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焯銓
丁零……放學鈴響了,柯星和同學們走出了教室。剛到校門口,葛達就高興地喊了起來:“哈哈,好可愛的卡通杯子!我正想買個杯子呢!”說完,他就一溜煙兒跑開了。
大家抬頭一看,校門口有一個小攤,小攤上擺滿了很多好看的水晶玻璃杯。柯星一行連忙走上前。葛達已開始東挑挑、西揀揀地挑選起來。
柯星一把抓住葛達的胳膊:“葛達,要買就去超市買個安全的杯子吧,這杯子可不能用。”
“怎么啦?這杯子不就是用來喝水的嗎?你看它不僅漂亮,價格還這么便宜!”葛達說。
柯星笑著說:“這杯子確實很好看,可是,這美麗的背后卻可能隱藏著危險!”
“危險?”葛達仍是一臉疑惑。
“嗯!你知道亞歷山大大帝嗎?”
嚴靜接過話茬:“他是古代馬其頓王國的國王,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亞歷山大大帝、愷撒大帝、漢尼拔、拿破侖)之一,也是世界古代史上最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可是,他和這杯子有啥關系?”
“就是啊!他和這杯子有啥關系?”葛達附和著。
柯星接著說:“亞歷山大英勇善戰,東征西討,創下了前無古人的顯赫戰績。在他戰無不勝的過程中,曾有過一次奇怪的撤兵記錄。后來,人們研究發現,這次撤兵就和杯子有關。”
那時,亞歷山大的遠征大軍剛剛滅了波斯,大有所向披靡之勢,似乎已經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止這位帝王的巨大野心了——他想把印度也納入馬其頓王國的版圖。
可是,恰恰在這時候,他的軍隊里莫名其妙地鬧起了一場嚴重的腸胃病,大部分士兵都出現了相似的癥狀。備受病痛折磨的士兵騷動起來,紛紛要求返回故鄉。很顯然,此時的軍隊已經喪失了戰斗力。面對這種局面,亞歷山大不得不無奈地下令撤軍。更糟糕的是,撤退途中,大部分士兵都病死了。等遠征軍退回巴比倫城時,只剩下大約一萬人,還不到出發時的三分之一。
不戰而敗的結果讓亞歷山大很惱火,他下令對此事進行徹底調查,結果發現:受到病魔侵襲的幾乎全是士兵,而軍官患病的人數則極少。這太奇怪了!是什么原因讓軍官們得以幸免呢?是他們在軍中的生活條件比士兵的優越嗎?
這種可能性不大。在這次歷時數年的遠征中,軍官們和士兵一樣風餐露宿,出生入死,并沒有受到特殊的照顧。而且,軍官們原本都是養尊處優的人,面對艱苦的軍旅生活本應更不適應才對。可是,他們為什么偏偏沒有得病呢?在當時,這個奇怪的現象一直是個不解之謎。2 000多年過去了。隨著現代微量化學分析及顯微技術的發展,人們終于把這一謎底揭開了。
亞歷山大所處的那個時代是奴隸社會時期,軍隊中也分等級。軍官是上等人,生活用品奢華,連飲水用的杯子都是銀制的;士兵是下等人,是被武裝起來專司作戰的奴隸,生活用品簡陋,就只配使用含鉛量很高的錫杯了。正是軍官和士兵使用的杯子的不同,導致了兩者不同的命運。
想一想:
“紅粉”們,你們知道為什么士兵用了含鉛量很高的錫杯會生病,而軍官們用了銀杯卻沒生病呢?趕緊翻看下一頁。
原來如此:
當我們用杯子喝水時,就會有微量的組成杯子的物質溶解在水里。軍官們用的是銀杯,水里就溶進了一丁點兒銀。可不要小看這一丁點兒銀,它能起到殺菌和抑制細菌活動的作用,從而保護了軍官,減少了軍官們患病的概率。人們通過微量化學分析知道,在一升水中,只要存在20皮克(1克=1012皮克)的銀離子,就足以將其中的細菌殺死。士兵們用的是含鉛的錫杯。溶解到水里的鉛不僅不能殺菌,反而會使士兵們發生慢性鉛中毒,導致體質下降,生病的概率當然就增多了。
百科名片:鉛
鉛是一種對神經系統有害的重金屬元素,其最大的危害是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在嬰、幼兒及兒童期的鉛中毒不僅影響智力發育,而且會使患兒在成年后更容易患上高血壓、心肌梗死、中風和慢性腎功能衰竭等疾病。
環境中的鉛會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工業廢水、廢氣以及汽車排放的尾氣,都是造成鉛污染的主要原因。調查還發現,兒童生長發育的特點也決定了兒童食入和吸入的鉛多而排出的鉛少。比如,兒童有較多的手、口動作,鉛從口入的概率高;兒童對食物和氧的需求量大時,鉛攝入量較多。
專家呼吁,為避免鉛污染,必須采取堅決推行無鉛汽油,降低油漆中的鉛含量等措施。專家還建議,兒童應多喝牛奶,多食面類、豆制品、海產品等來排出體內的鉛。
市場上流通的水晶玻璃分兩種:無鉛水晶玻璃和含鉛水晶玻璃。在日常生活中,若用含鉛的人造水晶制成的杯子盛放酒類、可樂、蜂蜜水和含酸的果汁等酸性飲料或其他酸性食物時,鉛離子可能形成可溶性的鉛鹽,隨飲料或食品被人體攝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