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
2018年,阜新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和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決策部署和要求,各項改革呈現蹄疾步穩、多點突破的良好態勢。
——經濟體制改革多點突破。一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重要成果。“三去一降一補”任務有效落實,關閉年產30萬噸以下地方煤礦16家,化解煤炭落后產能231萬噸。大力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深入實施“大做強、小升規、個轉企”工程,防范化解政府債務和金融風險、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等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涉企優惠政策有效落實,補齊拉長經濟和民生等領域短板工作全面推進,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二是國資國企改革不斷深化。國資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在企業集團內部實施優化重組,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全力解決企業歷史遺留問題,廠辦大集體改革啟動實施,納入省考核的“三供一業”分離移交任務全面完成。三是園區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出臺了深化全市各類開發區(園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推動建立“管委會+公司”運營模式和扁平化管理體制,經濟發展內生活力進一步釋放。四是“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制定實施推進“放管服”集成化改革的意見,完善權責清單動態管理制度,全市31個部門進入行政服務中心,政務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五是財稅金融體制創新加快。制定實施《關于推進縣(區)、鄉(鎮)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決定》《關于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實施方案》等多個改革文件,縣鄉財政體制改革全面完成,市區財稅管理體制、金融體制和投融資體制改革啟動實施。六是商事制度改革持續推進。扎實開展“證照分離”“多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擴大網上登記和電子執照發放,提升市場準入便利化水平。七是開放創新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編制《阜新市與鹽城開展對口合作實施方案》,成立京津冀招商聯絡中心,完善加快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承接長江經濟帶產業轉移等工作機制。八是科技創新鼓勵政策和成果轉化體系進一步完善。與遼寧工大全面合作不斷深入,“眾創空間”入駐企業64個。發展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取得有效發明專利520件。九是營商環境建設不斷加強。制定實施《阜新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阜新市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意見》,持續開展營商環境專項整治,建立健全政商常態化溝通機制。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推進。一是推進環境管理體制改革與創新,制定《阜新市完善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制度的實施方案》,完善主體功能區配套政策。二是健全完善生態保護修復機制,完成全市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出臺《遼西北生態屏障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實施方案》,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作扎實推進,全面實施河長制。三是開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培育秸稈綜合利用企業32家,秸稈收儲運經營主體154家,形成了可復制的五大技術模式、三大運營模式,試點秸稈利用率達到87%,促進農村循環經濟發展。
——城鄉建設領域改革扎實推進。一是增加建設用地有效供給,制定實施《阜新市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實施辦法》,建立完善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范圍機制,完成了阜新市城鎮基準地價更新及公共服務項目用地基準地價制定和農村宅基地及集體建設用地調查工作。二是公用事業改革持續深入,制定《阜新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組建方案》,推進阜新發電有限公司參與熱力總公司改制。三是城市規劃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編制《進一步提高建設工程規劃審批效率調整會簽程序》,取消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會簽部門,完善城市規劃管理制度。四是城市綜合執法體制改革扎實推進,制定實施《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實施方案》,建立城市執法部門權責清單制度,推進了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第二批劃轉工作。五是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制定實施了《阜新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18個行政村完成“美麗鄉村”建設,完成農村改廁7033座。
——民生和社會事業領域改革全面推進。一是扶貧脫貧攻堅扎實推進,創新脫貧攻堅體制機制,2018年當年減貧16266人,退出貧困村48個,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實現脫貧“摘帽”,圓滿完成了年度任務目標。二是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實施城鎮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保險領取資格手機APP認定,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落實各類救助制度,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和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孤兒基本醫療住院救助,“救急難”工作全面推開。三是就業和創業體制機制持續創新,落實促進城鄉居民和各類群體收入增長三年行動計劃,調整全市最低工資標準,完善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政策,健全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服務保障機制。四是教育制度改革不斷深入,健全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工作機制,加強教育信息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了實名制網絡教研空間平臺建設,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拓寬市、縣、鄉三級職業教育培訓網絡。五是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和體育發展與管理模式創新穩步推進,鞏固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果,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民主法制領域改革深入展開。一是不斷完善人大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制度,健全人大常委會討論決定重大事項條例、市人民代表大會和人大常委會議事規則,落實政府向人大報告工作等制度。二是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全面加強,建立政協委員履職考核、反映社情民意激勵約束機制和政協提案辦理工作激勵機制,推進政黨協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三是群團組織改革不斷深化,健全工會組織體系、工作機制和管理制度,完善市婦聯常委會和執委會工作制度,縣區婦聯組織改革深入推進,共青團、科協、僑聯、文聯等團體改革穩步進行。
——社會體制改革日益深入。一是建立法官、檢察官、偵查人員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問責制度,完成第二批法官、檢察官遴選工作。二是建立重大案件信息發布、生效法律文書統一上網和公開查詢制度。三是建立普法教育新機制,制定實行普法責任制的實施意見,推行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制度。四是出臺《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平安阜新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阜新市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方案》,打造“人工智能+大數據+大治理”社會治理模式。
——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不斷深化。一是黨的組織制度改革持續深化,修訂實施《市直黨組(黨委)議事規則》《縣以上黨員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管理暫行辦法》。二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加大,出臺《阜新市干部選拔培養培訓使用三年計劃》《阜新市干部選拔培養培訓使用2018年行動計劃》,以及阜新市關于激勵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實施意見,建立健全干部選拔培養培訓使用工作制度。三是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加強,制定《阜新市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工作計劃》和阜新市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創新黨的組織生活的實施方案,大規模選派干部到鄉鎮工作和任村第一書記,推進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建設。四是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出臺《阜新市人才服務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進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創新完善人才工作機制,推進院士專家智力支持和項目對接,全面開展“雙招雙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