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勃峰,李達,肖仕蕓,陳思奇,丁筑紅,*
(1.貴州大學釀酒與食品工程學院,貴州貴陽550025;2.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天津300350)
辣椒是常用蔬菜和調味品[1]。目前辣椒是我國栽培面積最大的三大蔬菜之一[2],而貴州是我國的辣椒種植大省,貴州省辣椒研究所整理的貴州現有辣椒品種資源材料共400余份[3],根據產地的地理氣候不同形成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優勢辣椒品種[4],這些地方品種辣椒香氣濃郁、營養成分含量高,是辣椒加工的優質原料。
獨特的香氣成分對果蔬及其加工產品的風味有極其重要的影響[5],探討研究辣椒的香氣成分,了解不同辣椒的香氣品質,有助于篩選優化辣椒加工原料,生產優質辣椒調味品。而目前對貴州地方辣椒研究報道主要集中在氨基酸、VC、辣椒堿[6-7]等方面,其風味物質及風味特征分析少見報道。因此本文通過頂空固相微萃取-氣相色譜-質譜(headspace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聯用法對5種貴州典型地方干辣椒的揮發性風味物質進行分析比較,用SPSS軟件進行主成分分析,構建干辣椒香氣品質的評價模型,結合主成分得分分布圖對結果進行分析,旨在為辣椒的篩選加工提供理論依據。
朝天椒:產自貴州省遵義市;米椒:產自貴州省綏陽縣;平板椒:產自貴陽市花溪區;皺椒:產自貴州省獨山縣;線椒:產自貴州省大方縣。選擇充分成熟、無腐爛變質辣椒樣品,電熱鼓風干燥箱60℃烘干至恒重,去梗去籽,粉碎后備用。
蒽酮、石油醚(沸程60℃~90℃)、葡萄糖標準品、甲醇、乙醇、硫酸鉀、濃硫酸、硼酸、硫酸銅、氫氧化鈉、亞硝酸鈉、鹽酸、硝酸鋁、三氯化鋁等,以上試劑均為分析純。
手動固相微萃取裝置(萃取纖維為:2 cm-50/30 μm DVB/CAR/PDMSStableFlex):美國Supelco公司;HP6890/5975C型GC/MS聯用儀:美國安捷倫公司;RE-5298型旋轉蒸發器: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3 000 W電熱鼓風干燥箱:上海實驗儀器總廠。
萃取方法[8]:稱取混勻樣品8 g,置于10 mL固相微萃取儀采樣瓶中,在磁力攪拌器上水浴加熱,轉速200 r/min溫度80℃,加熱5 min后,插入裝有2 cm-50/30 μm DVB/CAR/PDMS StableFlex纖維頭的手動進樣器,繼續加熱,頂空萃取40 min時間后,移出萃取頭并立即插入氣相色譜儀進樣口(溫度250℃)中,熱解析3 min進樣。
色譜柱條件[9]:色譜柱為HP-5MS5%Phenyl Methyl Siloxane(30 m×0.25 mm×0.25 μm)彈性石英毛細管柱,柱溫45℃(保留0.5 min),以5℃/min升溫至290℃,保持2 min;汽化室溫度250℃;載氣為高純He(99.999%);柱前壓 7.62 psi,載氣流量 1.0 mL/min;分流比 20∶1。
離子源為EI源;離子源溫度230℃;四極桿溫度150℃;電子能量70 eV;發射電流34.6 μA;倍增器電壓1 037 V;接口溫度280℃;質量范圍20 u~550 u。
GC-MS測定各揮發性組分結果通過NIST 2005和Wiley 275圖庫檢索,確認各揮發性風味物質的化學組成,當正反匹配度均大于800[10],鑒定結果才予以確認。并用峰面積歸一法進行定量分析[11],測算各化學成分的相對百分含量。
利用SPSS19.0軟件作數據分析并進行主成分分析。
采用HS-SPME-GC-MS分別對5種干辣椒的揮發性成分進行分析,結果如表1。

表1 不同品種辣椒中的揮發性物質成分及相對含量Table 1 The composition and relative content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different peppers

續表1 不同品種辣椒中的揮發性物質成分及相對含量Continue table 1 The composition and relative content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different peppers

續表1 不同品種辣椒中的揮發性物質成分及相對含量Continue table 1 The composition and relative content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different peppers
采用HS-SPME-GC-MS對貴州5種干辣椒的揮發性風味物質進行分析,共檢出62種揮發性風味物質組分,其中,朝天椒有23種、米椒有33種、平板椒有29種、皺椒有36種、線椒有31種。根據辣椒揮發性風味物質組成不同可將這些物質歸類為烴類、酯類、醛類、醇類、酮類、吡嗪類、其他類化合物。每類物質的數量和相對含量如表2所示。
烴類化合物是干辣椒揮發性成分中種類最多、相對含量最高的一類化合物,分為烷烴類化合物和烯烴類化合物。烷烴類化合物分子量較大,風味閾值較高,且烷烴類物質一般香氣較弱或無氣味[12]。對辣椒果實風味貢獻較小[13]。烯烴類化合物主要包括萜烯類和烯烴類化合物,萜烯類化合物大都閾值較低,且具有花香、水果香,對風味貢獻較大[14]。熊學斌等[15]報道萜烯類物質是干辣椒的香氣主要成分,5種干辣椒中都檢測出 δ-3-蒈烯、α-雪松烯、γ-雪松烯、5-倍半萜烯,說明烯烴類物質是辣椒的香氣主要成分。倍半萜烯類的含氧衍生物大部分都具有較強的生物活性和香氣,是食品、醫藥、化妝品和香料的重要原料[16-17]。但烯烴類物質的閾值未見相關報道,無法確定烯烴類物質對干辣椒香氣的貢獻度,但不可否認烯烴類物質對干辣椒風味的貢獻。

表2 不同品種辣椒中主要的揮發性風味物質種類和相對含量Table 2 Chemical groups and amounts of aroma compounds in different dried peppers
醇類、醛類、酯類也是構成辣椒揮發性成分的重要組成成分[13]。線椒揮發性物質中醇類、酯類物質相對其余4個品種較高,相對含量分為34.11%、16.48%。羰基化合物還原或脂肪氧化分解生成醇類化合物[18]。醇類化合物大都具有令人愉快的香氣,對辣椒的揮發性風味起著重要的作用[19]。朝天椒、米椒、平板椒中檢測出芳樟醇,相對含量分別為3.95%、1.54%、4.28%,芳樟醇呈現帶甜的濃青香和木青香香氣[20]。米椒檢測出苯乙醇,相對含量為2.95%,苯乙醇呈現花香和玫瑰香[21]。線椒中有較多含量的呋喃甲醇,相對含量為21.97%,呋喃甲醇能夠產生令人愉快的焦甜香韻和花果香韻且效果持久[22]。醛類化合物的感官閾值較低,香氣濃烈,多為花香及果香氣味[23]。5種干辣椒中均檢測出壬醛,相對含量分別為6.54%、4.31%、3.82%、3.96%、0.37%,壬醛賦予辣椒玫瑰、柑橘等香氣和油脂氣味[24]。米椒中檢測出E-檸檬醛,相對含量為5.35%,E-檸檬醛能夠使人感到愉悅的檸檬氣息[25]。線椒中檢測出相對含量較高的5-甲基糠醛,5-甲基糠醛是天然香料[26],賦予線椒獨特的果香味。酯類化合物具有水果香,是水果成熟度的一個重要指標[13],線椒中檢測出γ-丁內酯,相對含量為12.15%。γ-丁內酯具有牛奶、奶油的香氣[27],米椒、平板椒、皺椒、線椒中戊酸乙酯的相對含量分別為0.65%、4.61%、4.21%、0.34%,戊酸乙酯賦予辣椒一定的甜香味[28]。
酮類、吡嗪類、其他類化合物雖然含量不高,但對干辣椒的風味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線椒中酮類物質的相對含量較高于其他4種辣椒,為5.58%。酮類性質穩定,并且香氣持久,一般具有花香氣味[29],對食品風味貢獻較大。吡嗪化合物具有較低的香氣閾值,是烤香味的重要成分[30],平板椒和線椒中檢測出樟腦,相對含量分別為1.58%、1.1%,樟腦具有清涼的草藥味道,有抗菌、抗氧化、降壓等作用[31],這些化合物對辣椒的風味有一定的貢獻。
線椒中的醇類、酯類和酮類揮發性風味物質相對含量較高于其他4種辣椒,這幾類揮發性物質是辣椒揮發性成分重要組成成分[13]。線椒中相對含量較高的5-甲基糠醛和獨有的呋喃甲醇賦予線椒獨特的香氣。不同品種辣椒中揮發性風味物質含量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辣椒風味的差異。
對5種辣椒揮發性風味物質進行主成分分析,所得相關特征值見表3。主成分的特征向量與載荷矩陣見表4。

表3 主成分的特征值及其貢獻率Table 3 Eigenvalues and contribution rates of first three principal components
如表3所示,選取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作為主成分,可見有3個主成分,并且這3個主成分的方差累計貢獻率達93.934%,能夠較好的代表干辣椒香氣的成分信息,因此,選擇這3個主成分代表所有香氣因子進行風味品質分析。

表4 主成分的特征向量與載荷矩陣Table 4 Eigenvectors and loading matrix of first three principal components
由表3和表4可知,第1主成分的貢獻率為46.965%,主要反映烴類、醇類和酮類這3種風味成分的信息;第2主成分的貢獻率為32.375%,主要反映醛類、酯類這2種風味成分的信息;第3主成分的貢獻率為14.595%,主要反映吡嗪類、烴類這2類風味成分的信息。
由表3、4,以及3個成分代表7類風味成分所表述的信息,建立干辣椒風味品質的評價模型,得出如下干辣椒風味成分的線性關系式,式中X1~X7為原始變量標準化后的值,Y1、Y2和Y3表示3個主成分的得分值,得分值相對越大,干辣椒風味品質越好。

將表4中的特征向量進行標準化處理,與對應的3個主成分方差貢獻率做內積,得到綜合風味品質的評價函數Y,Y的表達式為Y=0.469 7Y1+0.323 8Y2+0.146 0Y3,根據各式得到的風味評價綜合得分值及排序,見表5。

表5 標準化后主成分綜合得分Table 5 Overall scores of principal components after standardization
由表5可知,第1主成分得分最高的是線椒,其次為米椒。第2主成分得分最高的是平板椒,第3主成分得分最高的也是平板椒。結合圖1和圖2,在風味品質綜合評價得分中可以更加直觀地看出,線椒得分最高,為0.947,其次為平板椒、朝天椒、皺椒、米椒。綜合以上分析,線椒的風味評價最好,平板椒、朝天椒、皺椒、米椒次之。

圖1 不同干辣椒的主成分得分圖Fig.1 PCA score plot of different dried peppers

圖2 不同干辣椒香氣得分坐標圖Fig.2 Aroma scores of different dried peppers
通過HS-SPME-GC-MS聯用對5種貴州典型品種干辣椒的揮發性物質進行分析,共鑒定出62種揮發性化合物,其中,朝天椒有23種、米椒有33種、平板椒有29種、皺椒有36種、線椒有31種。主要有烴類、酯類、醛類、醇類、酮類、吡嗪類、其他類化合物等揮發性物質。
主成分分析結果表明,酯類、醇類、酮類物質載荷值較高,是影響干辣椒香氣成分的主要因素。利用主成分分析結果建立風味品質綜合評價模型,計算出不同品種干辣椒綜合得分,根據得分的高低判斷不同品種干辣椒整體風味的高低,計算得出線椒的綜合得分最高,結合HS-SPME-GC-MS檢測分析結果可知,5種干辣椒中線椒的品質依次優于平板椒、朝天椒、皺椒、米椒。辣椒的香氣與生長地理環境、采收時間、辣椒干制方式等都有關系,特征風味成分的鑒定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本文通過探討5種典型辣椒的香氣成分,為為企業加工篩選原料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