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利益》3月24日文章,原題:中國海軍來了副題:北京正努力縮小某些關鍵差距中國首艘本土建造的航母將持續接受海試。在中國穩定崛起為一個主要海軍大國的過程中,這成為重要里程碑。北京將在接下來的10年繼續崛起,并達到向美國海軍的獨大地位發起挑戰的水平——至少是在東亞。
如今,中國海軍實力已絕非30年前可比,已從一支近海防御力量到一支世界勁旅。直至上世紀90年代,中國海軍仍是一支近海防御力量,無力挑戰美海軍。但正是從那時起,中國海軍開始迅速崛起,其巨大進步源自“演進”而非“革命”——北京一直縝密且逐步為海軍引進新設計和裝備。
本世紀頭10年,中國對各種軍艦都只是小批量建造,全面測試后才選定可靠型號并穩步轉向改進型設計,大批量生產。這10年的謹慎實驗賦予解放軍海軍信心。此類生產未必增加艦隊規模,而是取代老舊艦只。隨著未來幾年完成現代化轉變,中國海軍勢必大幅擴升實力和能力。如今中國海軍正以空前速度開展演習訓練。淘汰老舊軍艦不僅為中國提供機會改進艦船質量,還令數量提升。
但增加現代艦船數量,僅是解放軍海軍實力日漸強大的一方面。未來10年,中國將建造遠比現有潛艇更靜音的下一代核潛艇、裝備彈射系統的新型航母,并引入新的兩棲攻擊艦擴充規模。這些硬件將令中國繼續聚焦(提升)后勤艦隊——是開展藍海行動并確保全球后勤基地安全的關鍵。
接下來10年的發展,將使中國海軍到2030年大幅縮小(但不會消除)與美國海軍的差距。但即便中國的全球海上力量更接近與美國分庭抗禮,兩國仍將在不同方面各具優勢。由于本土水域基本安全且未受挑戰,美國將繼續專注于壯大遠海力量。中國也努力打造藍水能力,但會聚焦于在靠近本土的海域施展力量,因此將繼續保持一支體積相對較小但適合近海水域作戰的龐大艦隊。
其他因素,包括改善的指揮系統、更好的訓練、對陸基空軍和導彈部隊的更有效利用、與美軍更分散的部署形成鮮明對照的“集中特性”等,也會鞏固中國對周邊海域的掌控。到2030年,中國海軍不但可能成為在第一島鏈占據主導的力量,還將在通過關島、帕勞群島把日本與印尼相連的海域享有重要優勢。而美國仍將在世界其他海域占據主導。
接下來的10年,中國海軍必將越來越強大。在此期間,它或許尚不能在公海稱雄,但將成為自己的海洋后院主人。▲
(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