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紐約客》3月11日
2019年1月,在美國歷史上最長的政府關(guān)門期間,特朗普到得克薩斯州美墨邊境視察。當媒體記者們從車上下來向特朗普發(fā)表演講的地點走去時,他們發(fā)現(xiàn)福克斯新聞的主持人肖恩·漢尼提已經(jīng)在那里了,他沒有像其他同行那樣待在較遠的媒體區(qū),而是和政府官員們混在一起。此后,漢尼提還專訪了特朗普,這是他的第七次,也是福克斯新聞的第42次。自那之后短短一個月里,福克斯又得到了兩次專訪機會,而其他三家主要電視網(wǎng)媒體加起來總共只有10次,被特朗普斥為“假新聞”的CNN則一次也沒有。福克斯新聞成了特朗普的御用媒體,因此獲得了近乎國家媒體的地位。如今,福克斯是觀眾最多的電視網(wǎng),每年的營收高達27億美元,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總能拿到總統(tǒng)的獨家新聞;與此同時,它也是特朗普觀點的忠實傳聲筒和放大器,幫助他鞏固了對共和黨和右翼的控制。當特朗普被丑聞、國會聽證和彈劾傳聞困擾時,福克斯新聞既是他的矛也是他的盾。它們互相利用。

【德】《明鏡》3月9日
人們在遭受命運的打擊后重新找到令生活滿意的能力,心理學家、醫(yī)生、臨床醫(yī)學家稱之為承受力。承受力不僅意味著經(jīng)受得住看起來無法忍受的痛苦,還意味著一種面對日常憂慮和災難的掌控范圍。“我們將承受力理解為在不可抗拒的危機和日常壓力中恢復心靈正常狀態(tài)的特性。我們認為,這是一種每個人都能學會并可以加以練習的能力。”精神病學、精神療法教授克勞斯·利普這樣說道。全世界的男女老幼每天都在遭遇無數(shù)危機,如果沒有這種能力他們無法幸存,無法繼續(xù)發(fā)展。心理學家和醫(yī)生們認為,人需要通過一些艱難的經(jīng)歷來培養(yǎng)自身的承受力。一定程度的壓力是必要的,人們可以從中學習如何應(yīng)對失敗、危機以及心靈上的痛苦。利普教授同一個由醫(yī)生、神經(jīng)科學家、心理學家組成的團隊對此進行了動物實驗并發(fā)展了試點項目。研究確定,承受力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核心指示器。此外,能夠接受意見和幫助也是一種承受力。

【英】《倫敦書評》3月7日
我在津巴布韋的首都哈拉雷長大,對那個城市有非常美好的記憶。2018年1月,我回哈拉雷探望九十多歲的祖母,她住在哈拉雷北郊,那里曾是這個城市最時髦的地方,但如今已破敗不堪:路燈是不亮的,路面上的坑洼之大,足以把一個中等大小的箱子陷進去,只有路邊盛開的郁金香木讓人得到一絲安慰。我祖母的鄰居都是和她差不多的白人,又老又窮,盡管津巴布韋作為國名已經(jīng)有近40年的歷史,但這些人仍自稱“羅德西亞人”,羅德西亞是白人統(tǒng)治時期的國名,代表著美好的過去。他們住的小區(qū)有大門,但沒有門衛(wèi),因為小區(qū)里沒啥可偷。在我到達時,穆加貝已經(jīng)在兩個月前下臺,由姆南加古瓦代理總統(tǒng),但津巴布韋的一切似乎照舊,失業(yè)率居高不下,通貨膨脹達到驚人的程度。由于津巴布韋元等同廢紙,當局曾經(jīng)在2016年引入和美元掛鉤的貨幣單位“磅”,但無濟于事:我媽在某天早上花900磅買了一臺電視機,下午去提貨時價格已經(jīng)漲到了1500磅。

【美】《人物》3月18日
2019年3月4日,好萊塢影星盧克·佩里(luke Perry)因重度中風逝世,享年52歲。佩里1965年出生于美國俄亥俄州的一個小鎮(zhèn),高中畢業(yè)后前往好萊塢追逐演員夢,經(jīng)過了256次試鏡才拿到人生的第一個角色。1990年代,佩里因在福克斯電視臺熱播的青少年劇《飛越比佛利》中飾演憂郁孤獨的迪倫·麥凱而家喻戶曉。《飛越比佛利》是關(guān)于一群住在比佛利的有錢青年從高、中大學到出社會,彼此之間的友情、愛情與親情的故事,受到青少年觀眾的追捧,競相模仿劇中角色的穿著打扮和說話腔調(diào),佩里因此一躍成為青少年偶像。1991年,他在佛羅里達舉辦的一次簽名會,原本預計會有2000人到場,結(jié)果到場的超過1萬人,導致現(xiàn)場的墻壁都被擠塌了。此后,佩里主演了多部劇集,不過始終沒有遇到一個像《飛越比佛利》里的迪倫那樣能讓他盡情發(fā)揮的角色。去世前,佩里完成了昆汀·塔倫蒂諾導演的電影《好萊塢往事》的拍攝,他在片中飾演老牌硬漢演員Wayne Mau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