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米蘭·昆德拉

米蘭·昆德拉的朋友、雜志編輯皮埃爾·諾拉提了一個建議:“寫你自己的個人字典,給你的小說寫一本字典。記下你的關鍵詞,你的問題詞,還有你愛的詞。”
APHORISM格言
這個詞來自希臘語里的aphorismos,意思是“定義”。Aphorism 格言意指定義的詩意形式。
BEAUTY (and knowledge)美(與知識)
不論小說試圖發現存在的哪個方面,這些發現都是美的。早期的小說家們發現冒險,多虧了他們,我們才能發現冒險中的美,并且愛上它。
卡夫卡描述了一個陷入悲慘陷阱的人。卡夫卡學家以前經常為他是否給了我們希望而爭論不休——不,不是希望,還有別的。甚至那種拒絕生命的情況也被卡夫卡揭示為一種奇怪的黑暗美。美,對于那些不再抱有希望的人來說,是最后的勝利可能。
藝術之美突然點燃前所未有的光芒。從偉大的小說時代中散發出來的這種光永遠不會暗淡,因為人類的存在永遠在被人遺忘。小說家的發現無論多么古老,都將永遠令我們震驚。
DEFINITION定義
在我看來,一部小說往往只是對一些難以捉摸的定義的長期追求。
FLOW流動
肖邦曾在一封信中描述了他在英國停留期間,沙龍里女士們總是用同樣的詞來表達她們的喜悅:“啊,多么美麗!如果像水一樣流動!”這讓肖邦覺得很可氣,就像我聽到人們總是用同一個詞來稱贊翻譯:“它確實在流動。”
“流動”翻譯的支持者經常反對我的翻譯:“這不是德語的講法!”
我就回復說:“這也不是捷克語的說法!”
我親愛的意大利出版商羅伯托·卡拉索則宣稱,“好的翻譯的標志不是它的流暢性,而是所有那些不尋常的和原創性的表述,都被譯者大膽地保存和捍衛了。”這也包括標點符號。我曾經為了一個原因離開過一家出版商,就是因為他試圖將我的分號改為句號。
INEXPERIENCE缺乏經驗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最早不叫這個名字,而是“The Planet of Inexperience(缺乏經驗的星球)”。我們只出生一次,我們永遠不能帶著前一段生命的經驗去開啟一段新生。我們告別童年時不知道青少年是什么,我們結婚卻不知道結婚是什么,即使步入老年,我們也不知道我們將要面臨的是什么:老人是他們晚年的無辜的孩子。從這個意義上說,人類的世界是缺乏經驗的星球。
LETTER字母
如今,它們在書中的分量正變得越來越小。我想象文學的死亡:一點一滴地,在人們注意不到的情況下,字會不斷縮小,直到它變得完全看不見為止。
MEDITATION沉思
對于小說家來說,有三個基本可能性:他講一個故事(菲爾丁),他描述一個故事(福樓拜),他構想一個故事(穆西爾)。19世紀的描述小說與當時的(實證主義,科學)精神相協調。將一部小說建立在持續沉思的基礎上違背了20世紀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根本不再熱愛思考。
NOVELIST (and writer)小說家(和作家)
我重讀了薩特的短文《什么是寫作》。他沒有一次使用“小說”或“小說家”這兩個詞,他只談到了“散文作家”。這是一個恰當的區別,作者有原創的想法和無法模仿的聲音。他可以使用任何形式(包括小說),無論他寫下什么,都是他作品的一部分。例如:盧梭、歌德、夏多布里昂、紀德、馬爾羅、加繆、蒙特爾朗。
小說家是一位探險家,他努力揭示存在的一些未知的方面。他不是以他的聲音、而是以他正在尋求的形式著迷,而且只有那些符合他夢寐以求的要求的形式才能成為他作品的一部分。例如:菲爾丁、斯特恩、福樓拜、普魯斯特、福克納、卡爾維諾。
作者將自己刻在了精神地圖上,這個地圖屬于他的時代,他的國家。這是思想史的地圖。
名家點評名家
莫言:我只看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和《為了告別的聚會》,我很喜歡。跟拉美、美國作家不太一樣,昆德拉生活在奉行極“左”體制的國家。他的小說是政治諷刺小說,充滿了對極左體制的嘲諷。小說中的諷刺有一點兒像黑色幽默,又不完全是,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味道。昆德拉的小說在結構上也很有特點,除了故事情節還穿插了大量議論,可以說沒有議論就沒有昆德拉。其中很多議論精辟、深刻,表現出昆德拉與眾不同的思考。
李歐梵:昆德拉寫的是小人物,但運用的卻是大手筆,不愧為世界文學的一位大家,足可與馬爾克斯媲美。
韓少功:不僅在于它表現的歷史和思想對中國人有一定的啟發性,而且作者那種輕巧的“片斷體”夾敘夾議的手法,拓展了文學技巧的空間。
阿拉貢:我要對米蘭·昆德拉感激不盡,他的作品使我堅信人類一定會生存下去,世界一定會生存下去,我全心全意在這個世界上所信仰、尋求和熱望的一切都將恢復其人性的面貌。感激他是因為在這個悲劇的今天,他使我比任何時候都更強烈地體會到,面對不朽的東西,即使死神也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