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海英
新聞事件:4月20日,《疫苗管理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為加大違法成本,該草案二審稿提高罰款額度,規定生產銷售假劣疫苗最高可罰3000萬元人民幣。
根據現行《藥品管理法》規定,生產、銷售劣藥的,罰款標準是“一倍以上三倍以下”。過去對假劣疫苗的罰款額度就是參考這一規定。
現在,疫苗管理單獨立法,最高處罰貨值金額的三十倍,體現了加大對違法行為懲處力度的立法宗旨。相比現行處罰標準,對于假劣疫苗的罰款,《疫苗管理法(草案)》的罰款額度上限提高了十倍。而且,該草案二審稿中規定,假劣疫苗貨值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足一百萬元的,并處五百萬元以上三千萬元以下的罰款。
無論是生產、銷售假劣疫苗,還是其他假劣商品,生產者與銷售者無不是為了私利。打假治劣的最有效的辦法是提高違法成本,讓生產者與銷售者不敢想、不敢做。《疫苗管理法(草案)》對假劣疫苗罰款額度“步步高”,充分體現了這一立法思路。
立法“步步嚴”是一種進步。這不僅說明立法者對假劣疫苗的社會危害認識更加深刻,也折射出這部法律的立法博弈不是很激烈,相反形成了一種共識——對假劣疫苗加大處罰力度。(據《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