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斗斗
沈陽無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無人機飛行控制系統、工業無人機及無人機大數據系統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這一年,無距科技在國家首批雙創示范基地之一的遼寧省沈陽市渾南區成立。
公司成立至今先后獲得了德國IF設計獎、2017中國設計紅星獎、2016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等榮譽,目前已申請專利及擁有的自主知識產權達78項。公司憑借嚴格的生產管理制度、先進的生產技術、優質的產品質量,已通過美國FCC認證、歐盟CE認證及IS09001認證。公司現有員工200余人,其中碩士、博士占比超過60%,核心技術人員均來自中國科學院,在無人機總體設計與飛控技術等方面具備豐富的技術積淀。“我們之所以有勇氣離開穩定的科研院所去創業,是因為我們團隊在無人機平臺研發了10多年,我們的團隊已經成為國內頂尖的無人飛行器項目團隊。”無距科技重大事項部部長劉博在采訪中說道。在產品成果上,公司主要產品包括飛行控制系統、傾轉旋翼無人機、矢量多旋翼無人機、縱列式雙旋翼無人直升機、翼傘無人機、無人機大數據系統等。
最初無距科技創始人蘇文博將公司命名為“無距”二字主要有三重含義:無距,貼近客戶需求,與客戶親密無間是無距科技的服務宗旨;無矩,發散思維,創新產品不循規蹈矩是無距科技的研發理念;“無距”諧音“無懼”,對發展過程中的一切困難無所畏懼是無距科技的企業精神。無距科技在蘇文博的帶領下,遵循著“無距”的創業理念,堅定不移的朝著夢想努力。無距科技掌握著世界級的先進無人機技術,同樣有信心將“無距科技”打造成為工業級無人機的中國名片。
天空中的“最強大腦”
無人機的飛行控制系統相當于人的大腦,對無人機的穩定性、數據傳輸的可靠性、精確度、實時性等都有重要影響,對其飛行性能起決定性的作用。無距科技的研發團隊將其作為核心工程,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推出THEONE系列飛行控制系統。其中包括THEONE-A&THEONE-AH飛行控制系統和THEONE-I系列工業級無人機飛行控制系統。
在農業無人機飛行控制系統方面,THEONE-A&THEONE-AH飛行控制系統利用植保飛控“指揮”無人機作業緩解農民耕種壓力,大大提升農業作業效率,降低用工成本,引領智慧農業創新之路,開啟智慧農業新篇章。THEONE-A和THEONE-AH飛行控制系統是面向農業植保領域的兩款產品。這兩款農業植保飛控依照工業級產品標準開發研制,可防塵、防水、防腐蝕。同時,高度集成、重量輕、體積小、功耗低、設計美觀、接口豐富。高可靠性、高智能化和易操控性是這兩款飛控的特色和亮點。其均支持智能檢測電量、藥量、無縫斷點續噴、換壟停噴等功能,對藥量進行精準控制;對不規則地塊可通過無人機采點和地面手持采點相結合,精準規劃、高效作業;根據農田地壟方向智能確定噴灑方向;對農田特殊障礙,如防護林或大型農業設施等可通過手動自由噴灑結合智能掃邊等功能綜合處理;獨有的U型過壟極大地保證了飛行的安全性并提高作業效率。
另一款飛控產品THEONE-I系列工業級無人機飛控產品與以往產品最大的不同在于該款飛控可靠性更高、性能更強、應用領域更廣泛、集成度更高、適配機型更全面,具備完善的測繪及巡檢任務飛行功能,相信這款新品能夠給眾多無人機廠商及用戶帶來更多便利。THEONE-I系列分為“THEONE-ILite”和“THEONE-I Pro”兩款,其中Lite采用分體設計,而Pro則采用集成化設計,并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功能。我們將其定義為“可靠的工業無人機飛行管家”,作為工業級飛控,可靠與穩定是前提,在此基礎上,飛控的易用性和可擴展性被進一步提升,最終打造了一款適配于全品類工業級無人機的飛控產品,該款飛控支持垂起固定翼、直升機、多旋翼、傾轉旋翼等機型。
THEONE-A&THEONE-AH飛行控制系統和THEONE-I系列工業級無人機飛行控制系統實現了支持雙載荷控制、多任務航線飛行,遠程控制及規劃能力和更加人性化的地面站UI/UE設計。
新一代工業級飛控采用了雙余度慣導設計,內置兩套獨立的陀螺儀與加速度計,配合后續推出的外置IMU模塊,可實現三余度慣導,從而最大限度消除核心傳感器故障帶來的安全隱患,保證測量數據的準確性。為進一步提高可靠性,還采用了隔離技術:飛控信號的輸入輸出接口采用了硬件隔離,同時提供隔離電源模塊,可最大限度消除外部雜波信號對飛控內部電路的干擾,保證飛控的穩定運行;特有的內減震設計,保證加速度計數據可靠的同時,解決了客戶增加外減震機構的問題。新一代工業級飛控的研發團隊具有14年飛行控制系統研發經驗,核心算法經過幾十萬小時的穩定飛行驗證,豐富的經驗及大量的飛行驗證為實現飛控的可靠性保駕護航。
新一代工業級飛控PCB選用軍工品質板材,主控采用8層、沉金等工藝,保證了飛控的硬件品質。主要傳感器選用工業級芯片,具備內部溫度補償,保證數據采集的準確性。CPU采用ARM+FPGA架構,FPGA負責多路傳感器數據采集及部分濾波處理,保證了數據采集的同步性與實時性;雙核ARM Cortex-A9處理器,主頻高達667MHz,處理速度更快,可運行更加復雜的濾波與控制算法,提升了飛控的狀態測量及控制精度,帶來更加穩定的飛行體驗。同時,飛控滿足工業級防水、防塵、防震要求,適用溫度范圍更廣。
穩定可靠是工業級飛控的根基,而豐富的功能與強大的可擴展性則賦予飛控廣闊的應用空間和無限的遐想。新一代工業級飛控的可擴展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多模塊接入的支持,例如測繪相機、光電吊艙、外置IMU、雙目視覺系統等等。另一方面,體現在豐富的接口擴展性上,可提供多路RS232、RS422、CAN、轉速、模擬量、開關量等接口。更進一步,得益于采用FPGA進行數字接口管理,結合后續推出的SDK,可實現對數字IO接口的按需配置,從而適應更多的需求。
無人機多樣性應用探索的先行者
近幾年國內行業無人機市場發展愈加成熟,對于無人機多樣化應用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其在軍事應用、消防、電力巡線、航拍、物流等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無距科技CTO宋大雷認為,未來社會是行業無人機的藍海,多樣性的行業應用+有效的無人機大數據監管,將會給無人機行業帶來爆發性增長。在有效的監管制度下進行無人機+傳統作業工作方式的結合,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針對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無人機應用需求,傳統的多旋翼改造+多樣性載荷已經很難滿足于現場效率的提升。不斷突破傳統有人機的工作模式,在特定的工作上與有人機形成有效的互補形態,會是未來無人機良性發展的一個方向。多樣性的旋翼無人機、固定翼傾轉旋翼無人機以及縱列式雙旋翼無人機均是未來驗證不同領域應用的必要探索。作為前沿的無人機核心研發團隊,解決無人機多樣性應用,不斷探索未來之路才是無距科技最終宏偉的目標。
隨著無人機“大腦”的逐步成熟與完善,2018年無距科技相繼推出遠距離多點懸停巡檢的“無距”串列翼傾轉旋翼無人機、高機動無人機巡檢作業的“遼”矢量多旋翼無人機、發展無人機物流未來的縱列式雙旋翼無人機以及翼傘無人機。
“無距”串列翼傾轉旋翼無人機是國內推出的首款串列翼傾轉旋翼無人機,擁有11項關鍵技術專利,主要在飛控、氣動、結構等方面有所創新和突破。它將固定翼、直升機和多旋翼無人機的優勢融合在一起,具備多種飛行模態:普通多旋翼模態、傾轉多旋翼模態和固定翼模態。可垂直起降,不受起飛場地影響,具備隨時急速前飛、隨時懸停、隨時后退飛行、姿態角飛行等多種飛行能力。適合多任務點懸停遠距離(100公里以上)作業,在多個領域能夠降低成本投入、提高工作效率。應用領域包括電力巡檢、油氣管道巡線、地質勘測、軍用偵查、安防巡護、森林防火、環境監測、搜索救援、農作物數據監測等行業。
“遼”作為一款專業的定制化矢量多旋翼無人機平臺,具有高效的飛行效率和精準的飛行能力,無論是360度全方位的飛行監控需求,還是6秒破百公里的飛行機動性,均達到業界領先水平。具備自主起飛、自主巡航、自主返航、繞點飛行、變姿態飛行等功能。憑借x型獨立傾轉旋翼結構,無人機平臺可任意改變飛行模態并保持精準懸停,可抗7級風。通過匹配多種不同的掛載系統方案,可滿足不同領域的多樣性需求,應用于多個領域,比如橋梁檢測、隧道檢測、交通疏導、警用監察、消防檢測等多個行業。
縱列式雙旋翼無人機是物流無人機發展的未來。截至2017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量已遠遠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場。全社會物流費用占GDP比重14.92%,遠高于發達國家的8%,說明我國的物流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方面還有很大空間。無人機物流作為物流無人化發展的重要一環,目前已經在主流電商試點應用中初見端倪。京東和順豐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同時也讓無人機在這個領域內有了更多的發展機會,未來將通過構建“大型無人運輸機+支線大型無人機+末端小型無人機”三段式無人空運網,實現物流運輸的智能化。擁有高穩定性,高運載能力的縱列式雙旋翼無人機則是應用于大型無人運輸機+支線大型無人機組合中的最佳選擇。
翼傘無人機產品采用油動設計,裝備設計續航3小時以上,大于150公斤載荷能力,可在海拔4000米進行穩定飛行,且適合遠距離操控,操控距離控制在40—50公里,其配備了可見光及紅外光電探測器,極為適合在地震災害發生時進行震區的快速信息獲取與物資投放;無距科技翼傘無人機具備極高的定點投放能力,可以保證物資的投遞在不超過300米的區間范圍;同時其還具備長航時高載荷等優點。該裝備為國家地震搜救隊提供了一種信息搜索及物資投放兩用型無人空中裝備,預期將翼傘無人機裝備應用到地震搜救、物資投放、啞彈搜索、滅火等領域。
人才回流振興東北
20世紀90年代以前,東北地區作為我國經濟發達地區,也是我國工業的聚集地和命脈。然而近年來,大批人才流失。談及沈陽的創業環境,蘇文博在相關媒體采訪時說“確實收到外省的招商引資,提供的待遇優厚,創業政策也非常好,但我還是選擇留在沈陽。因為我是土生土長的沈陽人,要為家鄉爭口氣。如果人才都流失了,那么又由誰來發展沈陽,誰來振興東北呢?”沈陽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技術底蘊,應該合理運用。除了做自己的公司和技術,蘇文博希望無距科技成為引導人才回流的平臺。蘇文博的“野心”不僅僅在做產品、做企業上,“振興東北、榮耀世界”的偉大情懷是支撐他克服重重困難的動力所在。
無距科技成立以來,正式發布上市的產品有十余項,始終在科技持續創新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刻苦鉆研且持續創新,現已攻克傾轉旋翼技術難點,自主研發出國際領先、國內首款串列翼傾轉旋翼無人機,成功將傾轉旋翼技術原理應用在無人機整機上,并將其轉化成為工業級商品。無距科技顛覆傳統無人機飛行模式,將國內無人機推向了傾轉旋翼時代。
在無距研發中心,勤勉認真的技術人員發揮專業特長,憑借敏銳的洞察力和卓越的獨創性,不拘泥于現有技術,獨立研究開發出前所未有的產品。在產品研發方面的無盡激情和對創新的不懈追求,將創新的熱情融入每一款產品,致力于創造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采用科學合理的結構、設計方案,提高產品及服務附加值,打造匠心獨具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