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博文 肖易茜
摘 要:公園城市雕塑作為綜合性公園區域特色構成的藝術元素,由于其藝術性與專業性較強,往往獨立創作,相對脫離于綜合性公園的整體設計與建設過程。文章通過對廣州四個區級綜合性公園中城市雕塑進行研究,總結區域特色在廣州綜合性公園雕塑上的具體表現,并提出應將城市雕塑作為綜合性公園整體設計與建設綜合考慮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廣州;綜合性公園;城市雕塑;區域特色
一、前言
城市綜合性公園是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公園類型,也是城市整體風貌和歷史文化的集中體現。廣州綜合性公園眾多,每個行政區都有自己的綜合性公園,能夠體現各自區域特色也成為各區綜合性公園的必然要求。
城市雕塑作為綜合性公園特色之中重要的景觀要素之一,能夠通過藝術化手段與物質表現形式形象、生動地呈現區域特色,凝結公園物質文化特色和精神文化特色的功能,同時兼具美化環境、提升公園格調、陶冶藝術情操的效應。本文主要以廣州市區四個綜合性公園黃埔公園、創業公園、曉港公園和荔灣湖公園為例,通過對四個綜合性公園中的城市雕塑進行調查與研究,總結區域特色在廣州綜合性公園雕塑中的具體表現,并結合目前廣州綜合性公園中的雕塑現狀問題提出相關的提升建議。
二、四個區級公園的雕塑現狀
(一)黃埔區黃埔公園
黃埔公園是廣州市老黃埔區最大的區級綜合性公園。黃埔區作為海港,自古以來就是華南的門戶,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以及豐富的歷史遺存。黃埔公園之中的兩個代表性雕塑為紅砂巖浮雕墻和漢代闕柱。
紅砂巖浮雕墻由六塊帆形墻體組成,左右各三塊,呈屏風狀,前后放置在公園大門左右兩旁。浮雕墻采用紅砂巖材料,分別通過借鑒漢代畫像石的表現形式,予人以歷史感和莊嚴感。浮雕墻左側浮雕以中華文化為主題,刻畫有中華風物、中式建筑和園林景觀、中式船只等,右側浮雕與之呼應的則是以外國建筑、商船和風土人情為主題的異域文化。配合浮雕墻帆形造型,象征著中華文化與外來文化在此碰撞,充分展示黃埔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歷史貢獻。
漢闕柱式雕塑位于公園正門內文化藝術廣場南端的小型表演舞臺上。闕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建筑樣式,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之一。黃埔公園的漢闕柱式雕塑,正是借鑒了漢闕的符號特征及歷史文化意味,代表黃埔區背后所承載的中華民族深厚歷史底蘊。漢闕柱式雕塑采用紅褐色斬假石材料構筑而成,在顏色搭配上與正門的紅砂巖浮雕墻遙相呼應。
(二)開發區創業公園
創業公園位于廣州開發區。相對于廣州其他老城區,開發區的特色在于其銳意創新、大膽進取的區域形象,具有鮮活的生命力。代表著這種創業精神的創業公園,作為開發區內較新的綜合性公園,其城市雕塑亦與之呼應。
抽象雕塑《邀游》位于創業公園的西北端的雪浪湖上。《邀游》雕塑采用相對前衛的抽象藝術表現手法,運用彎曲的線條交叉構筑成網狀的幾何形態,組成一個由幾組酷似圓錐的幾何體相互支撐而成的抽象雕塑。《邀游》通體采用不銹鋼材料,經過焊接后噴上白色烤漆,給人以現代感和工業感,作為創業公園的代表性雕塑,反映了開發區以高新技術產業為特點的區域特色,并包含著開發區經濟飛躍發展、“如魚得水”的寓意。作為湖中的主題雕塑,《邀游》擁有較大的體量,便于游人在岸邊遠距離觀賞。
(三)海珠區曉港公園
曉港公園是海珠區最大的綜合性公園。《海珠少年》雕塑位于曉港公園的少年林,1993年由海珠區全體少先隊員和熱心人士集資籌建。《海珠少年》雕塑整體高2.4米,采用玻璃鋼材料模仿石膏的材質,惟妙惟肖地雕刻出三位青少年形象。他們手牽著手圍繞著一株松柏,松柏枝頭立了兩只即將展翅高飛的鴿子。松柏自古象征著堅強不屈的美好品質,《海珠少年》雕塑借助少年與松柏的形象,一方面寓意著“少年強則中國強”的美好期盼,另一方面也暗示著海珠如同青少年一般,擁有美好未來。
公園作為公共區域,也擔負著知識普及和公共教育的職責和任務。人民解放軍英雄群雕位于曉港公園的石馬崗景區,處在道路的十字路口處,環繞成半圓形,形成半開放式的展覽空間,便于吸引過往游客目光。雕塑的主體是楊業功等八位人民解放軍英雄楷模。雕塑上半部分是人物雕塑半身像,鑄銅材料為英雄形象增添厚重感和莊嚴感,下半部分基座上以文字形式鐫刻了英雄的生平事跡。
(四)荔灣區荔灣湖公園
荔灣湖公園是荔灣區最具代表性的綜合性公園。荔灣區得名于區內的荔枝灣,歷史上此地曾廣植荔枝。公園內主要城雕有“趙佗歸漢”系列雕塑、黃河雕塑。
《筑泥城》《和集百越》《統一歸漢》三個雕塑位于荔灣湖公園東門附近的廣場上,作為描繪歷史典故性質的雕塑,“趙佗歸漢”系列雕塑采用寫實的藝術手法,生動還原了這個故事中最有代表性的三個場景,以通俗易懂的雕塑形式把觀眾帶入到歷史故事當中。與常人等大的雕塑大小,讓過往的游人恍惚間仿佛走進了當時的場景,與歷史人物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
黃河雕塑是一座高2.8米的紀念性雕塑。黃河雕塑并非荔灣湖公園建園之初便規劃設計好的雕塑,它是為了紀念因公殉職的黃河烈士而后來加入的紀念性雕塑。黃河烈士在一次公園執勤中抓捕搶劫的歹徒時英勇犧牲。黃河雕塑選擇黃河身負重傷依然與歹徒斗爭的形象作為雕塑的造型,以寫實的風格,粗獷的雕刻手法,借著方硬遒勁的外形線條、渾然大氣的體塊結構,充分展示了黃河英勇不屈的烈士形象,具有較高的藝術水準。
三、區域特色在公園雕塑中的表現
綜上所述,區域特色在公園雕塑里的表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雕塑的題材
以歷史文脈為主要特色的行政區,其公園雕塑大都是以還原事物的既定形象和史實情景為主的紀念性質的雕塑,例如黃埔公園浮雕墻上的舊時黃埔風貌浮雕和荔灣湖公園的《統一歸漢》雕塑。以創新為主要特色的行政區,其雕塑的主題往往相對意象化,可以是某種精神、品質的抽象化表達,具有開放性和不確定性,例如創業公園的《邀游》雕塑。
(二)雕塑的材質
不同的材料的雕塑,表現出來的藝術效果會存在明顯差異。石材是雕塑常見的材料,石雕的歷史被稱為人類的編年史,石材本身就蘊含著一種歷史感。另外石材經過表面處理,模仿自然風化的效果,其粗獷、厚重的特性,比較適合表現歷史底蘊為主要特色的區域特色,比如黃埔公園雕塑使用的紅砂巖和斬假石石材。同時,紅砂巖為本地傳統建筑常用的材料,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金屬材料常見的有鑄銅和不銹鋼。鑄銅材料因為其厚重的視覺美感,富有歷史滄桑感,同樣適合表現歷史底蘊為主的區域特色,例如《統一歸漢》雕塑。不銹鋼材料相對較新,由于其材質特殊的肌理效果和現代材料的視覺感,利于展現現代人的張揚和飛越的藝術追求,用在體現科技、創新為主要區域特色的雕塑上,例如《邀游》雕塑。
(三)雕塑的風格
雕塑的風格可以分為具象和抽象兩種。具象的雕塑相對通俗,適合表現某些特定主題和還原歷史場景,也相對容易被大眾所接受和理解,適合以老年人居多的老城區,而這些老城區恰恰是以深厚歷史背景為主要特色的區域。抽象的雕塑則表達得相對隱晦,欣賞時受限于游人藝術素質和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面對的對象以年輕人居多,所以抽象風格適合年輕人活動較多的、以創新為主要特色的行政區。
四、結語
(一)存在問題
通過對廣州市四個綜合性公園城市雕塑的調研發現,公園里不乏優秀的雕塑作品,但是也有部分雕塑的質量不盡如人意。廣州綜合性公園里表現一般的雕塑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雕塑的模式化嚴重,藝術水平不高。公園作為公眾活動開放之地,有一部分基于宣傳教育的雕塑存在有其必要性,但是雕塑市場不規范、公園管理方對雕塑不熟悉、公園資金不足等因素,導致雕塑水平參差不齊。
第二,城市雕塑與公園其他景觀要素相比有所不同,因其藝術性與專業性較強,往往獨立創作,常脫離公園的整體設計與建造過程。
第三,某些雕塑由于設置位置不當或缺少相關文字性介紹等因素,過往的游人對雕塑的注意程度較低,無法有效發揮城市雕塑的公眾參與作用,區域特色更難以得到表現。
第四,一些雕塑的設計與公園規劃不同步,而是在后期添置進來,也往往更容易與公園特色及區域特色脫節。
(二)建議
針對上述現狀,綜合性公園的雕塑應從以下幾方面給予規劃、設計與創作:
第一,城市雕塑應納入綜合性公園整體設計和建設通盤考慮的范圍。城市雕塑的數量在綜合性公園里有所限制,這就要求城市雕塑在綜合性公園里要做到少而精,尤其強調雕塑區域文化特色的塑造和雕塑創作的代表性。例如黃埔公園和創業公園的雕塑,其內容、風格和材質都和諧統一,這是公園統一規劃、綜合考慮的結果。相比整體規劃設計之下的雕塑,單獨創作的雕塑相對容易缺乏對區域特色的表現,所以城市雕塑的創作應該納入綜合性公園整體規劃設計之中,加大公園方面對雕塑創作的干預和把控力度。
第二,城市雕塑尺度把握合理得當。城市雕塑的尺度包括城市雕塑的位置設置和雕塑體量大小兩個方面。首先應合理布置雕塑分布位置,例如曉港公園將《海珠少年》雕塑作為少年林景區的中心,有利于游客對景區重心的理解和把握與對區域特色的有效表現。此外,雕塑體量的大小應與公園實景環境進行對比參考,不同的體量會給人帶來不同的心理效應。
第三,新加入的城市雕塑也要表現新的區域特色。隨著時代的發展,區域特色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公園新加入的城市雕塑時,需要遵循公園規劃初衷,在展現原有的區域特色的同時表現新時代的區域特色。
參考文獻:
[1]袁華祥,李銘超.城市文化對城市雕塑創作的影響[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城市科學版.2007(1).
[2]季峰.中國城市雕塑研究:語義、語境及當代內涵[D].東南大學,2007.
[3]徐歡.城市綜合性公園地域特色塑造的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10.
[4]李齊.城市雕塑在環境中的尺度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
[5]王鐵城.城市雕塑與城市形象[J].城市發展研究,2006(5).
作者單位:
華南農業大學
通訊作者:
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