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 武漢傳媒學院
2019年暑期,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引爆了國內影視市場,實現了口碑與票房雙豐收。這部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神話故事為藍本,結合現代技術和理念而創作的國產電影作品,正是依靠著國人熟悉的文化元素和恰到好處的創新,才收獲了成功。該電影的成功,對逐漸成長起來的國產動畫電影行業來說意義重大,也給相關從業者指明了一條結合中國傳統文化與動畫電影的創作道路。
我國民族多樣化且歷史悠久,五千年發展史中沉淀下來大量的優秀傳統文化元素,這些元素無論是色彩、音樂、故事,還是自然形象、人文形象,都具有趣味性和珍貴的藝術價值。而動畫這種媒體形式,其在藝術形式、形象設計、動態表現、藝術表達等方面都有更廣闊的創作空間,利用色彩和線條就可以描繪出引人入勝的情節。因此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動畫電影有很高的創作契合度,豐富的文化元素都可以作為動畫電影元素,而大量傳統文化故事也是當代動畫電影創作靈感來源[1]。
很明顯,當代國產動畫電影主要觀眾群體為中國人,而每個國家民族的觀眾在欣賞電影、電視時,都更容易被自己所熟知和認可的畫面及內容所吸引。例如,2015年國產動畫電影《大圣歸來》就是以中國傳統文化中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主人公為藍本創作的,齊天大圣這個廣受中國人認可的文化形象對國內觀眾有天然吸引力。在當代國產動畫電影創作中,無論是從商業角度來講,還是從藝術創作角度來講,將傳統文化與動畫結合,都會在文化認同感方面取得一定優勢。
2017年國內市場所有動畫電影總票房達到47.17億,但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只占到了28%,與以好萊塢動畫電影為代表的國外動畫作品相比,國產動畫更多是缺乏對動畫形象的藝術創作,對劇本故事的打磨,對畫面、音樂、臺詞及相關細節問題的處理能力。近年來像《大圣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白蛇:緣起》這類備受認可的國產動畫電影出現,反映了我國動畫電影制作者逐漸找到了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動畫技術的方法。結合近年來的優秀案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國產動畫電影中的創作及傳播要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動畫形象會直接反映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文化特色及內涵,在我國動畫發展史中,20世紀下葉出現《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宮》等優秀作品,其中,無論是蝌蚪、青蛙等擬人形象,還是孫悟空這類人物形象,從繪畫方式、色彩搭配,到動作、聲音和語言,都具有濃烈的東方色彩。近幾年來,我國文化部全面扶持動畫電影產業,鼓勵傳播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加上國外電影作品的沖擊,國內動畫從業者逐漸找到了符合我國文化及審美特點的動畫形象設計技巧[2]。以《白蛇:緣起》為例,其在目前十分流行的3D電影技術基礎上,在人物形象創作方面,描繪了具有柳葉眉、丹鳳眼的人物形象,還原了漢服、絲綢、發髻等文化元素,很好的展示了東方文化色彩。
故事情節和內涵一直是當代國產電影做得比較欠缺的地方,很多創作者一味模仿成功的好萊塢動畫電影故事,在情感表達和立意方面更多選取國外崇尚的直接、粗暴的精神表達方式。雖然這種從電影觀感角度來講很容易調動情緒,但畢竟不太符合中國人內斂與含蓄的情感表達特點,一旦在故事情節和形象方面出現偏差,將直接導致觀眾無法產生共鳴。因此國產動畫電影應當深入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精髓部分,在故事情節創作方面重視國人情感特點。例如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對哪吒抗爭命運、家人情感的描寫,都十分符合中華民族精神和情感特點。令人稱道的是,優秀的電影還應當能調動觀眾產生情感認同,電影中哪吒兒時無法得到父母陪伴,一個人被關在家里的情節,正是對當代國內多數家庭情況的反映,這能迅速調動觀眾情緒,引發反思。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因為一代又一代人不斷傳承發揚的結果,任何時代當中,繼承傳統文化精髓并與當代文化理念進行結合創新,是讓文化保持生命力的關鍵[3]。在動畫電影創作中也是如此,例如,同樣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首先,整個故事是以中國神話故事《封神榜》中哪吒降世為藍本,但在故事內容方面進行了合理創新,更符合當代觀眾觀感需求。從細節方面來講,電影中太乙真人打開“靈珠”封印的方法和如今智能手機解鎖方法進行了結合,解鎖畫面采用的是太極八卦圖遠古三,該橋段充滿趣味性,引人入勝。
中國擁有大量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它們的豐富性、想象力、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與當代動畫電影技術有很高契合度。隨著我國政策和人們越來越重視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動畫電影成為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優質平臺。作為國產動畫電影創作者,應當深入理解傳統文化精髓,通過在動畫形象設計、故事創作、精神表達和創新等方面,充分加入傳統文化元素,全面提升動畫電影作品質量,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和輸出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