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鋼強(中國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天然氣凈化廠)
普光天然氣凈化廠以高含硫化氫(H2S體積分數14.14%)天然氣為原料[1],凈化裝置的脫硫系統會產生大量的FeS,吸附在設備和管道上,一旦遇到空氣極易發生自燃[2-4]。此外,當設備停工吹掃時,積存在設備內的H2S、小分子硫醇、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質隨放空擴散到裝置現場及周圍環境中,造成檢修現場及周圍伴有惡臭,造成人身傷害和環境污染。因此,在檢修前應對設備與管道進行化學清洗,而化學清洗完成后還需進行一次水洗工序,以徹底清除系統內殘存的化學清洗劑。
聯合裝置因化學清洗、水洗產生大量的高濃度檢修污水,主要由化學清洗廢液和水洗廢液兩部分組成。化學清洗廢液由脫硫主系統、酸氣分離罐、急冷塔系統、酸水汽提系統、地下罐及高、低壓火炬收集罐等系統化學清洗后退液所產生,水洗廢液由上述系統在化學清洗結束后,加上脫水系統進行水洗時產生。
以普光氣田目前應用的污水處理工藝,雖可實現化學清洗液、水洗廢液的廠內處理,但是處理難度比較大,相關工藝仍在優化研究階段,消耗大量藥劑,處理周期較長,處理成本較高。這就要求分析污水來源,優化化學清洗及水洗工藝,減少檢修污水的總量。
清洗設備通過富胺液閃蒸罐(D-102)北側底部排污管線將清洗劑裝入D-102,再由D-102自壓入胺液再生塔(C-104),啟動C-104底部貧胺液泵(P-102),經過貧、富胺液換熱器(E-101A/F)、貧液空冷器(A-101A/H)和冷卻器(E-106A/B),然后分為三路:第一路由C-104底部P-102出口去D-102頂部閃蒸氣吸收塔(C-103),進入閃蒸罐;第二路由C-104底部P-102出口去尾氣吸收塔(C-402),經C-402底部半富胺液泵(P-402)返回一級主吸收塔(C-101)頂部;第三路到高壓貧胺液泵(P-101)入口,經P-101打入二級主吸收塔(C-102),然后啟動C-102底部中間胺液泵(P-106),經過冷卻器(E-105)打入C-101頂部,最后由C-101底部自壓入閃蒸罐,此時脫硫系統大循環建立完成。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5]。
凈化裝置檢修之前,為了有效避免硫化亞鐵及系統內惡臭物質造成人員傷害、設備腐蝕及環境污染,需要對系統進行以除臭、鈍化為目的的化學清洗。為了優化停工過程,縮短停工時間,減輕勞動強度,減少檢修污水排放量,普光凈化廠采用退液→水洗→除臭鈍化→水洗→蒸塔程序,將其中除臭、鈍化兩個過程合二為一,此過程主要產生高COD除臭、鈍化液[6]。

圖1 脫硫系統化學清洗流程
化學清洗后,需要對系統進行水洗,以除去惡臭、鈍化殘液。水洗廢液主要由脫硫主系統、酸氣分離罐、急冷塔系統、酸水汽提系統、地下罐及高、低壓火炬收集罐等系統在化學清洗結束后,加上脫水系統進行水洗時產生,這部分水洗液COD含量高,無法實現直接進入絮凝反應池生化處理。
2.1.1 化學清洗設備及藥劑用量原則
單元凈化裝置需要進行化學清洗的系統主要有脫硫主系統、酸氣分離罐、急冷塔系統、酸水汽提系統、地下罐及高、低壓火炬收集罐等系統,全部化學清洗廢液退至酸水罐區。化學清洗劑用量基本原則根據清洗設備、管線等的體積來計算,使用濃度為10%(質量分數)。需要進行化學清洗的主要設備如表1所示。
2.1.2 化學清洗方案
1)脫硫主系統上水建立冷循環,各容器液位達到40%以上(一般控制在50%左右),穩定2 h后加注化學清洗劑。
2)脫硫主系統與急冷水系統、酸氣分離罐同時進行化學清洗。
3)高、低壓火炬收集罐加注滿罐溶液后(含10%化學清洗劑),浸泡+循環清洗處理。
4)地下罐加注滿罐溶液后(含10%化學清洗劑),浸泡+循環清洗處理。
2.1.3 化學清洗方案后工藝
1)急冷水系統提前12~24 h進行化學清洗,清洗廢液作為脫硫主系統及D-301化學清洗的載體使用,D-301清洗液排至脫硫主系統。
方案優化后,化學清洗廢液減少50 m3。

表1 主要設備概況
2)實行脫硫主系統冷循環建立與加藥同步進行,系統塔器液位維持在40%,D-102液位維持在30%。
方案優化后,減少化學清洗廢液250 m3。
3)脫硫主系統清洗廢液作為高、低壓火炬罐化學清洗液的載體,加入適量化學清洗溶劑后,采用50%~60%液位浸泡+循環清洗模式。
方案優化后,化學清洗廢液減少64 m3。
4)將地下罐作為脫硫主系統、酸水氣提系統、火炬罐系統的化學清洗退液中轉站,安排在最后清洗,采用其他系統的清洗廢液作為載體,80%液位浸泡+循環清洗模式。
方案優化后,化學清洗廢液減少20 m3。
2.2.1 脫水系統
鑒于脫水系統不含FeS、H2S等有毒有害物質,不需要進行化學清洗,只進行水洗。脫水系統僅對需要開人孔作業的產品氣分液罐(D-204)進行蒸塔作業,基本不產生水洗廢液。
工藝優化后,水洗廢液減少20 m3。
2.2.2 水洗退液工藝流程
設備與管線在完成化學清洗后,還需進行一次水洗工序,以徹底清除系統內殘存的化學清洗劑,產生的水洗廢液最終排入污水處理場T-104罐。
原退液流程:水洗廢液→裝置污水提升池→污水處理場污水池→污水處理場T-104罐,由于污水處理場污水池同時在接收日常的生產污水,所以水洗廢液無法與其他低濃度污水實現“清污分流”。
新增退液流程:水洗廢液→酸水管線→污水處理場T-104罐,水洗廢液全部密閉排放至T-104罐,不與其他污水混合,真正實現“清污分流”,減少污水排放量。
工藝流程優化后,水洗廢液減少328 m3。
通過大量的試驗,探索出將高濃檢修污水與生產、生活污水配比后再進行生化處理的可行途徑,實現高濃度檢修污水廠內處理。具體處理過程如圖2所示。

圖2 檢修污水與生產、生活污水配比處理示意圖
通過對化學清洗工藝、水洗工藝及退液流程的優化,凈化廠從產生高濃度檢修污水的源頭進行控制,污水總量明顯減少,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優化前后檢修污水量對比如表2所示。

表2 優化前后污水排放量對比
高濃度檢修污水拉運回注費按1 019.03元/m3計算,優化前化學清洗廢液的拉運回注費用為194.63萬元。優化后,化學清洗廢液仍然計劃拉運回注處理,預計產生的拉運回注費用為155.50萬元,節省拉運回注費39.13萬元。
優化前化學清洗廢液拉運回注費用為194.63萬元。
生化處理產生的費用主要包括電費、藥劑費和外包勞務費三部分。按日均處理水洗廢液65 m3計算,1 452 m3水洗廢液預計23天處理完畢,產生的各項費用如下:
◇污水處理場日均消耗電量1 594 kWh,23天產生的電費為5.94萬元;
◇勞務費平均每天4 657.53元,23天產生的藥劑費與外包勞務費為10.71萬元;
◇三項費用合計16.65萬元,節省費用178.98萬元,一共節約費用217.11萬元。
作為國內建成投產的首個百億立方級特大型高含硫天然氣凈化廠,普光凈化廠在裝置檢修中可借鑒的經驗較少。檢修過程中產生大量的高濃度污水,該部分污水生化處理難度很大,回注會產生環境污染。普光天然氣凈化廠不斷探索,優化化學清洗工藝,從源頭控制污水產生,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為普光凈化廠裝置檢修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同時也為同類高含硫天然氣凈化廠提供了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