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顧俊



摘要:針對當前建筑施工中面臨的復雜化學環境,結合混凝土腐蝕滲透原理,制備一種疏水性的高強度混凝土。為驗證混凝土的抗凍性,采用試驗對比的方式,在實驗中中加入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疏水劑,在對照組中不摻入疏水劑,并通過樣品表征和抗凍性性對混凝土表面疏水性進行驗證。結果表明,水灰比為0.45,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質量比為0.24%時,得到的滾動角低于10°,此時滿足疏水性要求。同時通過X衍射光譜圖和電子圖分析,得到疏水性混凝土表明含有疏水的官能團,極大降低了混凝土表面能。最后,通過抗凍性能測試,驗證疏水混凝土擁有良好的抗凍性。
關鍵詞:疏水劑;官能團;高強度混凝土;抗凍性
中圖分類號:TQ43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5922(2019)07-0142-04
隨著現代施工技術的深入推廣,對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在深基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面臨著更為復雜的的環境。如在深基坑中,大體積混凝土受到水的侵蝕,水中含有Cl-和SO42-離子,長期在深基坑中侵蝕,使得Cl-和SO42-離子滲入混凝土內部,從而給混凝土造成嚴重的腐蝕。當前,針對該問題的解決方案,大部分集中在對腐蝕機理等方面人手,如熊曉強(2018)在發表的文章中,采用化學滴定的方法就硫酸鹽對混凝土的腐蝕進行了研究,并得出其內在的腐蝕原理;李文莉(2018)則針對海洋環境對混凝土的腐蝕進行了歸納,包括氯離子、硫酸鹽離子等各類腐蝕。但是歸納上述的研究中,大部分是從改變配合比,或者是加入防腐蝕的化學試劑,進而提高混凝土的防腐蝕性能。而歸納來講,造成上述的原因,是因為水的滲透,繼而造成混凝土的化學腐蝕。所以,要解決上述的問題,如果能減少水在混凝土中低滲透,勢必會減少氯離子等對混凝土的腐蝕。由此,提出一種疏水的高強度混凝土,以解決當前深基坑施工環境問題,提高深基坑混凝土質量。
1 試驗方案
1.1試驗材料與儀器
選產自新疆烏魯木齊某水泥有限公司生產的P.O42.5水泥,其物理性能和力學性能如表1所示。
細砂:主要成分SiO2,含泥量大于98%,粒數大小為20~60目;
疏水劑: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分子式:C14H19F13O3Si);生產廠家為曲串晨光化工有限公司
立式電動攪拌機:HLA-KJ,遼寧豪耐思石化裝備有限公司
電子天平:上海添時科學儀器,型號為FA201MB。
1.2試驗方法
首先制備混凝土。為了更好的對比本文實驗制備的混凝土在抗凍方面的優勢,分別制備空白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制備的步驟基本類似:
1)稱取P.042.5水泥,與細砂置于燒杯中均勻混合,并加入自來水進行攪拌,以形成混凝土泥漿;
2)向兩組實驗中分別不加入和加入氟硅烷,并在加入后置于立式攪拌器下進行攪拌,攪拌時間為lh;
3)將攪拌后的混凝土倒人模具中,并用銅網進行覆蓋;
4)待混凝土硬化后,去掉銅網,從而得到制備好的兩組樣品。
2 試驗結果
2.1混凝土最佳配比
高強度混凝土的最佳配比中,水灰比設定為0.45的時候,得到的混凝土性能較好。文章主要的試驗目的,是在不同疏水劑下,混凝土的最佳疏水性能。氟硅烷作為一種低表面修飾材料,可改變混凝土表面的濕潤性的問題。由此,合適的添加量,可提高混凝土表面的濕潤性。而為了減少實驗步驟,文章在設計之初,水灰比選擇0.45,設計強度為C60,研究在不同疏水劑用量下混凝土的疏水性能。而在疏水性的衡量中,混凝表面的超疏水接觸角與滾動角是參考的重要指標。由此設計試驗配比方案,如表2所示。
根據實驗測定,得到圖1和圖2在不同摻量下的混凝土表面疏水滾動角和接觸角。
通過上述的結果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摻量下,混凝土的表面的疏水滾動角和接觸角各有不同。從圖1的結果看出,當氟硅烷的摻量在0.08%-0.3%的區間下,其表明接觸角從149.6°變化到156°,接觸角有一定的增加,但是變化幅度都不明顯;而當摻量在0.04~0.16的情況下,混凝土表面滾動角沒有出現變化,當超過O.16%的時候,開始逐步減小,并在0.3%的情況下,達到穩定,此時的滾動角為5.4。實驗標準要求,在滾動角角度小于10°的情況下,滿足疏水性的要求。由此,可以得出,當摻量在0.24%的時候,其滾動較為6.1°,小于于10°,說明在含量為0.24%的時候,則滿足了疏水性的要求。
由此,根據上述的結果,得到最佳的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為0.45,疏水劑質量百分比為0.24%。
2.2混凝土微觀形貌
使用SEM電子顯微鏡觀察制備的疏水混凝土,得到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種不同混凝土的微觀結構,具體見圖3和圖4所示。
通過上述的微觀形貌看出,普通混凝土的表面存在較為密集的立方體結構。而在摻入疏水劑的混凝土表面,僅存在微微凸起的粗糙結構。根據Wenzel模型原理,越為粗糙的混凝土表面,其親水性更高。所以從微觀結構來看,摻入疏水劑的混凝土疏水性更佳。
2.3表面結構分析
用X射線衍射儀對制備的材料表征進行分析,得到圖5和圖6的元素分析圖譜。
通過上述的結果看出,兩者表面的晶體種類,說明在摻入疏水劑后,并沒有改變混凝土表面的晶體結構與種類。
2.4混凝土表面化學元素分析
文中,摻入適量的疏水劑,其主要的目的是降低混凝土材料表明能,從而使得混凝土從原來的親水變為疏水。研究認為,之所以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其主要的原因與其中的C-F鍵和所形成的表面能有很大的關系。部分學者認為,C-F鍵越多,得到的表面能就越低。如-CF2-基團所擁有的表明能在18mJ/m2,-CF3表面能更低。因此,要驗證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對混凝土疏水性的影響,只需要分析其表面的,-CF3基團、-CF2-基團等。而通過X射線光電子能譜分析,得到如圖7和圖8的化學結果組成分析結果。
通過上述的結果看出,普通混凝土表明不存在F元素,所以不可能存在-CF3等基團。而疏水性的混凝土中含有F離子,則結論認為可能存在-CF3等基團。
3疏水性能分析
為進一步驗證上述制備的混凝土性能,本文采用凍融實驗對混凝土性能進行驗證。整個試驗過程參照GBT50082-2009的標準要求,在冷凍和融化中,分別放在-18℃±2℃和5℃±2℃的溫度下進行循環凍融,最后測量凍融后的質量損失率。經實驗得到圖9的結果。
通過上述的結果看出,在不同凍融系數下,混凝土的質量損失率變化趨勢不同。普通混凝土的變化趨勢是質量損失率一直在上升,并在凍融110次左右后,損失達到7%;而疏水混凝土來講,在凍融的初期,其質量損失不升反降,并且在超過110次后,其質量損失率也要明顯小于普通混凝土的損失率。說明疏水性混凝土具有較好的抗凍性能。
4 結語
通過上述的試驗看出,結合當前在混凝土制備研究的主流方向,提出在混凝土中加入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并通過表征性能和抗凍性能等,驗證了上述制備的這種疏水性高強度混凝土具有很好的性能。而之所以在加入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會提高混凝土的疏水性,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中含有-CF3等官能基團,通過該官能基團,大大降低了混凝土表面能,進而提高了其疏水性,降低了親水性。但是該材料還需要進一步的驗證,包括抗腐蝕性、抗壓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