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銘君 張健雄
摘 要:目前,銀行類金融機構是我國金融體系的中樞機構,商業銀行資產結構對其自身動蕩經營和發展以及整個金融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對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結構現狀進行分析,得出目前商業銀行的資產結構存在的問題,并據此提出優化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資產結構;現狀與問題;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83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04-0091-02
引言
近年來,我國銀行業一直保持高利潤、高增長速度,但其經營業務模式比較單一,主要收入來自于息差及壟斷產生的規模效益。一旦商業銀行的壟斷經營被打破,將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商業銀行的資產結構不僅關乎其自身的經營、發展,還影響著金融市場的穩定,而我國現階段銀行資本結構不合理顯然不利于金融市場的發展。本文首先從橫向和縱向兩個角度分析我國商業銀行資本結構的現狀,進而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可行性建議。
一、我國商業銀行資產結構的現狀分析
(一)我國商業銀行資產結構概況
商業銀行資產主要包括現金類資產、投資類資產和放款型資產業務。其中最主要的是放款和投資。在銀行剛開始實現商業化經營時,放款型資產在銀行資產中占比極大,后隨著金融市場的飛速發展和商業銀行改制的不斷推進,我國商業銀行資產結構也在發生著變化,放款型資產逐漸減少至一半左右。
(二)對比分析國有四大行與股份制商業銀行資產結構現狀
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四大行的資產結構中貸款和投資構成其盈利性資產的主體,兩項資產合計比重都達到70%以上的水平。其中,貸款及墊款在商業銀行資產結構中占據絕對地位,約為總資產規模的50%左右,工、中、建行相對較高,在53%左右,而農行相對較低,不到48%。可見,貸款仍然是商業銀行追求最大利潤的主要手段;投資性資產占總資產規模介于20%~30%之間,仍有優化的潛力。流動性強、收益性相對較差的現金類和準現金類資產的規模占比在15%~20%之間,偏高于歐美等國家的水平,是制約我國商業銀行發展的因素之一。
股份制商業銀行選取的是招商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這四個國內排名靠前的股份制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四大國有銀行的資產結構存在一個共同點,即都將存貸業務作為主流業務,規模占比均在一半左右。市場份額的主要競爭也體現在存貸業務上,其他業務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輕視。其中,興業銀行的資產結構更科學,體現在:現金類資產占比最低,而對貨幣市場的參與度較高,這樣可以實現商業銀行流動性和收益性之間的平衡;投資占總資產的一半以上,說明對資金的運用方式較為多樣化,債券資產的重要地位得到凸顯;控制貸款類資產比重可以明顯減少對資本的占用,從而有利于在股份制改造中達到資本充足的標準。
通過比較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與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資產結構可以發現,股份制商業銀行與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相比,現金以存放央行款項和貸款在資產結構中的占比較低,這表明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盈利性資產比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結構更為集中,利潤來源更加依靠貸款,保證了資產流動性,但也犧牲了一部分收益。
(三)商業銀行資產結構的縱向發展概況
1.總資產整體呈上升趨勢但增速放緩。2011—2017年,我國大中型商業銀行資產持續增長,資產負債表整體擴張。七年間8家國內大中型銀行資產端總量增長3.45倍。其中增速最快的是2011年,此后下降趨勢明顯,2015年有過短暫的上揚。
2.企業信貸持續縮減。近年來,傳統信貸業務整體占比在下降,從2011年的51.02%下降到2017年的47.23%,從貸款結構來看,公司貸款不斷減少,居民個人貸款穩步小幅增加。由于經濟增速放緩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降,2011年至今,銀行的企業貸款在資產端占比一直呈下降趨勢。公司貸款的期限多數為1—5年期貸款,中長期貸款與企業貸款相對應,增速趨勢較為相似。
3.同業業務快速增長。同業業務自2011年開始快速增長。由于金融機構出現壞賬的風險較低,相較于工商企業,貸款占用的經濟資本低、不計提風險撥備,能夠突破苛刻的監管要求,而且還有中間業務收入,故各大銀行都利用同業創新,放大杠桿,獲取更多利潤。
二、我國商業銀行資產結構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安全性問題分析
1.不良貸款率過高。受經濟下行影響,不良及關注類貸款上升。其中,隨著經濟下行期個人償債能力下降,零售貸款不良率上升較快,突出表現在信用卡逾期貸款的增加;受中國經濟“四期疊加”影響,公司貸款不良率上升,突出表現在短期貸款、流動資金不良貸款率的增加,同時,行業貸款結構較為集中于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及采礦業。
2.風險資產增速快。2017年,中國建設銀行加權風險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為58.32%,中國工商銀行為60.96%,中國農業銀行為59.87%,中國銀行為62.45%,招商銀行為56.47%,浦發銀行為66.55%,民生銀行為73.54%,興業銀行為67.28%。可以看出,商業銀行加權風險資產占比普遍偏高,從而要求更為嚴格的資本充足率。因此,在外源性融資能力有限的情況下,銀行資產安全問題越發突出。
(二)流動性問題分析
1.流動性過剩較嚴重。我國商業銀行普遍非常注重資產安全性及流動性,一般都會保留一定比例的庫存現金或準備金以備不時之需。保留適量的現金有利于維持銀行的穩健經營,降低銀行的信用風險。但保留過多的現金會導致閑置資金過多,盈利性下降。
2.期限結構不合理。我國商業銀行的存款結構以活期存款為主,基本維持在50%~60%的水平。但在貸款結構方面,我國商業銀行中長期存款占貸款的比重呈下降趨勢,股份制商業銀行更加明顯,說明中長期存款對貸款的償付能力在減弱,存貸款期限不對等,會導致流動性風險上升。
(三)盈利性問題分析
1.盈利結構單一。在商業銀行的收入結構中,利息收入占絕對比重。且國有商業銀行收入來源更加依靠貸款,收入結構單一。
2.投資結構缺乏變化。投資收入包括投資債券利息收入及公允價值變化收益,一般以固定收益的投資收益為主,結構比較單一。宏觀來看,我國商業銀行投資收入的比重普遍偏低,投資結構缺乏靈活的變化。
3.中間業務發展創新不足。2011年以后,中間收入漸漸地超過投資收入。可見,中間業務收入已經成為我國商業銀行收入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四大行的中間業務收入變化不大,說明對其發展重視度不夠,缺乏創新力度。
三、我國商業銀行資產結構優化的對策建議
第一,對放款類資產和證券類資產的規模做出適當調整。出于降低風險的考慮,應當盡量降低中長期貸款的比例;個人貸款業務市場廣闊,應進一步開發個人貸款業務;從行業分布來看,應加大對朝陽產業的貸款,減少對夕陽產業的貸款。此外,貸款總規模也要適度控制,做到在資產收益上以“質”取勝。適當提高證券類資產比例,因為證券類資產流動性較強,且收益要高于單純地放貸。
第二,創新中間業務,加強風險防控。中間業務也是商業銀行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發中間業務的過程中,要注重創新,針對不同需求的消費者設計出各有特色的金融產品。此外,還要注意風險的防控,加強法律建設,中間業務的信息也要進行嚴格披露,加強法律和行業監管。
第三,推行資產證券化。資產證券化,一方面能夠提高銀行匯聚資金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夠豐富銀行產品,促進金融市場的繁榮發展。
第四,加強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建設。貨幣市場能夠為銀行提供期限短、流動性大、風險較小的金融產品;資本市場能夠引導資金從供給者流向需求者,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同時優化商業銀行的資本結構,豐富資本市場的金融產品。
參考文獻:
[1]? 鄧思奇.商業銀行資產業務結構變化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成都:西南大學,2015.
[2]? 陸岷峰,徐陽洋.中國商業銀行資本結構動態調整的影響因素研究[J].金融監管研究,2017,(3):29-50.
[3]? 馬卿.淺析我國上市商業銀行資本結構[J].市場論壇,2010,(2):76-78.
[4]? 何青青,陳藝璇,曹前進.商業銀行資本結構對流動性創造的影響[J].金融論壇,2015,(3):50-61.
[5]? 許菲.我國上市商業銀行資本結構現狀及優化政策[J].經營管理者,2014,(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