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曼瑩 龍海市廣播電視新聞中心
“融媒體”指的是通過將國內傳統的電視媒體,報紙媒體等與現代媒體相互融合,在保持他們原有的共同點的情況下,根據它們各自的優點互相彌補,實現宣傳、人力等各個方面的整合,構建“內容兼容、利益共融,資源通融,宣傳互融”的現代新媒體。融媒體屬于一種理念,其以自身發展為目標,通過將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優勢融合,以揚長避短為手段,使單媒體的市場競爭力轉變為多媒體融合的競爭力,實現對新媒體的為我所用。因此,新媒體并不是獨立的實體媒體,而是通過各種方式將原先傳統媒體各自的優勢特點融合,從而實現在媒體功能,價值等方面的提升,以科學的方法將媒體在社會上的作用發揮至最大。另外,在新時代不僅僅只是理念上的“新”,在媒體的經營模式上也得到創新,其中最為突出的特點是“國內各類媒體界線開始模糊”,所以,鞏固各類媒體之間的關系成為了推動融媒體發展的關鍵。
對于任何一個國家而言,新聞行業都與國家的意識形態息息相關,一個現代化的高效的媒體模式能夠鞏固國家在文化、政治以及意識形態上的建設。因此,國內每一次新聞媒體的改革基本都源于我國政府的支持,而目前媒體融合的改革,便是根據我國宣傳部門在國家發展戰略層面提出的新的要求。2010年,我國開始正式對國內新聞媒體進行三網融合改革,同年,國務院頒布了相關的文件,正式宣布我國新聞行業進入了媒體大融合時代。此后,全國各級媒體部門開始落實相關的改革舉措。為了深化對媒體的改革,我國政府于2014年9月頒布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為傳統媒體與現代媒體的融合做出了具體的部署,其中還明確了改革過程中所需要遵循的原則。之后我國政府陸續在2016年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快廣播電視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意見》,2018年頒布了《關于加強縣級媒體中心建設的意見》,逐步將我國新媒體改革推進到全國。根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共有22個省在縣級開始進行新媒體改革的舉措,如河南省、浙江省等地。我國學者朱鑫穎與謝新洲在2018年末,在全國范圍內發起過對縣級城市融媒體建設情況的調查問卷,從全國范圍內隨機選取600個縣級城市,獲取的有效調查問卷數量463份,其中我國東部地區反饋問卷131份,我國西部城市反饋問卷109份,我國中部地區的調查問卷總共有181份,而來自于我國東北部城市的有效調查問卷有42份,基本能夠在大體上反映我國縣級融媒體改革分布情況。在這之中,有完善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縣市僅有57個(東北地區僅有1個)。截止2019年初,我國縣市融媒體中心建成率約為13%,由此可見,我國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尚處于初步階段。
目前,全國縣級,甚至市級單位,融媒體中心的管理模式依舊是沿用傳統媒體的獎勵機制和晉升機制,因此難以與新的媒體模式相契合。這導致融媒體中心內部的激勵機制難以達到單位預期的激勵效果,進而使單位難以有效的運轉起來。以福建省而言,該省范圍內的大量縣級單位在引進融媒體人才時依舊是通過社會招聘和統考的方式,進入門檻高及對人才水平質量要求較高。然而相對的是融媒體工作人員薪資低,福利較少,導致單位的人員流動性強,很難留住融媒體人才,進而導致傳統的用人機制與新時代環境之間的矛盾更加的劇烈。
由于一些部門的“三定方案”依舊處于審核的狀態,導致融媒體的技術平臺難以成功的搭建,進而使相關的工作難以起步。在對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方式上,依舊處于傳統的簡單相加的基礎融合狀態下,急需得到更加深入的改革。在實際情況中,我國縣級城市內對融媒體具有專業知識的工作人員相對較少,現有的各類媒體都是在完成自身的工作時候才會花費精力到融媒體的建設中去,這進一步的阻礙了我國融媒體改革的進程。同時,由于相比于傳統的媒體,新媒體在當今的信息時代存在這更大的優勢,尤其是在它的即時性方面遠遠的強于傳統媒體,導致在傳播方面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很容易分割開。這些巨大的差異進一步的增加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困難,使改革受到阻礙。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各類媒體設備也一直在更新換代。縣級媒體由于資金人才制度等各方面原因,無法及時跟上時代潮流,這也導致融媒體中心發展進程中受到一定的阻礙。同時,許多自媒體的傳播范圍不斷增加,進一步的壓縮了縣級媒體的生存空間,加劇了兩者之間的沖突。在技術人才方面,由于縣級媒體薪資待遇低,因此很能招收到相應的人才,這也導致了縣級媒體很難進行高質量的新聞報道,以及各類新聞直播;在報道的新聞內容方面,縣級媒體受到宣傳部的鉗制,信息傳遞的內容大多與群眾生活無關,難以激起群眾的觀看欲望。與之相比,上級媒體無論是人才儲備和新聞選題,都比縣級媒體要多要廣,同時上級媒體大多實現自收自支,擁有一定的財政自由,可以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媒體融合上。因此無論與自媒體或者上級媒體相比,縣級媒體都處于一個相對尷尬的地位,愈加被邊緣化,存在感日益降低。
安排相關的人員對國內優秀案例進行研究,結合當地融媒體的自身特點,構架出一套能夠與實際情況相契合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從而推動縣級融媒體的發展。同時對相關的資源進行整合,提高資源利用率,對縣級融媒體中心的人員安排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提高單位的工作效率。在調整單位人員結構的過程中,應當嚴格的遵守采編經營分離的原則,堅持黨委會的領導,通過對員工績效考核來保證單位的公平公正和責任劃分。此外,還需要在單位中建立相應的采訪部門,建立相關的信息平臺等,盡快的實現組織結構扁平化管理,提高對整個單位的管理效率,從而加快融媒體在縣級地區的發展。
由于在信息時代,互聯網得到普及,網絡媒體已經成為了未來媒體發展的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因此,應當保證好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兩者之間的融合,通過取長補短的方式,在新時代下讓傳統媒體得到更新,從而重新煥發騎生機活力。但是首先要保證好媒體的創新以及新聞的質量。傳統媒體最為核心的部分便是宣傳的內容,同時這也是全國各縣級媒體的核心內容。因此相關的黨委政府要加大宣傳力度,重視來自民眾中的建議,加強對民生新聞的報道。其次要積極主動的對媒體產品的內容進行創新,充分運用當今的科學技術,了解群眾的真實需求,為群眾提供他們想看的新聞。同時還以增加新聞的方式和節目中的環節,使節目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此外,近些年,網絡直播成為了一種較為熱門的話題,因此,媒體可與時俱進,增加新聞直播環節,在新聞稿的選詞上可優先選擇流行用語,吸引當代年輕人的注意力。
目前,由于網絡技術的應用,社會上信息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為了讓電視新聞媒體在當今激烈的社會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相關的工作人員要建立品牌意識,開始將電視節目視作是一種商業產品對外銷售,目的是在群眾中建立品牌效應,從而提高節目的收視率。例如,通過相關的問卷調查去深入的了解大眾對電視新聞的需求,再對各個年齡段、階層等人群進行分類,確定新聞應該面對的人群,最后根據大數據統計出的結果進行針對性的新聞推送,從而形成品牌效應,在人群中建立良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