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也
【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社會公眾更加注重自身的精神發展,民生新聞是和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關注。民生新聞的真實性是新聞采訪的基礎,讓新聞報道產生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對民生新聞采訪時整體把握其客觀性,才能實現民生新聞報道的真實性。文章首先分析了現階段民生新聞采訪的現狀,其次對民生新聞采訪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最后提出把握民生新聞采訪客觀性的途徑,以期為我國新聞行業的發展奠定一定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民生新聞采訪? ?客觀性? ?把握途徑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加強民生新聞采訪工作,是新媒體時代的主流工作。把握民生新聞采訪的客觀性,最大限度地還原民生新聞場景,能獲得更多群眾的認同感,促進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民生新聞采訪工作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一、現階段民生新聞采訪的現狀
民生新聞關系到人們的生產、生活、教育、醫療衛生事業等方方面面,因為它涉及生活的各個層面,在采訪工作開展的時候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所以民生新聞的采訪對象具有復雜的特點。一方面,在民生新聞采訪工作中,記者必須走訪當地的群眾,摸清該新聞消息的來龍去脈,包括民生新聞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以及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等重要的新聞要素,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才能在民生新聞采訪中游刃有余。但是在民生新聞實際采訪中,多數的記者為了完成民生新聞的任務量,就簡化了采訪的步驟和流程,達不到民生新聞采訪的預期效果。另一方面,在現階段民生新聞采訪工作中,需要當地政府部門或者領導的積極配合協助,才能最大限度地還原民生新聞發生的場景,然而記者為了保證新聞事件的時效性,能夠在新聞媒體中拿到“第一手”的新聞內容,通常直接進行民生新聞采訪。這樣不能最大化地保障民生新聞的真實性,更不能整體地把握民生新聞采訪的客觀性。
二、民生新聞采訪存在的問題
1.采訪的資料內容缺乏客觀性
在民生新聞采訪中,主要采訪群體就是廣大的老百姓。在一般的情況下,廣大群眾在生活中接觸不到高端信息,即使接觸到也無法理解。在民生新聞采訪中,可能會涉及一些先進的理念、科技含量高的技術、專業性較強的術語等,但是由于基層群眾的能力有限,因此,在民生新聞采訪中,記者為了縮短自己的工作時間、提高自己采訪工作效率,不詢問基層群眾的意見,進行主觀截取對采訪有益的片段,這種斷章取義的方式,在對采訪材料進行總結的時候,將采訪內容的客觀性過于依賴于被采訪者描述的信息。在民生新聞的采訪過程中,沒有站在群眾的視角,而是站在自己的視角下,沒有使用更貼切事實的角度提問被采訪者,民生新聞的采訪過度程式化,獲取的新聞資料不具備客觀性,進而導致民生新聞采訪的結果缺乏真實性。
2.民生新聞報道體制不完善
在民生新聞采訪中,民生新聞的報道應該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在實際的采訪中,一方面,很難取得廣大社會群眾的積極配合,需要耗費大量的采訪成本,不僅獲取的信息沒有一定的真實性作為保證,而且極大地削弱了新聞的及時性。另一方面,站在記者的角度來看,由于在民生新聞采訪中不能得到更多群眾的支持,難免會出現選取的新聞社會價值失之偏頗,在選擇新聞題材的時候,會出現一定的難度,例如,過度地選取奇聞逸事,這和人們的生活嚴重脫節,在一定程度上能獲得一些群眾的關注,但是不能真實反映出普通群眾的生活狀態,勢必不能實現自身長期的發展。民生新聞報道體制不完善,嚴重地影響了民生新聞題材選擇準確性。
三、把握民生新聞采訪客觀性的途徑
1.具備識別客觀性能力
民生新聞主要是將老百姓作為采訪的主體,記者在選擇新聞題材的時候,一定要站在社會群眾的視角,只有深入老百姓的現實生活,才能更好地獲取準確可靠的民生新聞題材。不同的地域,在對民生新聞進行采訪的過程中會出現一定的差別,民生新聞記者針對這種地域上的差異性不能斷章取義或者以偏概全。因為在民生新聞采訪中,主要針對的對象就是老百姓,考慮到一些其他的因素,基層的百姓不可能將全部的真實信息內容敘說出來,可能出現采訪的民生新聞內容不完整,與此同時民生新聞記者不能主觀臆斷、不能過于感性化、不能依靠自己的喜好對新聞內容進行截取。因此,新聞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要拓寬自己的采訪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掘新聞信息,向受眾展示更加真實全面的民生新聞。
2.提升記者的工作素養
民生新聞主要是為了展現基層生活的社會風貌,一定要按照事實對百姓生活進行最大場景的還原,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要站在群眾的角度,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百姓的需求。首先,記者要全面提升自己的工作素養,在新媒體時代,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新聞知識技能水平,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下,規范自己的職業道德。在事實面前理性為主,不因當事者的原因,造成新聞內容判斷失誤,不能被新聞事件干擾,要全面、準確、客觀地報道民生新聞。
3.注重社會效益
民生工作是黨和國家開展的重心工作,切實保證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是指導各部門開展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在民生新聞中涉及社會群眾生活、生產等方方面面,新聞事件的真實性是提高社會經濟效益的途徑,客觀真實的新聞報道能更好地指導廣大群眾的生活、生產,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反之,錯誤的報道不利于加強人們思想建設,對社會經濟效益產生消極影響。
四、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民生新聞采訪工作的真實性、客觀性是指導新聞工作開展的重要原則。因此,民生新聞采訪工作者要提升自己的工作素養,在新聞報道中加強客觀性、注重社會的經濟效益,成為聯系群眾和政府的關鍵紐帶,進而提高社會群眾的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作者單位:朝陽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常霞.民生新聞采訪中如何把握新聞客觀性[J].西部廣播電視,2017,(10):42;[2]田莉.關于電視民生新聞采訪的客觀性把握分析[J].新聞窗,2017,(2):80;[3]劉銳元.民生新聞采訪如何把握客觀性[J].西部廣播電視,2016,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