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建設美麗鄉村,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當下國家對新農村建設提出的要求。怎樣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麗鄉村景觀是文章的研究重點,文章以重慶市永川區周邊農村村落為例,對鄉村景觀、人居環境進行改造,希望對山地鄉村景觀建設研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山地特征;村落景觀;景觀改造;植物造景
基金項目:本文系重慶文理學院科研項目“巴渝山地特征下的景觀造景應用研究”(Y2016MS67)部分成果。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與農村人居環境改造,是當下國家對農村改造提出的要求,怎樣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麗鄉村景觀成為景觀設計人的責任。本文以重慶市永川區周邊村落為例,對鄉村景觀進行改造,希望對山地鄉村景觀建設研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重慶市永川區地處渝西地區,地貌以丘陵為主,在景觀建設中具有典型的山地景觀特色。
一、巴渝地域特征
獨特的地形環境造就了巴渝坡地自然景觀。重慶地處四川盆地東南部,地區地形復雜多變,山巒疊嶂,越往西最為突出。重慶丘陵地帶的特征體現為以低山丘陵為主,地貌層次區域性明顯,差異性大。這使得對土地的利用更具有特色。
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盆地的氣候特征,加上受到青藏高原、云貴高原的氣候影響,使得重慶地區氣候濕熱,冬季寒冷夏季炎熱,降雨量豐富。因此,重慶的植物都較為郁郁蔥蔥。據統計,重慶年平均氣溫在16℃~18℃,夏季最高氣溫可達到40℃以上,而降水量方面,年平均降水量1000~1200 毫升,空氣濕度可達80%,所以,重慶氣候炎熱潮濕,冬冷夏熱,春秋短,冬夏長。
受地形、氣候條件的影響,重慶的植被資源主要以闊葉植被、針葉植被、灌木植被、竹林植被為主。常綠、落葉闊葉植物是最主要的組成部分,針葉植物、竹林也較為豐富。落葉的灌木叢也是十分豐富的,特別在鄉村路間小道,落葉灌木自由生長,形成了原始的生態景觀狀態。由于氣候等地理條件優越,鄉村土地肥沃,大部分區域被農業取代。
二、村落景觀結構梳理
我們以重慶市永川區村落為例,對其村落進行規劃、梳理、改造,規劃村落發展方向,梳理村落景觀結構,改造村落坡地景觀環境,并運用當地植物造景,通過對村內道路梳理、對功能區域再次劃分、對排水系統再設計等,改善現有人居環境,使居住者在使用過程中更加便捷、舒適,從而提高當地村民的生活條件、生活品質。運用植物種植設計原理進行植物造景,不但可體現具有當地特色的植物景觀,還能利用豎向空間美化人居環境。同時我們還利用圖形設計的思想與農耕文化相結合完成一個“農業生產景觀”和“農民生活景觀”。
其一,理解原有地形(圖1)。我們尊重場地的基礎條件,從場地的地域文脈入手并結合山體構造進行分析(圖2),通過歸納山地景觀空間特征充分了解我們的研究對象。從山體結構看該村落為單向性的景觀。
其二,調整景觀結構、功能區域。我國大部分村落都是自由生長而來的,《美麗鄉村建設指南》中提出不搞大拆大建,以免毀壞農村的生態面貌。我們進行結構上的梳理,更好地規劃鄉村結構,通過景觀軸線(圖3)縱橫的劃分,景觀節點大小、主次的歸納確立,理清重點,通過對山體景觀剖面(圖4)進行分析,清晰地傳達地表景觀的關系、連續時空的景觀變化。
三、村落景觀改造中的植物應用
(一)農作物造景
利用重慶永川地區村落的主要農作物,營造農耕文化景觀。該地區以水稻、蔬菜、茶業為基礎,通過大面積、成片的農作物種植,例如,利用水稻在每個時期的色彩形成色彩統一、圖形機理統一的稻田景觀。同樣也利用蔬菜、茶葉的成片種植,形成農田景觀。
(二)道路植物的選用與造景
利用植物完成獨立造景,孤植的形式用于小型集會場所,或者在視野開闊處,利用喬木、灌木、草花的組合形成群落的組合方式。植物與建筑物的組合,在鄉村多表現為植物與建筑墻體的組合,用植物軟化建筑的線條,可以增強墻體周圍的立體效果,豐富景觀層次。
(三)雨水收集水生植物造景
重慶氣候潮濕多雨,由此可以設計具有特色的雨水收集、水生植物造景的景觀。受地形的影響,基地為東南方向高、西北方低的坡地,西北方向有池塘,可進行雨水收集并過濾,可以在每戶人家的屋外設立雨水收集裝置并利用水生植物進行過濾,凈化水質的同時將雨水儲存起來,也可收集雨水用于灌溉稻田,同時水中微生物養分能被農作物吸收。這樣不僅美化了鄉村,還賦予了景觀與生態相結合的含義。
四、結語
從美麗鄉村建設來看,巴渝地區坡地景觀是國內具有地方特色的改造項目。本改造案例從地域特色入手,梳理了村落景觀結構、景觀功能區域的調整以及村落景觀植物的應用,希望用新思想、新理念、新藝術、新技術,提高人居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李敏,劉興昌,張祖群.山岳型風景名勝區植物景觀研究案例與模式[J].水土保持通報,2005(1).
作者簡介:
周丁,重慶文理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