,三十崗村的文化景點在色彩上就顯得有些黯淡了。但三十崗村每年會辦具有該地景點特色的桃花節,以此招攬客戶。
二、農戶開展家庭型鄉村旅游的好處
以家庭為經營主體的農戶是鄉村旅游活動的主要受益者,同時合肥城鎮家庭的旅游消費為農戶增收提供了可能,除此之外對合肥周邊鄉村相關產業的帶動力度也相應加大,對這些鄉村區域經濟發展具有深刻意義,其特征主要表現為:
1.家庭型鄉村旅游具有其個性,它以個體農戶為單位,個體經營有其特性。不同的農戶經營能滿足不同住戶的需求以及獨具特色的農舍、干凈優美的環境、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環境等其他豐富的消費資源能給游客帶來豐富的體驗。
2.能夠提高農戶的經濟收入。傳統的小農經濟是春播夏耕秋收冬眠的一個發展模式。農戶們也就只有在秋收的時候才能獲得最大的利潤。如果開展家庭型鄉村旅游,則提高了農戶經濟收入,改變了傳統的僅僅依靠農業來獲得的收入的現象。
3.良性的生態循環,旅游和生態的雙向發展。安徽省正在從農業大省轉向農業強省,建立家庭型鄉村旅游,既不耽誤農戶們農耕,亦能讓前來旅游的游客體驗勞作、采摘等一系列具有自身參與性的工作。人與自然協調發展,既保護生態環境,又促進經濟增長,是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重要體現。
三、存在問題
根據對合肥市牛角大圩和三十崗村的調查,我們發現合肥市的家庭型鄉村旅游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勞動力的缺失。許多年輕力壯的勞動力都外出務工,個體農戶家里僅有的勞動力多為老人和孩童。因此,當地極度缺乏適合的勞動力和優秀的人才去推進當地的鄉村旅游的發展。
2.創新能力的極大不足,不愿做,不敢做,不想做情況較為普遍。許多農戶將家里的土地盡數對外承包,政府曾給予當地以政策支持,可是很多農戶因害怕承擔項目失敗之后的風險,不愿意在現有的情況上進行革新,僅想守住現有的狀況,不敢大膽地往前突破。
3.產品的深度加工不夠。牛角大圩地區盛產葡萄,每年有一次盛大的葡萄節。其余時候的葡萄,除了供游客采摘和農戶自己售賣,便沒有了其他的產業深加工渠道,也沒有為此投入更多的資金。
4.沒有形成地方的知名度。一年一度的三十崗村的桃花節,牛角大圩的葡萄節,除了離之較近的地方知道之外,很少會有人為了看這個節而愿意不遠萬里去看的。這說明,在形成兩處景色的著名度這方面,做的并不成功。
5.相關的基礎配套設施不夠完善。牛角大圩和三十崗村都地處較為偏僻的村落。尤其是三十崗村,游客通往該地除了自駕游之外并沒有其它的更好方式,道路交通設施不便。而當地的農家樂小而多,普通、不具有特色。能提供給游客游玩的種類也是少之又少。發展成果并不顯著,沒有有效地利用當地固有的優勢,設施落后。
四、對策建議
1.完善基礎設施。盡管近年來合肥市各鄉村的基礎設施在不斷的完善,但在一些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要解決好交通、通信問題,通過與交通部門合作,開辟旅游專線,在路途中增加旅游指示牌的數量。此外還應注意道路、停車場、洗手間、工具室等公共場所的建設,為旅游提供一個舒適的旅游環境。同時,農戶應保證家庭觀光體驗場所的安全性、整潔性和舒適性,讓旅客有更好的家庭體驗,以吸引更多游客的到來。
2.利用互聯網提高當地知名度。想要有更多的人前來觀看,那么必定要加大對該景點的宣傳力度,除了適當的線下宣傳,更要加大線上宣傳力度,將景點推出市,再推出省。以此吸引廣大游客。
3.對當地具有特色的產品要形成具有當地品牌的深加工產業鏈。對于牛角大圩的葡萄,三十崗村的桃花。在經過游客的采摘和農戶的售賣之后,我們可以為此進行產品的深加工:例如葡萄制成葡萄干、葡萄酒等;桃花能售向花卉市場,或者制作成花茶等。產業的深加工必定也能為當地留住一些勞動力,避免勞動力的大量流失。
4.當地政府應完善稅收征管制度。根據調查,我們得知以家庭為載體開展鄉村旅游活動主體單一,經營者大多是農戶,其家庭成員即是管理者又充當著員工的角色,并且利用自產農副產品開展經營業務,成本較難確定,同時由于這些農村個體戶經營規模小、盈利能力弱、資金不足等原因導致即使有政府的優惠政策幫扶,卻仍感到負擔沉重。因此,第一點,政府應制定定向性的稅收優惠政策,限定范圍,適用不同的稅收政策,專門扶持其發展,加大優惠力度,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調和,適當提高起征點;第二點,應該完善稅收征管制度,稅務機關可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努力減輕當地農戶的經濟負擔。
綜上,我們觀察了牛角大圩和三十崗村兩處具有代表性的景點來探討合肥的家庭型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安徽省近幾年的鄉村旅游正處于發展階段,其未來勢頭值得期盼。那么在這發展階段,我們應當鼓勵其發展的好的地方,補足其發展不好的地方,從而促進良性生態發展,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促進安徽省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