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允
【摘 要】小型非金屬礦山在開采中對地質環境的影響與破壞具有普遍性和獨特性,分析了四個不同礦種的礦山特點、背景后,對其特點進行了總結,提出了小型非金屬礦山對地質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資源破壞、地質災害發生、地質環境污染三個方面,并提出了相關解決方案。
【關鍵字】小型非金屬礦山;地質環境;資源;災害;污染
中圖分類號: TD72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02-0219-002
各類小型非金屬礦山在開采生產過程中引發的地質環境問題重要包括三個方面:自然資源的破壞;地質災害的發生;環境的污染。小型非金屬礦山的開采過程中對地質環境影響具有獨特性,其對土地資源的破壞和污染較嚴重,地質災害發生的危險性較大,治理恢復的難度高。
1 小型非金屬礦山特點
1.1 基本特點
小型非金屬礦山在所有礦山中所占的比例最高。據統計,韶關市持證礦山共計227個,其中小型石礦、陶瓷土礦和粘土礦有190個。小型非金屬礦山占全部持證礦山的83.7%。小型非金屬礦山礦區范圍小,年產量低,投資小,從業人員少。以廣東省韶關市部分市縣的小型非金屬礦山的具體特點來說明。
由表1可見,小型非金屬礦山礦區范圍和儲量較小,但損毀的土地面積是礦區范圍的1~2倍。損毀土地面積的形成是由露天采場、生產生活區和排土場組成。
1.2 地質環境特點
小型礦山選擇開采地點交通便利,地形條件較好,地質單元較少,地質環境較簡單。小型非金屬礦山的地質環境背景為:地形地貌條件中等;地層巖性條件簡單;區內無斷裂構造,地質構造條件簡單;礦區地處山坡地帶,礦區內無山塘、水庫等地表水體,礦山采用山坡型露天開采,所采礦體位于當地侵蝕基準面以上,礦區采坑匯水面積小,采坑積水及大氣降水可沿山坡地表自然排出礦區,礦山水文地質條件簡單;礦體及礦體底板為中厚-厚層狀灰巖,巖石致密堅硬,巖性單一,構造簡單,巖溶不發育,巖石強度高,新鮮巖石穩定性較好,礦區的工程地質條件簡單;人類工程活動對地質環境的影響程度中等。小型的非金屬礦山地質環境復雜程度受礦區范圍的限制,地質環境的條件為中等到簡單。
2 小型非金屬礦山對地質環境的影響
2.1 資源破壞
小型非金屬礦山因剝離表土開采礦體,地表土壤遭到破壞、水土流失、植物難以存活,破壞自然景觀和原始地形地貌。
2.1.1 土地資源破壞
小型非金屬礦山采用露天開采方式,自上而下單壁路塹開拓。這首先要剝離大于開采范圍的表層土壤。剝離量據礦山覆蓋層厚度和開采范圍而定。
表土剝離后,運出礦區范圍外堆放,壓占新的土地資源,造成土地資源的第二次破壞。礦山開采還需要修建附屬設施,辦公生活區,工人房等。小型非金屬礦山對土地資源的破壞主要分布于露天采場、工業場地、排土場和礦區外道路等。
2.1.1 生物資源損毀
礦山開采范圍內大量剝離表土,裸露出未風化巖石體,動植物都難以存活,以下為舉例四個礦山的植被破壞情況。
2.2 小型非金屬礦山開采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
2.2.1 崩塌或滑坡
露天開采的小型非金屬礦山在開采過程中難以按照設計的要求修開采邊坡,故形成高陡邊坡。高陡巖質邊坡容易造成崩塌和滑坡,形成地質災害。其破壞的機理是在開采邊坡與巖體產狀及節理裂隙成小角度相交或方向一致時,破碎巖石沿節理面滑落,在暴雨或其他惡劣天氣的影響下,巖石沿著不良地質面滑落,礦山開采破壞了巖體的整體應力,使巖石塊體滑落。
照片1 小型非金屬礦山破壞植被資源的現狀
2.2.2? 泥石流
小型非金屬礦山的排土場、堆礦場均為泥石流的發生提供了物源條件。地形高差較大,有地表水體,匯水面積較大,就形成了有利于泥石流形成的地形條件。如遇上極端雨水天氣,因匯水范圍內滑坡、崩塌引起山崩滑落體堵塞小山溝形成堰塞湖,更易發生泥石流地質災害。
2.3 環境污染
2.3.1 粉塵
爆破產生的煙塵,碎石加工時產生的煙塵,運輸礦石裝車產生粉塵,運輸車隊經過礦山道路是揚起粉塵均對環境產生污染。
2.3.2 廢水
小型非金屬礦山選礦、尾礦和礦產品進一步加工均會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非金屬礦山圍巖和礦石的化學性質較穩定,有毒、有害成分較少,污染程度不高。
2.3.3 廢氣
礦山開采和加工都采用機械化操作,機械開動產生的廢氣污染礦山環境,礦石的運輸機械也會排出廢氣,還有人類的活動也產生一定的廢氣污染礦山所在地的環境。
2.3.4 噪音
礦山開采、加工、爆破等礦山生產中容易產生高噪音,如空壓機、鑿巖機工作時產生的噪音高達98~100dB,這對環境產生了污染,侵害了周圍居民、礦山工作人員的權利。
3 小型非金屬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要點
3.1 強化地質環境保護意識
3.1.1 成立專門組織
礦山企業要建立專門的職能機構,實行礦長負責制,設立專職人員,進行專門的地質環境管理。監督和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門也要加強小型非金屬礦山的地質環境保護意識。
3.1.2 科學、經濟地進行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
小型非金屬礦山企業投資規模較小,要求礦山企業和監管部門要利用科學合理,經濟適用的方式來進行地質環境的保護和治理。在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的工程中一定要采取招標制度和監理制度,公平合理的選取技術先進,造價低、工程費用少的施工企業參與小型非金屬礦山企業的地質環境保護工程。
3.1.3 資金保障
遵照“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落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責任,將保護和治理資金列入礦山生產建設成本,確保專款專用。
3.2 開采過程中對地質環境進行全面監測
地質環境監測的重點為地質災害、含水層破壞的監測,發現異常及時采取措施,避免或減輕損失。監測的內容主要有露天采場邊坡穩定性、堆礦場邊坡穩定性、攔泥壩壩體穩定性;礦山采礦活動引起礦區周圍的地下含水層水質變化;采礦活動引起的礦山地形地貌景觀和土地資源破壞。
3.3 邊開采邊治理
對已經形成的地質環境的破壞進行搶救式的治理措施,對尚未形成破壞的,盡量避免破壞,按照開發利用方案設計露天開采的方案實施。
4 結束語
小型非金屬礦山企業規模較小,經濟實力不足,環境保護意識淡薄。資源破壞較多,地質災害發生的幾率增大,環境污染的可能性增強。從短期狹義的角度,開采小型非金屬礦山有利可圖,從長遠的發展眼光來看,如果不重視地質環境的保護和恢復治理,開發小型非金屬礦山得不償失。
【參考文獻】
[1]核工業二九〇研究.廣東省樂昌市北鄉鎮豬頭沖礦區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地質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方案等4份報告.2014年6月.
[2]楊天榮.礦山地質環境影響分析[A].中國高新技術企業,1009-2374.2014.
[3]劉成浩,方毅,姜萬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中存在問題及措施[A].Technology? Forum.
[4]DZ/T-0223-2011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編制規范通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