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
“雙11”——曾經的“光棍節”,如今的全民購物狂歡節。從2009年“雙11”天貓交易額的5000萬元,到2018年的2135億元,十年的時間,天貓“雙11”在不斷地刷新著成交紀錄,也成為我國電商飛速發展的一個縮影。然而,在這巨大成交額的背后,隨之而來的巨大的物流壓力,無疑是在考驗著物流企業迎接巨大“洪流”的能力。
也許很多人至今仍清晰地記得幾年前“雙11”爆倉的狼狽情景——堆積如山的包裹、純人工的暴力分揀、姍姍來遲的快遞、面目全非的包裝,當消費者還在質疑物流行業是否能跟得上電商發展速度的時候,我們驚喜地發現中國物流行業已經實現了從拼人力、粗放式的經營模式向數字化、智能化應用的華麗轉身。中國僅用了短短幾年的時間,就趕超了美國等西方國家100多年的努力,智慧物流為我們帶來福音。
所謂“智慧物流”,是指通過智能硬件、物聯網、大數據等智慧化技術與手段,提高物流系統分析決策和智能執行的能力,提升整個物流系統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半p11”數以億計的巨量快遞就是因為采用了智慧物流的方式,真正地讓快遞“飛”了起來。據不完全統計,前1億個包裹的簽收,2013年用了9天,而2017年僅僅用了2.8天的時間。
必不可少的智能分揀設備
十年前的物流企業,不管是分撥中心還是中轉倉庫,基本上還是以手工操作為主。然而,手工操作顯然已無法適應“雙11”數以億計的巨額業務量,如今的物流業已邁入智能物流機器人時代。
在各商家以及快遞公司備戰“雙11”的現場,各類智能分揀設備的無人作業速度讓人瞠目結舌。在圓通杭州轉運中心,有一個與菜鳥網絡聯合打造的超級機器人分撥中心。2000平方米的場地內,350臺機器人晝夜作業,每天可分揀超50萬個包裹,機器人們三天的行駛里程足以繞地球一圈。如今,菜鳥智慧物流旗艦倉、京東無人倉、“四通一達”(即申通快遞、圓通速遞、中通速遞、匯通快運、韻達快運)等物流企業都標配了各類機器人與機械臂,這為提高分揀效率、降低成本提供了絕佳的硬件支撐,也在不斷刷新著智慧物流的新速度。堆資源、拼人力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高技術的引領才是發展的硬道理。
不可小覷的電子面單
那些智能分揀設備讓你眼花繚亂,然而這些高大上的智能分揀設備卻離不開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電子面單。所有智能分揀設備都是按照電子面單上提供的重要信息來進行分揀的。所謂電子面單,是指使用不干膠熱敏紙按照物流公司的規定要求打印客戶收派件信息的面單。電子面單在國外已經成功運用多年,如聯邦快遞(FedEx)和國際快遞(UPS)。而在國內,排名前15名的物流企業目前也已全部實現電子面單的普及使用。
大四聯的傳統面單大家應該還記憶猶新,每次郵寄貨品的時候,都需要手寫填入相關信息,這就很容易造成手寫帶來的錯寫報廢單據、字跡潦草發貨出錯等一系列問題。特別是遇到大中客戶的時候,大批量的重復性填入信息費時費力。電子面單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輕松地解決了這一系列問題。一是電子面單平均每單打印只需花費1-2秒鐘,每小時可打印數千張電子面單,是普通紙質面單的4-6倍,打印效率比紙質面單可提升60%-90%,可大大緩解電商等客戶的大批量打單壓力。二是電子面單的成本大約是傳統紙質面單的20%。此外,還省去了快遞錄單過程,可以大大提高分撥中心的分揀效率。更為重要的是,電子面單的出現使自動分揀等技術含量高的設備投入使用成為可能,為產業升級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基礎。
(遼寧省重要技術創新與研發基地建設工程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