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君 吳思賢 張雨佳 張文炳

摘 要:城市濱水區是城市里人群活動的密集區,在給人們帶來生活休閑娛樂活動的同時,濱水環境也給人類活動增添了豐富的意境和趣味性,因此對城市濱水空間的設計與開發在城市規劃設計中愈加重要。
關鍵詞:城市濱水區;濱水景觀;空間設計
水是生命之源,自古以來,濱水區域就是城市發展起源的首選之地,而濱水區域也成為了人群活動最集中最密集的地方。城市的濱水空間雖然與人類生活行為密切相關,但在經過人工改造的同時保持了相對原始的自然環境,仍然是人們賴以生存并繁衍生息的源泉。
城市濱水區是人類社會逐漸城市化的產物,更是經過人工建設開發后的產物。濱水開放空間在給人們帶來生活休閑娛樂活動的同時,濱水環境也給人類活動增添了豐富的意境和趣味性,所以城市濱水空間是一個公共開放的、提供各種游樂休憩開發與建設的空間場所。不同于城市規劃的功能性,城市濱水設計還富有自然性和生態性,非常符合人們對休閑時間的娛樂活動需求。濱水開放空間中游人的主要社會行為有步行游覽、休閑、社會交往和親水活動等。一個優秀的城市濱水景觀設計可以改善一個城市的生態功能,提升這座城市的形象和經濟文化地位,也可以給當地居民創造一個理想的河流濱水居住空間,滿足部分人群的居住需求,并為當地人民建立一個理想的親水空間。
由于城市進程的快速發展以及信息的共享性增強,城市濱水空間的設計也常常趨于同化,越來越失去景觀設計的豐富性和地方文化特色。
在城市濱水景觀設計中,常見的濱水景觀主要是針對城市河道的建設以及河流沿岸的設計。因此,城市濱水景觀設計時要注意其藝術性和城市防洪功能。隨著時代的發展,河流濱水景觀的設計理念也在不斷完善,我們在進行河流濱水景觀設計時要遵循生態優先、開發在后的原則,這樣才能夠使河流濱水景觀設計更加符合人們的審美和城市建設的要求。
一、城市濱水區的特征
(一)自然生態性
城市濱水區具有自然、社會、經濟三方面的功能效應:其自然功能效應是維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其社會功能效應是實現資源共享,服務大眾生活,增強城市活力;其經濟功能效應是自然景觀和人工景觀的開發,促進旅游業、服務業和其他產業的發展,帶動城市經濟的發展。
(二)公共開放性
城市濱水區是構成城市公共開放空間的重要部分。城市濱水區不僅可以吸引當地群眾來休憩還可以以當地特色濱水設計吸引外來游客,從而帶來經濟的發展。濱水區公共開敞部分,應當具有便捷的交通系統,使人們能方便快捷地抵達濱水空間,滿足人們的親水游憩等需求。濱水區一般都呈現出水景與城景相互融合、相互映襯的景觀特征,應當更加自覺地將水景和城景有機結合起來,融入到城市的公共景觀空間之中。
(三)多樣性
濱水區作為城市歷史風貌的載體,作為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集中交錯地帶,是展示城市景觀特色的窗口,應當具有可識別性。濱水區可以建成滿足人類休憩、娛樂、社交、貿易等多方面需要的多功能性場所,提供給人們豐富的體驗層次,形成多樣化的景觀形態。
(四)文化歷史性
由于城市濱水區是一座城市最先建立和發展的區域,因此在這些地方也保留城市的“歷史信息”。大多數的城市濱水區的前身是港口,而港口不僅有交通水運的功能,也是人群活動最集中的區域,商業的發展和文化的傳播也離不開濱水區域。作為本地文化與外來文化交流、融合、碰撞激烈的區域,城市濱水區更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兼收并蓄的城市文化,可以成為人們追尋歷史痕跡、制造歷史文化記憶的區域。
二、城市濱水空間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一)注意城市當地的生態保護
生態保護是設計發展永恒的主題。濱水廣場景觀在設計時要注意保護當地水生植物和陸地植物的多樣性,要注意工程排水問題,確保在施工時的用水不會對當地水域環境造成影響。在進行駁岸設計時要盡量選擇軟質駁岸,要重視植物在濱水廣場設計構成中的作用,更注意統一協調水域景觀與植物景觀之間的共生關系。
(二)要注意提供相應的娛樂和商業功能
濱水廣場大多數都處于黃金地段,人流量較大,所以在設計中我們要注意拓展濱水廣場的娛樂性和休閑性功能,增強濱水景觀設計對當地人民的吸引力,提高人們對場地的熱情,增加使用率和互動頻率,達到設計成為城市特色、和城市融為一體的目的。
(三)要注意豐富景觀的層次感
豐富景觀的層次感可以給設計帶來更好的視覺體驗。可以針對水體的不同表現形式、廣場的設計形式、水景的豐富多樣性以及不同設施的趣味性來豐富濱水廣場景觀的層次感,也可以為城市景觀設計營造出一種特有的景觀氣氛。
(四)要注意提高場地的靈活性
要提高場地的靈活性,首先就需要充分結合當地的地理環境和周邊的經濟環境,經過勘察、分析、評估等設計出適合城市和當地居民的便捷且多樣化的濱水景觀。
濱水景觀設計在我國起步較晚,但是發展迅猛,縱觀現代的濱水景觀設計,大多數缺乏生態意識以及河流環境的生態保護意識。如今,濕地幾乎消失,小規模水景和人工獨立小水景不能滿足生物與環境的需要,生產與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排放到河流中,造成水體的過度營養化,水藻類植物不斷地繁殖繁殖,而水體的自凈能力也遭到了破壞,水系的生態失衡引起了水污染等一系列的生態問題。
三、塞薩洛尼基海濱重建項目設計特點
希臘的塞薩洛尼基又譯為薩洛尼卡,是希臘北部最大的港口城市以及第二大城市,是塞薩洛尼基州首府,地處哈爾基季基半島西部,濱臨塞薩洛尼基灣,屬于地中海型氣候,冬溫夏熱。該城市人口為40.6萬,包括郊區在內的人口數量達80萬。該市經濟與港口密切相關,是海陸交通樞紐,在海上與東地中海各國港口均有航線聯系。
塞薩洛尼基海濱重建項目竣工后,迅速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作用。人們不僅可以在海濱區開展散步、閱讀、垂釣、騎行、健身等休閑活動,新海濱的改造更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多功能的新型都市濱水開放空間。人們在此處開展新的日常活動,使這個公共空間得到持續發展。
(一)具有線性和連續性
海濱步道具備休閑功能,其正好位于陸地和海洋之間的分界線上,是散步的理想場地。堅實穩固的巨型防洪坡堤與動蕩而清澈的海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人視覺上的美感。從白塔到音樂廳,整個濱水區都進行了統一的鋪裝,沒有高差,寬度一致。只要是硬質地面,都澆筑成一個整體。在防洪坡堤的內側沿步道栽植綠化樹木,樹木之間設置休閑長椅,可供游人們交談與休息。
(二)具有私密性
整體海濱空間由不同的圍和空間組成,而圍合空間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保證局部空間的私密性,且不同空間的不同特色組成了塞薩洛尼基海濱廣場的立體化效果,增加了視覺的層次感。
(三)具有親水性
濱水空間的開放與親水性是設計中最吸引人的地方,而親水平臺的建立有助于增強人們與自然的親切感,有利于營造輕松、愉快、舒適的濱水氛圍,從而提高人群與濱水空間的親密接觸感與參與感。
(四)具有可持續性
在重建塞薩洛尼基海濱時注重所采用的設計方法、設計材料、植被的選擇以及照明設施的設計,不僅是為了建立一個高質量的濱水公共空間,更是為了使空間的組織融入到原有的城市景觀中。針對能源消耗的問題,新的海濱設計采取了最優化方案和照明管理措施,可以在深夜里的無人時段減少照明以降低能源消耗。此外,獨立于城市供水系統的灌溉手段也引人注目。最后,新海濱的設施沒有使用液體燃料,所以也不會產生相應的污染問題。
塞薩洛尼基海濱的重建意在使民眾有機會在這座城市的公共空間進行環境保護。整個海濱建設材料的選擇、植物種植、燈光等不僅有助于建設高品質的公共空間,更重要的是能夠充分利用現有的城市空間景觀資源,妥善管理和維護寶貴的資源,使其不被浪費。其對改善城市空間也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并且基于目前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和統一性的特征,塞薩洛尼基海濱的重建能夠促進生態系統在大海與城市之間的界限上再生發展。
作者單位:
山東建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