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 陜西師范大學
在目前新媒體環境下,如何利用新媒體開展資助工作,將新媒體與資助育人有機結合、切實做好術科貧困生的資助工作,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藝術類專業的學費是所有專業中學費最高的,這是眾人皆知的事情,一般來說,是非藝術類專業學費的2-3倍。另外,大部分術科學生在高中階段參加過專業輔導,收費基本在一萬元以上。很多家庭在經濟條件不太好的情況下,為了讓子女考上理想大學而選擇考區藝術類專業,因此許多家庭在孩子進入高校前就因學致貧或返貧。
術科學生因其專業的特殊性,導致日常開銷高于其他專業學生。并且由于專業學習的需要,需要大量購置專業相關物品,比如樂器、演出服裝、練功服、舞鞋、演出服裝等等。長期如此,學生的經濟壓力不言而喻,對于術科貧困生而言更是雪上加霜,比非藝術專業學生負擔重得多。
大部分術科貧困生因為學費和日常開銷大,經濟負擔沉重,不得已在校外打工賺取零用錢填補經濟虧空,甚至有少數學生申請休學或者退學。無論哪種解決辦法,都不利于學生完成學業,是不可取的。
一般情況下,術科學生因為從小學習藝術,家庭經濟情況相較于非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肯定是要好得多,有時會有攀比的情況出現。但是在術科學生中間,貧富差距很大,相較于家庭經濟條件優渥的學生,貧困生就顯得尤其貧困,這就激發出了貧困生巨大的心理壓力。
1.新媒體受眾廣,學生關注度高
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學生接觸新媒體渠道,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體的訪問量遠超傳統主流媒體,微信朋友圈這種綜合性社交方式更是得到了學生的追捧。高校已經成為了新媒體發展的主陣地,高校學生更是成為了新媒體的最大受眾群體。高校學生不僅僅是將新媒體當做是一種娛樂方式,更是當做了信息來源,依賴新媒體來獲取新信息。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資助工作應該借助新媒體這種新方式來開展高校資助工作。
2.發揮新媒體優勢,全面加強資助育人工作
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需要與時俱進,在當前新媒體迅猛發展的形勢下,更應該借助新媒體來實現高校資助工作的創新。新媒體手段的發展,更是給高校資助者創造了機會,要全面加強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不斷提高工作能力水平,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結合當前高校資助工作的待發展環節,真正做到把資助育人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構建全方位的服務體系和運行機制,全面加強資助育人工作。
1.資助工作缺乏動態管理機制
高校資助工作在貧困生的認定、助學金的發放、貧困生家庭情況數據更新、助學金后期監管等方面都欠缺動態管理機制。高校根據貧困生的《家庭情況調查表》或者其他民政部門開具的相關證明對貧困生進行認定之后,很少會定期追蹤貧困生的家庭經濟狀況是否有變化、是否把獲得的資助用在了不良消費上、是否脫貧、非貧困生是否因事致貧,很多學校大學四年的資助名單幾乎沒有變化,缺乏動態管理機制。
2.只抓“資助”,忽略“育人”
我國社會發展迅速,國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升,現階段,各高?;颈WC了貧困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所以應該把眼光放長遠,關注學生的思想建設,將“育人”放在當前資助工作的中心,把握學生需求,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結合新媒體切實做好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在術科類學?;蛘邔W院中,必須做到公開、公正、照章辦事,嚴格根據工作程序進行資助工作的開展:先由學生申請,再由班級內評議小組評議,然后輔導員老師審核、學院黨委副書記復核,學院內公示,學生處終審,學校內公示,最終確定資助名單。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在黨政聯席會議上商議,決定成立音樂學院學生資助工作組,全面負責學院學生資助育人工作。學院資助工作領導小組職責明確,黨委書記任組長,全面指導學院資助育人工作;黨委副書記任副組長,具體負責學院資助育人工作;一位專職輔導員任資助專干,協助學生處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協調學院資助育人工作;各年級輔導員具體負責本年級資助育人工作;各系教師代表配合輔導員資助工作,對學生進行專業方面的幫扶;各年級學生代表配合輔導員資助工作,及時反饋學生意見和建議。
學校大學生資助應借鑒國家精準扶貧中貧困戶動態管理辦法,建立貧困大學生進入退出機制,加強對學生資助的動態管理。在高校資助工作中,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不是一成不變的,可能會脫貧或者致貧或者突發重大變故。隨著校園信息化、網絡化的發展,傳統的紙質檔案已不能滿足現階段資助工作的需要了,檔案管理數字化已成為當代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新方向。為此,在新生報到時,首先應建立完整的貧困生動態數據庫,利用網絡新媒體等手段制作學生家庭經濟情況檔案和誠信檔案,將檔案信息化建設納入校園數字化建設總體規劃當中。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也必須跟著進步和創新,打造一支資助工作業務精良的新媒體師資隊伍是術科院校資助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應加強高校資助教師的新媒體素養。對于教師而言,對新媒體的接受能力遠遠落后于大學生,這是教師的年齡層次、意識觀念所決定的。資助教師應正視這一點,深刻意識到新媒體對高校資助工作的積極促進作用,積極學習新媒體相關知識并利用新媒體開展大學生資助工作,把握好新媒體時代高校自主工作的新機遇。第二,要加強教師的責任意識。高校資助教師肩負著黨和政府交付的重要使命,因此必須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無論何時,都要懷著一顆公平公正、開拓創新的新,踏實做好高校資助工作,利用新媒體帶來的工作契機,把資助工作提升到新的層面、新的高度。
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為規范學院學生資助工作,讓學生有章可循,照章辦事,更加貼近學生資助工作管理實際,根據術科學生特點,擬定了《音樂學院資助經費管理使用辦法(暫行)》《音樂學院本科生臨時補助暫行辦法》《音樂學院教師結對幫扶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專項行動工作實施方案》等多種學生資助工作方面的制度、評審細則,并在微信公眾號上面公布。同時,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及時發布、傳達各類獎助學金等相關資助信息,資助工作實行“陽光操作制度”,做到政策公開、條件公開、名額公開、對象公開。同時,學院積極鼓勵、組織學生參加教育部組織的各項活動,并將獲獎學生、團體的事例作為典型,整理并發布到新媒體平臺上,發揮朋輩教育作用,帶動全院學生共同進步。
校園文化活動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載體,將新媒體技術與校園文化活動創新性結合有利于高校資助工作的開展。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近年來努力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搭建藝術實踐平臺,從專業上給予幫助,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術匯報表演、專業演出、原創劇目等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綜合能力,拓寬學生視野,真正達到幫困扶志、助學立人的目的,閃閃Star服務隊就應運而生了。閃閃Star服務隊是音樂學院特色服務隊,學院鼓勵多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與,這是學院對資助育人新途徑的探索。一年來,閃閃Star服務隊在陜西、寧夏等地開展了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形式多樣,包括交流學習、文藝惠民演出、防汛救災一線慰問演出、赴社會福利院看望老人等等,均得到了各級各類新聞媒體正面報道,獲得了學校、學院、當地有關部門的高度評價。學院在微信公眾號上開辟了專欄對閃閃Star服務隊的演出時間、內容等相關信息的推送,促進閃閃Star服務隊特色品牌的宣傳與推廣。
高校應重視術科貧困生群體的特殊性,以新媒體為抓手,加強術科貧困生的資助育人工作,營造資助育人的良好氛圍,延續工作特色、創新思路辦法、總結反思問題,扎實做好學生資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