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俊
【摘要】建筑工程項目中,建筑結構是支撐整個結構體系的重要基礎,有效維持了建筑主體結構的安全性、穩定性。因此,框架結構技術是建筑工程中應用較多的一種基礎技術,該技術的應用為工程質量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在建筑工程框架結構下,包含了各種的施工技術,這些技術的應用有效提升了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基于此,本文詳細分析了建筑工程框架結構下的各種施工技術,對工程實踐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建筑工程;框架結構;建筑工程施工技術
城市化與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建筑行業的穩步發展,各種建筑工程項目逐步增多,先進工程技術的應用提高了建筑工程的功能效益。框架結構施工為建筑工程提供了重要的承重結構,起著結構的支撐作用。因此,在框架結構施工時,有關工程人員需要充分應用先進的工程施工技術,保障框架結構能夠承受具備承受水平荷載力與垂直荷載力的能力,提高整體工程的穩定性。
1、建筑工程框架結構施工特點
近年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的生產生活逐步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建筑工程項目逐步增多,以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在建筑工程框架結構設計與施工過程中,人們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以保障框架結構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使得土地資源的有限性成為制約城市化發展的重要因素,人們對建筑框架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建筑主要是中低層建筑,而當前,很多建筑多為高層或者超高層結構,這些高層建筑結構,有效節約了土地資源,但是其施工的難度更高。與普通的結構相比,超高層建筑的框架結構設計中,有關施工人員必須充分計算重力負荷,通過有關參數的分析與計算,最終確定框架結構中有關構件的尺寸、規格,這種經由計算分析所設計的框架結構,能夠使得建筑結構具有承受內外部荷載的能力,使得建筑結構的穩定性更強。對高層建筑而言,層數越高,建筑結構所承受的荷載就越大,結構設計的難度也更高。對普通建筑而言,其在結構設計時,一般只需要考慮恒定承載值與少量的動載值,對建筑結構沒有嚴格的要求,而框架結構設計上,需要考慮的因素更付,比如結構變形、墻體設計、材料,只有考慮了綜合性的因素,才能夠提高框架結構的整體效果。
2、框架結構的結構類型
在當前建筑框架結構中,包含的框架結構類型相對多樣,但是,從整個建筑行業的應用來看,鋼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與混凝土結構的應用最為廣泛,這些結構各有各的特點,分別存在著各自的適用條件。對建筑工程項目而言,在施工過程中,有關人員需要結合建筑工程的規模與具體特征,選用適合的框架結構,才能夠取得理想的應用效果。比如,鋼筋混凝土結構在應用時,具有塑性能力強、用料廣、造價低、布局靈活與結構強度大的特征,但是,由于其本身的自重相對較大、抗裂性較差,在一些建筑工程中,往往難以取得理想的應用效果。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應用中,裂縫產生的原因相對多樣,且不同環境下,裂縫的表現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再加上其承載能力有限,一些構件的尺寸較大,并不是所有的工程中都適用。混凝土結構在應用的過程中,由于混凝土的性質相對特殊,天氣、環境都會對混凝土的穩定性產生一定的影響,一旦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混凝土結構極易被破壞,后期的修復極為困難。而鋼結構是近年來在建筑工程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結構,該種結構充分克服了混凝土與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弊端,具有較高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3、建筑工程框架結構的施工技術
3.1 放線測量施工技術
框架結構中的放線測量技術是基礎性技術,在放線測量技術的應用中,有關工程人員要以工程的設計圖紙為基礎,根據其測量放線的基本要求,對測量儀器加以科學選擇,并熟練掌握各種測量儀器的操作規范,保障測量放線的正確性。在測量過程中,經緯儀、全站儀是最為常用的設備,需要提前準備好這些設備。在實際的測量放線環節,需要對軸線控制網加以科學控制,結合測量結果,標注相應的測量數據,為保障測量放線的準確性,需要做好測量結果的核對。一般情況下,放線采用的是雙線控制方式,定位線與控制線之間的距離需要科學把控。
3.2模板施工技術
在模板工程中,鋼筋混凝土的澆筑只有在保障模板定型、放線定高科學性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模板工程的整體質量。基礎模板的安裝過程中,有關工程人員需要結合模板安裝的要求,對安裝誤差加以科學控制,根據有關規定,基礎模板的安裝上,其安裝誤差往往在3mm以內,當安裝結束以后,有關人員要立即檢查模板接縫位置的密封性是否符合要求,只有保障良好的密封效果,才能避免后期出現混凝土澆筑中的漏漿問題。模板灌漿結束以后,要開始振搗作業,由于振搗過程中會對模板產生一定的作用力,這就使得模板需要具備一定的承受力,能夠抵御這種作用力。模板工程中,鋼管的應用可以對模板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是主要的承重結構,鋼管的應用有效提高了模板的整體穩定性。模板拆除過程中,需要對拆除時間、拆除順序加以科學設計。
3.3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
混凝土結構是一種重要的框架結構,屬于剪力墻結構,與其他的剪力墻結構相比,混凝土結構有著明顯的優勢。與普通的實心剪力墻結構相比,混凝土結構的整體面積相對較小,使得混凝土結構的壓力也大大降低,再加上混凝土本身的防水性與保溫性相對較好,使得框架結構的自重大大降低,起到了良好的保溫隔熱作用。混凝土剪力墻還具有承載力與延性方面的優勢,應用該種結構,使得框架結構的抗震性大大提高。在混凝土的拌制過程中,主要是要保障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科學性,使得混凝土的整體性能最佳。在混凝土的澆筑過程中,有關工程人員需要對澆筑溫度加以科學控制,盡量避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水泥水化熱產生的不利影響。澆筑工作要遵循分層澆筑、連續澆筑的原則,做好混凝土振搗壓實處理,提高混凝土的密實性。當澆筑結束以后,及時開展混凝土的養護,提高混凝土的整體性能。
結語:
近年來,雖然在建筑工程項目中,框架結構的類型日益多樣,但是,對不同的建筑工程項目而言,需要結合其實際情況,對框架結構加以科學選擇,使得在建筑工程中,框架結構能夠充分發揮其優勢,提高建筑主體結構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參考文獻:
[1]杜月勝.建筑工程中鋼結構安裝焊接施工技術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9(34):28-29.
[2]陳濤.分析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墻結構工程施工技術[J].低碳世界,2019,9(09):234-235.
[3]羅成希.建筑工程框架結構施工技術探究[J].建筑技術開發,2019,46(2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