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一琪
價值兩億元的直升機、越南的干果、多米尼加的水果……如今,琳瑯滿目的商品,全世界的好東西齊聚中國市場。
僅僅是在40年前,如此多的進口商品對中國人來說還是有點不可想象。但隨著中國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這個局面發生了改變。
從1978年到2018年,中國的改革開放走過了40年的歷程。這40年,中國人的腰包不斷地鼓起來,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眼界也就隨之開闊。家里的衣食住行也逐漸變得更加精致和高級,尤其是在不斷擴大開放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進口商品進入中國。從最早的電視、冰箱,到后來的隨身聽、MP3,再到現在的化妝品,小家電,進口商品對中國人來說變得稀松平常。
伴隨著中國開放的進一步持續,未來會有更多的進口商品來到中國,它們將不斷地“飛入尋常百姓家”,讓中國人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1978年,改革開放大幕拉開。越來越多的國外產品涌入中國,大到生產技術,小到生活用品,一股進口產品潮影響中國的普通家庭,但那都是“稀罕物”。
王小柒記憶里一直有一件進口產品——電視機。王小柒是山東萊州人,今年30歲,現在在北京工作。“小的時候,家里面有兩臺進口日本電視機,一臺是杰偉世電視,一臺是松下電視。”王小柒說,“對于那臺杰偉世電視,我印象特別深刻,遙控器都是鑲嵌在電視機上的。”害怕大家不明白杰偉世電視是什么樣子,王小柒還在手機上搜索了圖片給大家看。
上世紀80至90年代,對于中國人來說,能夠進入家門的進口商品多數都是家電,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等等,并且價格不菲。據王小柒介紹,家里的兩臺電視價格都在2000元左右,那時的2000元可以說是一筆巨款。
然而,更為關鍵的是,那時購買進口商品并不是有錢就可以買的,還需要外匯券。外匯券是一種獨特的現象,從1980年后的15年間,外匯券和人民幣同時在市場上流通。據很多外國人回憶,當時發布的外匯券主要是滿足來華的外國人及歸僑的需要,只能在特定的地方使用,如賓館、友誼商店、免稅店等。漸漸地,一些大陸人也可以從他們的海外親戚朋友那里能得到一些外匯券,出入上述特定場所購買進口商品。
王小柒家的電視正是他的爺爺托人用外匯券來購買的。“這臺杰偉世電視機,我爺爺看了一輩子,它的年齡都要比我大。”王小柒今年30歲。直到現在,這臺電視機還在他的家里,已經成為家人的一種記憶。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進口商品進入到普通人家庭。后來,王小柒家的家電基本上都是進口貨,即使是他現在自己成家,家電依然是以進口的為主。“主要還是質量好,雖然有點貴,但是還是挺值得。”王小柒說。
能夠買到進口商品要歸功于開放,但更要歸功于居民收入不斷地增長。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劉青表示,從供給層面看,產品從改革開放初期的短缺到現在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有質的改變,選擇更多樣了,而且不斷有新產品出現來滿足人們需求。從需求層面看,人們常說的“四大件”,改革開放初期是手表、自行車、收音機、縫紉機,當人們收入增長后,上世紀80年代出現了新“四大件”:電視、冰箱、洗衣機、錄音機,新世紀以來又出現進行了更新:手機、電腦、汽車、房子。
“40年來‘四大件’的變化可以看出,不是說人們不想要‘四大件’之外的東西,而是收入沒達到相應水平時不會去想,潛意識里需求是被壓抑的,隨著收入增長人們的預算約束得到放松,需求逐步得到釋放。”劉青說。
現在在地鐵上、公交上或者大街上,最常看到的就是掛著耳機的“低頭族”,或者在用手機聽音樂,或者在拿移動設備看劇,現在這都習以為常。但在2000年前后,掛著耳機聽音樂卻是一種潮流。
帶動起來這種潮流的就是隨身聽和MP3,這是一代人的記憶。同時也表明,進口商品開始由大件向小件發展,滿足的也不僅僅是人們生活的需要,也開始注重娛樂身心的需要。
回憶起自己的MP3,27歲的王濤至今對曾經的索尼那款念念不忘。“那是上初中的時候,我爸去日本出差為我買的。”王濤說。當時他還有幾個國產的MP3,但是對索尼MP3情有獨鐘。
“紫色,黑白屏,做的簡潔時尚大方,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王濤描述著,“與我其他幾個相比,索尼的音質好,聲音的解析力很強,聽著就很舒服。”除了MP3,他還對索尼的CD機有好感,做到超薄,同時保持高品質。
不只是王濤,王小柒也對那個時候很有感觸。不同的是,王小柒是一個隨身聽愛好者。他會經常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分享自己收藏的隨身聽,都是索尼牌的。他收藏的隨身聽很多已經在市面上買不到了。“收藏這些就是一個愛好,從小就喜歡。以后把這些作為記憶講給孩子聽,也算是給他的‘傳家寶’。”王小柒笑著說。
不僅僅是物質層面上進口商品越來越多,文化層面上,進口的電影也在蓬勃發展中。改革開放之后,越來越多的外國電影被引入中國,開始在中國的電影院線播放。1995年,電影《真實的謊言》成為中國大陸引進電影中的第一部票房過億元的電影。1998年的《泰坦尼克號》更是引起了極大地轟動。“好萊塢大片”的名字從那個時代開始成為人們對電影的一種獨特記憶。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表示,開放的作用是巨大的,老百姓不僅能夠享受到最先進、最多樣的產品和服務,還能通過科技、文化、教育、法律等領域的交流互鑒,極大地促進心態和思想上的開放與成熟。
如今,中國的發展融入到世界中,中國人的生活圈也拓展到了全世界。“國外有很多非奢侈品牌但質量好、服務優的產品,就比如日本馬桶蓋,國內進口很少,說明中等收入人群對物質產品和服務產品的多樣性選擇有強烈需求。”劉青表示。
不只是日本的馬桶蓋,還有德國刀具、英國瓷器等,中國人對進口商品需求已經覆蓋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說是衣食住行都會使用進口商品。
尤其是在化妝品上,中國人越來越多地使用國外進口的。夏妍是一名研究生,她不斷地展示朋友圈中代購的消息,面膜、眼霜、睫毛膏、口紅……“現在這些化妝品從國外買并不比國內貴,質量還好,用起來效果不錯。”夏妍解釋說。然而,化妝品只是現在中國人使用進口商品的一個代表。
在亞馬遜海外購的榜單中,可以看到吸塵器、化妝品、日用品、衣服等都是人們爭相購買的對象。而也正是像亞馬遜這樣的電商的出現,方便了國人購買進口商品。
近些年來,電商不斷拓展國際業務,京東全球購、天貓國際、網易考拉等都是購買進口商品的電商平臺,在這些平臺上下單購買,就可以通過物流送到自己手中,方便快捷。
不僅是用的,吃的喝的也逐漸轉向進口的。瑞士巧克力,日本餅干,法國紅酒全世界的美食都可以通過電商購買到。不僅如此,就連注重新鮮的生猛海鮮,現在也可以通過電商購買。
在北京、上海、深圳等10多個城市開設超過40家的盒馬鮮生超市就可以隨時購買到來自全球各地的生猛海鮮。據介紹,盒馬鮮生每天都從世界各地引進最優質的生鮮產品。來自美國、加拿大、智利、秘魯、墨西哥、阿根廷、新西蘭、澳大利亞、俄羅斯、英國、丹麥、意大利、菲律賓、泰國、韓國等國生鮮原產地的果蔬、海鮮和肉類產品,通過數十班航班、貨柜,源源不斷以最快速度送到盒馬顧客的手上。而且盒馬鮮生打通線上線下,坐在家中,用手機下單,這些東西就可以送到家中。
“無論政府還是企業要更多地順應老百姓消費需求,進口國外優質產品與國內高質量供給要同步發展,不可偏廢。”劉青說。因此他建議,降低相應產品和服務的進口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可以通過擴大開放,促進市場競爭、隱含技術轉移,促進國內企業發展;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允許企業發現市場、創造性地滿足需求。
(應被采訪者要求,文中王小柒、王濤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