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坤琳

一位朋友跟我抱怨他家孩子的學習問題,他說:“孩子上小學一年級,期末考試成績不太好,我知道他很聰明,就沒在意。可暑假陪孩子讀書寫作業時發現,孩子讀課文特別磨蹭,而且動不動就看漏字。做數學題也是,光審題就要很長時間。我估計他考試時不是不會,而是卷子根本做不完。有什么辦法能盡快改善這種情況?”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有許多原因,你可能認為他“不愛看書”“學習不專心”“故意磨蹭偷懶”,但你可能真的冤枉孩子了,孩子讀書慢,可能不是他故意磨蹭、拖延,而是他有閱讀障礙,他的大腦在受苦!
下面我就來聊聊閱讀障礙。
有些人覺得,閱讀障礙是一種罕見的、智力上的疾病。其實,閱讀障礙程度有輕有重,全世界范圍內有5%~17.5%的發生率,5個小孩中可能就有一個孩子患有不同程度的閱讀障礙,是最常見的一種學習困難現象。具體有哪些表現呢?你可以對照看一下:孩子讀書、寫字速度慢嗎?孩子常常寫錯漢字嗎?孩子的英文拼寫怎么樣?孩子能聽懂你說的話,但是看到書里寫的東西就很難理解嗎?孩子的計劃和組織能力差嗎?
如果你的孩子每條都中,你就要注意了。
有閱讀障礙的孩子智力上跟普通孩子沒有什么區別,也一樣愿意學習,但就是沒有辦法讀書和寫字,如果不注意幫助他們,可能就會變成別人眼中的“差生”了。
1980年以前,國內學術界普遍認為,中國閱讀障礙的發病率遠低于英語世界,因為中文跟英文體系不一樣。實際上,近10年的研究發現,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只要一些腦區發生異常,都可能表現出閱讀障礙。香港大學蕭慧婷博士的研究發現,有7%~9%的中國兒童正在受到閱讀障礙的影響。
這是什么概念呢?我跟一位小學老師聊過,40人的班級,基本上每個班有三四個有閱讀障礙的孩子。但是,愿意提供醫院證明,跟學校說明情況的家長只有一兩個。有的家長不了解閱讀障礙,以為孩子就是學習不好:有的家長隱瞞情況,怕孩子以此為理由不努力讀書;還有的家長不愿意承認孩子有問題,也不想孩子被干擾。
壓抑或逃避都不是最佳辦法,就像色盲無法解碼顏色一樣,存在閱讀障得的孩子只是對文字的解碼能力較弱。只有在了解閱讀障礙并接納它的前提下,才能對癥下藥。
閱讀障礙到底是怎么產生的?如何挑選適合的機構幫助孩子改善?
首先,我來說說閱讀障礙的歷史,這要回溯到100多年前。1887年,一個叫珀西的男孩被正式診斷為閱讀障礙,醫生發現他學習閱讀和書寫有嚴重的困難,但其他方面的能力都很正常。像珀西這樣閱讀有困難的孩子,大腦里發生了什么?腦成像研究發現,他們的左腦后部接近聽覺皮層的地方,大腦灰質體積比正常人小,大腦灰質越少,認知水平越低。他們讀書的時候,左腦后部的活動也比正常人弱,這個腦區跟字母和聲音的轉換有關。什么意思呢?這些孩子聽到的可能是good,不知怎的,寫出來就變成book了。
比較遺憾的是,國內對漢語閱讀障礙的系統研究開始得比較晚,不管是閱讀障礙的篩選、評估還是干預手段,都還沒有一致的標準。
另外,相關輔助市場也比較混亂,如果家長覺得孩子可能有閱讀障礙,一定要慎重選擇機構。
具體有哪些有針對性的輔助教育手段,我無法一一說明,一些特殊的干預方法需要咨詢專業的機構。不過,我盡力整合了幾個要點,適用于所有多多少少遇到閱讀障礙的孩子們。
每天跟孩子一起讀書。孩子有閱讀障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先天遺傳,也可能是后天環境的影響,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后天影響就是你有沒有鼓勵孩子閱讀。
要求孩子讀書之前,給他一點兒時間“熱身”,讓他自己翻翻書看看插圖。讀完書之后,讓孩子談一談他的理解和感受。
在讀書的時候,記得跟孩子一起大聲朗讀,鼓勵孩子讀出聲;已經對識字感興趣的孩子,可以教他們一些認識漢字的技巧,比如漢字里有許多形聲字,形旁表示意思,聲旁表示發音。孩子認識一個“大”,那么看看“達”跟它有什么關系?漢字有些偏旁部首也表示意思,比如跟孩子一起找“蟲”旁的字,找有“氵”旁的字,看看有什么規律。
注意,給孩子讀的書要符合他的水平,書里有太多生僻字或太簡單都不好。讀書的同時,有意識地鼓勵他們認字、寫字。
多感官閱讀。還有一個學習英語和漢語都適用的方法,叫多感官閱讀,也可以當作游戲來跟孩子玩。人有多種感官通道,除了語言常用的視覺、聽覺,還有觸覺、嗅覺、運動覺等,這些通道都可以用于理解和記憶文字。比如,把觸覺與視覺、聽覺結合起來,可以在小桌上平鋪一層沙子,讓孩子用手指在上面寫字,一邊寫,一邊讀。也可以用砂紙剪出字的形狀,孩子用手指沿著筆畫移動,感覺字形,同時大聲讀,這樣孩子能在字形和聲音的基礎上增加一種觸覺記憶。
針對孩子的問題,制定專項解決方案
不同文化的孩子閱讀障礙的腦區不同,不同孩子閱讀障礙的表現也可能不同,這需要你根據孩子的情況制定不同的解決方案。
有閱讀障礙的孩子需要更多時間來處理信息,我們應該理解他們的需求。西方國家在考試的時候,會給有閱讀障礙的孩子更長的考試時間,讓他們有充分的時間答題。老師也會給有閱讀障礙的孩子安排一些特別的輔助計劃。國內雖然暫時做不到這一點,但是我強烈建議孩子被診斷為閱讀障礙的家長把實情告訴老師,只有跟老師好好溝通,才能讓他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對你的孩子進行一些更有針對性的幫助。
Dr·魏的小叨叨
最后,我要叨叨一下,閱讀障礙有嚴格的診斷標準,不要給孩子亂貼標簽。一般來說,對7歲以下孩子表現出來的“疑似閱讀困難”,我們要重視,但不用焦慮。一些問題,比如寫鏡像字,7歲以前的孩子非常常見,一般到8歲以后就好了。如果實在有疑慮可以先跟孩子的老師談一談,也許老師知道的比你更細致。此外,帶孩子去檢查一下視力或聽力,一旦發觀問題,盡早去靠譜的機構咨詢。