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和
[1.溫州市質量技術監督檢測院,浙江溫州325007;2.國家鞋類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溫州),浙江溫州325007]
眾所周知,單件產品合格與批產品合格是兩種不同類型的考核指標。單件產品合格是技術指標,批產品合格是水平指標。單件樣品與批產品之間的關聯程度隨抽查檢驗的性質不同而不同,可分為監督抽查、驗收抽查和交易抽查3種情況。在監督抽查中,一般由一次抽查樣品不合格來判定批產品是否不合格。實際上,樣品合格是不能判定批產品合格的。驗收抽查雖不能一次抽查判定批產品的質量狀況,但可以通過連續抽查樣品來判定批產品合格與否,達到控制產品總體質量水平的目的。這種抽查控制方法是根據驗收抽查的國家標準GB/T 2828.1—2012《計數抽樣檢驗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質量限(AQL)檢索的逐批檢驗抽樣計劃》(以下簡稱GB/T 2828.1)和GB/T 6378.1—2008《計量抽樣檢驗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質量限(AQL)檢索的對單一質量特性和單個AQL的逐批檢驗的一次抽樣方案》(以下簡稱GB/T 6378.1)與技術規范進行設置的。GB/T 22849—2014《針織T恤衫》產品標準(以下簡稱GB/T 22849)是依據監督抽查的思路,通過一次性的抽查方案來對批產品進行質量判定,這種判定方式易使不合格批產品變為合格批產品。
GB/T 22849規定:外觀質量“凡不符合品等率在5.0%及以內者,判定該批產品合格”;內在質量“洗后外觀質量檢驗結果至少2件及以上均合格者判定該批產品合格,不合格者判定該批產品不合格,其他內在質量有一項不符合則判定該批產品不合格”;“任何一方對所檢驗的結果有異議時,均可要求復驗”,判定“以復驗結果為準”。
GB/T 22849規定外觀質量檢驗用抽查方案(20;1,2);內在質量檢驗分洗后外觀質量用抽查方案(4;2,3)和其他內在質量用抽查方案(4;0,1)進行把關。如果初驗抽查方案不合格時,則分別用復驗方案(20;1,2)、(4;2,3)和(4;0,1)進行復驗,以復驗的判定作為批產品最終是否合格的判定。根據GB/T 2828.4—2008《計量抽樣檢驗程序第4部分:聲稱質量水平的評定程序》(以下簡稱GB/T 2828.4)和GB/T 16306—2008《聲稱質量水平復檢與復驗的評定程序》(以下簡稱GB/T 16306)可知:復驗是對樣本產品進行重復性、再現性或中間精密度條件下的進一步測試;復檢是在原核查總體中再次抽取樣本決定核查總體是否合格;復查是復驗和復檢的統稱。而產品標準GB/T 22849未對“復驗”進行重新定義,但由上下文述說及規定可知,“復驗”是指人們通常認識的再一次檢驗,故本文采用GB/T 2849的含意進行論述。
國家驗收抽查標準GB/T 2828.1和GB/T 6378.1規定,要對產品總體進行質量把關是采用按一定規范要求進行連續抽查檢驗,從而保證通過抽查各批產品的總和合格,即對產品總體質量水平進行控制,而一次性抽查檢驗無法保證通過批產品合格。換言之,根據國家監督抽查標準GB/T 2828.4和GB/T 6378.4—2008《計量抽樣檢驗程序第4部分:對均值的聲稱質量水平的評定程序》(以下簡稱GB/T 6378.4)規定:一次性抽查只能判定批產品不合格,不能判定批產品合格[1]。而GB/T 22849是用一次性抽查來判定批產品是否合格,以監督抽查的規范行為來實現驗收抽查的目的和要求,這違反了抽查控制理論,從而造成似是而非的結果。
以GB/T 22849為例,通過隨機抽樣的檢驗概率統計計數,用抽查方案(20;1,2)對批產品的外觀質量檢驗時,對于合格品率為90%的批產品抽查3次還不到2次判其不合格;用抽查方案(4;0,1)對批產品的其他內在質量檢驗時,對于合格品率為85%的批產品抽查2次還不到1次判其不合格;用抽查方案(4;2,3)對批產品的內在質量洗后外觀質量檢驗時,對于合格品率只有75%的批產品抽查基本都判定為合格(即判定合格概率高達94.9%)。這樣的一次性抽查檢驗判定結果,無法對批產品質量進行把關,卻可為掩護低質量水平的批產品出廠創造條件。因此,對于GB/T 22849的判定方法,當樣品抽查檢驗合格時不能確定批產品合格,也無法確認是否能控制批產品的質量水平。
GB/T 22849要求在初驗抽查不合格或有異議時采用相同的抽查方案進行復驗,并以復驗結果為準。這一規定看似在處理檢驗不合格或異議時是一種公平的方案,要求也更加嚴格,但實際上不僅缺乏科學依據,還降低了對批產品質量水平的要求,對被檢驗方有利。在GB/T 22849復驗中,有的項目可以在原樣(如色差、規格尺寸偏差等)上進行,有的項目只能是重新抽樣(如頂破強力、水洗尺寸變化率等)。然而,不管是原樣復驗還是重抽復驗,GB/T 22849規定的復驗方法都會降低要求,使不合格批產品更易被判定為合格。
在對原樣進行復驗時,若初驗確實存在錯誤,那么以復驗的檢驗結果為準是沒有問題的;若僅對結果表示懷疑,要求復驗,是不能以復驗的檢驗結果為準的,否則客觀上無故否定了初驗的結果,只認定復驗結果是不合理的。根據國家復檢、復驗標準GB/T 16306規定:若未發現初驗有錯誤,則不能否定初驗的檢驗結果;當初驗與復驗的檢驗數值之差的絕對值≤重復性限值r,說明初驗數據與復驗數據都正確,只是存在測試偏差,最終復驗結果取兩個檢驗數值的算術平均值;若初驗與復驗的檢驗數值之差的絕對值>重復性限值r,還不能確定初驗數據或復驗數據存在問題,應再重新進行1次復驗,若3個檢驗數值的極差≤臨界極差CR0.95(3),說明各檢驗數值偏差都在合理的范圍之內,最終復驗結果取這3個檢驗數值的算術平均值;若這3個檢驗數值的極差>臨界極差CR0.95(3),說明至少有1次檢驗數值出現重大偏差,最終復驗結果取這3個檢驗數值中的中位數,從而保證復驗結果的公正性、科學性。換言之,絕不能以單一的復驗數值作為最終復驗結果。
若采用重抽復驗,按照GB/T 22849的規定,只有初驗不合格后重抽復驗也不合格,最終才能判其不合格,以此計算得知:對于合格品率為90%的批產品,用抽查方案(20;1,2)初驗后重抽復驗,會從原來抽查3次還不到2次判其不合格變成近1次;對于合格品率為85%的批產品,用抽查方案(4;0,1)初驗后重抽復驗,會從原來抽查2次還不到1次判其不合格變成3次還不到1次;對于合格品率只有75%的批產品,用抽查方案(4;2,3)初驗后重抽復驗,那么判其不合格的概率只剩0.3%。也就是說,這種看似加強了對質量控制的復驗方法,實際卻降低了對質量控制的要求,增加了錯判的可能性,使原本不合格的批產品因重抽復驗變成了合格品。因此,GB/T 22849制訂的復驗規則無法控制產品的質量水平,反而給質量水平低下的批產品創造了更多檢驗合格的渠道與機會。
單件產品的特征參數符合產品標準的規定就是合格品,而產品標準設置的抽查方案是用于判定批產品是否合格的方法。因此,產品標準設置的判定規則要符合抽查控制理論,遵循驗收抽查的規范,不能簡單地用一次性抽查樣品合格來判定批產品的質量水平合格,必須要與接收質量限(即考核質量水平)指標相配套,有一系列抽查方案(n;Ac,Re)對批產品進行連續的抽查判定。而GB/T 22849未按此要求設置判定規則,易造成誤判錯判,甚至會出現相反的結果,這一點應引起生產企業以及質量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2019中國牛仔布行業年會在石家莊市隆重召開
2019年10月15日,“石染·牛仔市場論壇暨2019中國牛仔布行業年會”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拉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牛仔布行業同仁近150人參加了本次會議。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鄭潔雯、工信部消費品司副處長縱瑞龍、中國染料工業協會秘書長康寶祥、石家莊市染料廠總經理郭利鑫出席了會議,會議由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助理王耀主持。
會議公布了“2019年度中國牛仔技術優秀論文”和“2019年優秀牛仔面料”名單,鄭潔雯副會長希望獲獎單位和個人再接再厲,為行業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為了能夠促進企業互利共贏,會議期間,主辦方舉辦了產業鏈上下游對接活動,同時開展2019年度優秀牛仔面料展示和交流活動,技術、研發、設計人員之間互通有無,取長補短。主辦單位還組織召開了牛仔布專業委員會會議,與會人員共同探討全國牛仔布行業運行特點和熱點話題,圍繞“科技、時尚、綠色”等話題展開討論。(來源:中棉行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