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琳玲



摘 要:文章通過對福建省省級傳統村落——廈門市新圩縣云頭村的實地調研與考察,分析云頭村傳統村落保護修繕失敗的原因,反思廈門市傳統村落活化更新的不足,提出針對廈門市傳統村落的有效可行性的保護措施,以此幫助廈門市傳統村落的后續性研究與修繕保護。
關鍵詞:傳統村落;活化更新;古厝修繕
近年來,國家對于鄉村建設的政策支持與關注,使越來越多的人把目光聚焦在傳統村落的保護領域。2018年,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對“美麗鄉村”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及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在如今資源與環境如此嚴峻的條件下,經濟的發展不能以犧牲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為前提,保護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就是在保護人類自己。
一、廈門市傳統村落研究背景
盡管有國家政策的扶持,但是面對現代高度發展的城市化建設,越來越多的傳統村落在城市化進程中被吞沒,逐漸消失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中。廈門市是福建省海陸交通的重要樞紐、經濟特區和著名僑鄉。廈門市的傳統村落擁有著閩南區域獨特燦爛的僑鄉文化與海洋文化,中西結合的民居更是獨具風情,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根據《福建省傳統村落評審認定辦法》公示,確定339個村落列入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名錄。但是廈門市入選傳統村落的村落非常少,只有3個省級傳統村落。從現存數量上來看,由于廈門市城市化進展迅速,在發展過程中也沒有充分意識到保護傳統村落的重要性,能夠保存下來的也較少,因此針對廈門市現有傳統村落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
二、新圩鎮云頭村實地調研分析
(一)云頭村村莊規劃措施
云頭村位于廈門市翔安區新圩北路新圩鎮,常住人口1860人,共650戶。云頭村歷史厚重,人文傳統久遠,村內至今還保存著石敢當、百年古井、武舉人故居等文物古跡,生態環境優美,三山環抱,后有溪流清澈,碧水長流。
云頭村具體的傳統村落保護規劃重點分為水利規劃、村莊道路修整、設計旅游導視牌、修建池塘4大部分。云頭村耕地面積多達1000多畝,云頭村村委會撰寫了水利設施申請請示,最后獲批并且于2013年增設3個攔水壩,配套10個電灌站。重新翻修村落里面主要干道的水泥馬路。云頭村傳統村落改造的目標是開發旅游觀光項目,為此村委會特地規劃了旅游路線和村里重要景點的導視牌。在村中規劃修建了新的池塘(圖1)。
(二)云頭村古厝修繕措施及存在的問題
云頭村古厝最古老的已經有接近200年歷史,是云頭村寶貴的閩南紅磚文化建筑活化石。建筑古厝分布較為集中,位于云頭村中心地帶,四周被新的民居建筑包圍。村委會于2014年成功獲批福建省省級傳統村落,并對云頭村傳統的古厝進行修繕。
古厝外墻面修繕措施:古厝脫落斑駁、毀壞的外墻,只是簡單地刷上紅色外墻漆,再走白色的縫線。或直接用現代工藝制造的紅磚進行再修砌(圖2)。
存在問題:2014年修繕的外墻面在2019年去實地考察的時候就已經風化剝落,修繕效果維持時間較短。沒有對每一座古厝進行建筑結構的具體分析,在沒有區分古厝建筑結構的前提下,盲目利用現代工藝的磚石進行修砌,大大地破壞了建筑結構和其文化價值。
古厝屋檐修繕措施:直接使用現代金屬材料作為武狀元故居屋檐部分的加固材料(圖3)。
存在問題:沒有系統地研究古厝的具體歷史,分析古厝屋檐的材質、結構,單純盲目只考慮加固效果,使得視覺效果特別突兀,與本身有著濃厚歷史感的古建筑十分不協調。
古厝裝飾部分:為古厝水車堵部分重新畫上手繪彩畫,為部分古厝建筑墻面盲目添加手繪彩畫(關于民間故事)。
存在問題:彩繪的色彩、主題也需要經過專業人士的研究和設計,需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好的裝飾會為建筑錦上添花,但是多余的裝飾只會顯得雜亂。
歷經滄桑的古厝存在一定程度的毀壞,需要人工加以修繕保護。但古厝是屬于村民的私有財產,古厝的房屋產權歸屬于村民。年代久遠的古厝生活設施和居住環境都遠遠不如現代化建筑,正因為如此,已經少有村民還愿意花錢修繕古厝。如果由政府出資修繕或出資購買古厝的房屋產權,又因為全國傳統村落數量眾多,政府的資金撥款有限,所以古厝修繕面臨著資金短缺的難題。而且古厝修繕需要的材料難以獲得,許多古厝建造技術也面臨著年代久遠和技藝方法消失的問題,難以真正還原。
在傳統村落的保護過程中,云頭村的目標是打造鄉村旅游,在此過程中云頭村對古厝建筑存在過度開發問題。在修繕工作中采用了許多現代化的材料進行修復,這種做法使得古厝失去其歷史韻味,多了矯揉造作的人工痕跡。
中國目前對于傳統村落的保護修繕工作才剛剛起步,欠缺相關經驗,針對傳統村落保護的規則制度未完善。正是由于規章制度的不夠完善,村委會干部在傳統村落改造過程中,不清楚該如何實行具體措施,無法衡量保護傳統村落工作的“度”,更加側重現代化硬件設施的建造,導致云頭村傳統村落的修繕保護工作最后進行得不太成功。
在采訪過程中,大部分村民都不知道云頭村已經被評為福建省傳統村落。村民們對于傳統村落的重要保留意義也不太了解。提高村民對保護傳統村落的自覺性和主人翁意識是至關重要的。加大對傳統村落保護必要性的宣傳與教育工作,讓村民自下而上的保護代替政府自上而下的傳統保護方法。
三、云頭村活化保護的方法
(一)發揮網絡自媒體的力量
云頭村發展旅游業的想法之所以沒有成功,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宣傳力度不足。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信息宣傳自媒體,建議讓在外工作的村民通過自己的微信、QQ、微博等網絡社交平臺宣傳自己的家鄉,吸引更多的游客。這種低成本的宣傳方式在現在這個網絡發達的時代能帶來更多社會不同群體的關注,是一個效果顯著、零成本的宣傳方式。
(二)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
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非常重要。在修繕古厝的時候,村委會經常陷入一個誤區,那就是為“修好而修好”,把對古厝的修繕工作變為對普通民居建筑的修繕工作,使得古厝的修繕工作簡化成為一個單純的建筑修補,而忘記了我們之所以對古厝進行修繕是因為古厝見證了云頭村歷史的發展,代表了閩南古民居建筑珍貴的人文價值。我們需要完好地保留這些古厝,留給我們的子孫后代,讓古厝繼續見證閩南文化世世代代的發展與演變,不讓閩南文化成為沒有“根”的文化,漸漸從世界文化之林里消失。
(三)為每一座古厝進行詳細的資料記錄
在申請省級傳統村落成功后,云頭村古厝由于保護不當,其中一座大古厝還經歷了火災。因此傳統村落后續的跟蹤記錄是十分必要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為每一座古厝建立專屬檔案。用數據詳細記載古厝的具體信息,然后定期讓村干部進行核實和信息的跟蹤,這樣的做法也有利于專家對古厝修復進行專業的指導。最后把這些資料再錄入電子檔案,讓每一個古厝都有完整的資料可查證。云頭村的古厝修繕工作在資料存檔這方面是欠缺的,作者去村委會查看云頭村傳統村落資料的時候發現,云頭村關于古厝修繕的資料記載可以說是幾乎沒有,這使得古厝后續維護工作更加棘手。筆者認為應該仔細地對古厝的具體結構(磚木、木石、磚石)進行梳理,在古厝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修復。要詳細記錄每一座古厝具體的修繕措施,對損毀嚴重的古厝要進行數據分析,每一座古厝都應該有自己的“個人檔案”,其中包括對古厝修建年代、屋主人信息、建筑外立面、建筑結構、建筑面積、古厝門窗結構、水車堵等的詳細分析記錄,并且應圖文并茂,既要有嚴謹的數據分析,又要有直觀的圖片表達。這樣詳細的記錄,才能方便日后的古厝維護工作。筆者專門繪制了古厝修繕數據檔案表,以供參考(表1)。
(四)古厝的修繕工作需要專業的人士指導
云頭村的古厝修復工作全部由村干部規劃落實,雖然村干部更加了解村落地形地貌,熟悉人口情況,但是卻缺乏對古厝歷史、建筑結構以及筑造工藝的了解,所以古厝的修復更加需要專業人士的指導。在古厝修復材料的選用上以及具體的施工工藝的實施上,政府應該指派專業人士對古厝的修繕工作提出具體可行的措施,并且在修復過程中全程由專業人士指導監督。
(五)活化云頭村當地特色風俗活動
對于傳統的民間風俗活動,我們不能一桿子打倒,具有濃郁民族區域特色的風俗活動也是見證云頭村人文歷史發展的活化石。獨特的民俗活動也會極大的吸引游客來參觀游玩。云頭村在這方面做得不夠好,全部廢除了村落的民俗活動,但是這些傳統風俗活動已經深深根植于村民心里,嚴令禁止根本不太可能,因此才會發生村民偷偷在古厝里燃放煙花爆竹而引起火災的事件。對于傳統的民俗活動,可以給予一定程度上的支持,比如說允許固定時間固定場所進行風俗活動,由某位村民進行組織等。存在這些風俗活動的村落才是活的,真實的,有煙火味的傳統村落。
四、結語
傳統村落的保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面對傳統村落的保護,我們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為了保護而保護,對于傳統村落建筑的保護也不是暫時性的保護。云頭村的傳統村落保護從某方面來說無疑是失敗的,它沒有充分意識到傳統建筑文化的價值,也沒有充分發揮村民的積極性,在村落旅游宣傳上的工作也做得不充分。如今的云頭村傳統村落是否還有傳統村落保護的價值,其保護措施還有哪些進步空間,等等,這些在傳統村落保護的問題,還需要政府、學術界以及社會各界共同去探討。
參考文獻:
[1]魏玉棟.鄉村振興戰略與美麗鄉村建設[J].中共黨史研究,2018(3).
[2]羅子荃,周秀梅.城市公共藝術產業發展的內在邏輯與創新機制[J].學習與實踐,2018(8).
[3]唐盈,王思明.江蘇省傳統村落調研報告[J].中國民族博覽,2016(3).
[4]范建華,張睿蓮.中國城鎮化之路新探索:來自云南大理新華村的啟示[J].學術探索2013(4).
[5]林藝,王笛.一份關于云南傳統村落的調研報告[J].學術探索,2015(2).
[6]廖燕青.探討城郊鄉村聚落景觀的設計:以云頭村為例[J].福建建筑,2014(3).
[7]丁雯,陳清.閩南傳統建筑燕尾脊形成及裝飾研究[J].美術大觀,2018(5).
[8]哈維蘭.文化人類學[M].10版.瞿鐵鵬,張鈺,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
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藝術設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