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學
家住沈陽市法庫縣葉茂臺鎮榛子街村的村民李某一家早在2014年5月就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6月全縣危房改造工作剛剛開始的時候,李某提出危房改造申請。經村“兩委”班子召開會議集體研究決定,其與本村11戶評議選取對象一同公示后上報鎮城建辦。李某家的住房經縣住建局村鎮辦委托的沈陽某鑒定公司實地審核評估,鑒定屬于D級危房,符合政策,可以申請危房改造。后經葉茂臺鎮審批,縣住建局村鎮辦同意,李某獲批新建住房面積為126平方米(符合人均不超過18平方米的標準)。
得到批準后,李某心想何不趁此機會增加點面積,房子大一點估計別人也發現不了。大房子建好了,那真是又寬敞又明亮,一家人樂在其中,周圍鄰居羨慕不已。但一些村民卻在背后悄悄議論,他家蓋這么大的房子能通過驗收嗎?
動“歪腦筋”的不止李某一人,葉茂臺鎮西二臺子村劉某也是在2016年6月危房改造工作開始的時候,就提出了申請危房改造,以殘疾貧困戶名義通過村里層層上報。同樣經縣住建局村鎮辦委托的沈陽某鑒定公司實地進行了審核評估鑒定,認為符合政策,可以申請危房改造。但依據危房改造補助申請規定,殘疾貧困戶需要提供貧困證明。當時劉某根本不能提供相關貧困證明,但其謊稱自己馬上就要辦理低保邊緣戶。后來,經再三催促,劉某還是未能提交貧困證明材料,考慮到劉某原來的房子已經拆除的實際情況,經鎮政府和縣住建局村鎮辦同意,給其留出時間辦理低保邊緣戶手續,暫緩取消劉某危房改造資格。可是,直到劉某的房子建好了,他的低保邊緣戶審批手續還是沒有辦下來,所以,也就遲遲交不出貧困證明。
李某、劉某在危房改造和領取補助資金的過程中動“歪腦筋”、用“小伎倆”,一個私自擴大危房改造房屋面積,一個冒充貧困人員想領取補助款,這些“貓膩”都被法庫縣紀檢監察工作人員一一識破。2017年9月,法庫縣紀委組成專門調查組,對上述二人的問題進行了調查核實。經查,李某住房面積實際為156平方米,超過批準住房面積30平方米。劉某辦不下來低保是因為兒子在縣廣播局工作,女兒在縣醫院工作,在兒女都有工作的情況下,劉某申請辦理低保邊緣戶是不夠條件的。縣紀委將調查情況及時通報給縣住建局,隨后,縣住建局立即下達了 《關于取消農村危房改造戶李某、劉某改造資格的處理決定》,取消了李某、劉某危房改造資格,兩戶各自的5萬元危房改造補助資金不予發放。
上述兩個問題,僅是法庫縣正風肅紀監督“危房改造”專項檢查工作的一個縮影,這樣的問題也不止這兩起。在開展正風肅紀監督工作過程中,法庫縣紀委監委側重選取了2016年以來民生資金中單筆資金額度最大的“危房改造項目”進行專項檢查,重點對全縣2016年危房改造資金使用及落實情況進行全面檢查核實。從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末,歷時5個月的時間,法庫縣紀委監委共對2016年全縣1333戶危房改造戶進行了全面復核。同時,還組織19個鄉鎮318名正風肅紀監督員進行了入戶走訪,對擬取消人員本人及其子女的相關信息進一步核查并取證,確定取消低保資格和相對應的取消時間,進而取消危房改造資格。經民政部門核實,共重新認定取消80戶低保戶資格,經縣住建局認定,共取消危房改造資格49戶,其中C級32戶,D級17戶。據統計,此次專項檢查共發現問題線索79個,立案36件,處分38人,誡勉談話2人,不予發放危房改造補助金101萬元,為國家挽回了經濟損失。
下一階段,法庫縣紀委監委將認真督促相關部門進行整改,并視情節追究有關人員責任,加強危房改造專項資金的規范管理,切實維護貧困群眾的切身利益,有效保障危房改造相關惠農政策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法庫縣紀委監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